樂智教育、樂智教育崔書彬
芥末堆 那子 7月10日報道
走進樂智機器人位于北京的辦公場所,在其他公司擺放沙發的位置上,放著藍色的“小型游泳池”,這是旗下“水中機器人創客套件 KenFish”的試驗場所。樂智機器人便是以這款產品起家,并在創業初期“養活團隊”,樂智機器人聯合創始人羅敏笑談道,外界都說我們是家“賣魚”的公司。
這家“賣魚”的公司,成立于2013年年末。目前,已經為至少300家中小學提供創客、STEAM 教育服務,服務高校已經遍布除西藏之外的所有省份。而這五年,也正好是STEM風起的幾年。從開發軟件、開發硬件,到課程研發,再到以課程研發為主,輔之開發精準化的硬件套裝的階段,樂智的發展歷程,似乎能夠回答站在STEM風口上,入校企業可以做什么?怎么做?以及未來如何布局?
樂智創立的同時,智能硬件領域開始活躍起來,但其入門門檻很高。樂智團隊瞄準時機,推出線上硬件編程平臺。“第一步,做在線版平臺。希望更多的人使用它;第二步,做硬件。把硬件設計得足夠簡單、插口足夠多。主板做得很大,可以方便初學者好插拔;插口多,符合入門簡單,并且可以無限進階。”羅敏向芥末堆講述了當初設計平臺的思路。
很快,樂智團隊便發現,無論如何優化硬件編程線上平臺,始終無法將線下硬件的門檻降到最低。與此同時,當初樂智將受眾區分為為初學者、成人愛好者和公立校,這種既涵蓋不同技術水平,又涵蓋B端、C端兩個市場的受眾群,實踐卻證明是“很天真的想法”。
羅敏說,成人愛好者受眾很小。其次,B端和C端是兩條完全不同的商業線。羅敏認為,兩條線可以同時運營,是基于大資本的背景下。這對于還處于初創期的樂智來說,未免有些難度。于是,在2015年,樂智明確做硬件、服務中小學生、走B端市場的路線。
明確市場受眾之后,北京大學實驗室出身的創始人范瑞峰帶著幾位機械、工程設計出身的創始團隊迅速做出一大批硬件產品。“我們在做的時候,就有學校管我們要了。”羅敏介紹說。2015年,STEM的風剛起,市場還處于小白階段,STEM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學校和企業都在探索著給出答案。羅敏感覺,此時,學校給出的答案是,市場有什么,我們教什么。“要完硬件,緊接著學校就管我們要課程。”經過實踐之后,學校發現STEM的教法應該是將硬件融入課程之中。這時,羅敏才反應過來,企業原來還需要做課程,做師資培訓。
樂智又一次調整戰略,將此前做好的硬件放在一邊,聯合北京大學、工信部等專家梳理STEM課程體系。“完全拋開此前已經做好的硬件。”羅敏介紹說,根據梳理好的課程體系,樂智團隊重新打磨產品,重新封裝產品,將產品變成一個個基于課程的產品套裝。這也是目前樂智硬件開發的主要流程——先做課,再開發相關硬件。目前,樂智的研發團隊從創立初期的純軟硬件開發,增加一大部分的教研研發團隊。
“小狐貍跟爸爸媽媽參加音樂會,路上遇到了交通擁堵的情況……”這是樂智課程體系中,中級課程——“智趣音樂”其中一節課的引言部分。之后老師會進行知識點的講解,學生需完成制作信號燈的任務。芥末堆從教材中看到,之后會有擴展閱讀的“萬千世界”以及游戲環節。
據介紹,樂智會為老師提供搭建手冊,而學生只有任務說明。羅敏認為,教材不是說明書,應該讓學生自由搭建,實現他們的創意。之所以加入游戲環節,羅敏介紹說,是因為在實踐中發現小學生對游戲和競賽非常著迷。除此之外,也希望通過游戲,可以讓學生重新思考自己的作品,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為什么如此重要,卻放在課程的最后呢?”芥末堆問道。“我們把模塊放齊了,讓老師自行排列組合。”在羅敏看來,這本看似考慮周到由企業編寫的教材與最終落地講解的場景根本就是兩回事。
學校條件、老師水平、學生接受程度,各所學校都存在著巨大差異。基于此,羅敏會要求課程研發團隊把教材碎片化、結構化,方便老師取用每一個模塊,拼成適合本校實際情況的一門課。“如果你的學校課時是45分鐘,游戲環節可以不在課上進行;如果課時足夠,就可以在課上做游戲,‘萬千世界’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羅敏詳細介紹了選取模塊的過程。
此前,樂智教材上會清晰地標明教材所對應的Level,但現在全部隱去了。做出這樣的調整,也是因為樂智團隊發現各地區、各學校之間的差異很大。具體來講,一所之前未引入任何STEM課程的初中,即便上過理科類課程,可能都沒有STEM教育的基礎。直接配備初中Level的課程,效果往往不會很理想。樂智便會為其定制專門的課程方案,第一年配備幾本小學階段的課程,并壓縮這部分的教學時間,為其奠定基礎,之后再引入初中部分的課程。課程劃分標準,從年齡逐漸轉變為能力,也是樂智不斷探索中的轉變之一。
目前,樂智已經形成從小學到高中完整的課程體系,圍繞生活學習、地理天文、星球科技和安全教育四大主題,共編寫20本教材,涵蓋機械、電子、編程和工具等相關知識。
“時間:6月25日上午九點,地點:山東大學興隆山校區工程訓練中心417,設計師開源硬件套裝全球首發!資深工程師深度講解現場培訓!”這是范瑞峰6月24日的一條朋友圈內容。
這套設計師開源硬件套裝是樂智專門針對工程設計專業而開發的一套硬件,像這種專門針對某類專業專門制定硬件產品的模式。在羅敏看來,是未來的STEM教育研發硬件的趨勢,也是樂智目前正在追求的發展模式——研發定位更為精準的硬件產品。
“起初我們拿著一套適合工程設計專業的通用套件給到北理,我們的產品經理和技術人員全程跟蹤,記錄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據羅敏介紹,經過北京理工大學的實踐,套裝進行第一次調整。之后在北京林業大學繼續磨課,繼續迭代產品。磨課過程中,同時形成了與硬件產品相對應的標準版課件。于是,便有了上面提到的朋友圈內容。設計師開源套裝定版之后,6月25日在山東大學“全球首發”,投入教學活動中。
目前,樂智針對高校市場有四套基礎套裝,為學校工程訓練中心提供的標準版套裝、針對互聯網+創業大賽的創新創業教育提供的套裝、單片機課程套裝、以及設計師開源硬件套裝。與此同時,樂智還配備了眾多擴展包產品。除了KenBlock產品系列之外,樂智還為高校提供水下機器人的多款產品。
“課程是內核,競賽是出口。”羅敏介紹說,在樂智的課程體系中,會為中級、進階、高級課程中配備相關創客大賽培訓和機器人大賽培訓。目前,樂智沒有其主辦的比賽,以后也沒有這方面的打算。在羅敏看來,由企業主辦的比賽,始終解決不了公正性和權威性。樂智也會選擇參加具備權威度的比賽,能夠為參賽選手提供相關幫助的比賽。例如,世界機器人大賽,國際水中機器人大賽 。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樂智B端銷售額同比增長200%多。羅敏介紹說,樂智下半年,在繼續深耕B端業務的同時,將加大與培訓班的合作力度,同時開展海外B端市場。
瞄準大孩子市場的樂智,對于培訓機構來說,是一款“樂高后”產品。羅敏介紹說,部分培訓機構的二三年級學員流失情況比較嚴重。對于已經在B端市場深耕多年的樂智,已經形成一套完整的STEAM教育解決方案,攻克C端培訓班市場也具備相對的競爭力。
據悉,樂智已經在大連開設了一家自己的培訓機構。“我們開店,不是為了以后開更多的店,而是想’吃‘套路,再把這些套路告訴給跟我們合作的培訓機構。”羅敏介紹說,在大連開設的信息學奧賽班的課程,一天便報名參加180多位學員。之所以選擇大連,羅敏告訴芥末堆,是因為大連有很好的團隊,其管理層都是有過十年以上的教育經驗和運營經驗。
成立的這幾年期間,樂智已經慢慢積累出了一部分海外B端市場的資源。針對海外B端市場,樂智已經瞄準了東南亞市場和美國。羅敏看來,東南亞市場十分廣袤,而美國這座高地,樂智必須攻克。
站在STEM風口上,企業突圍的方式有很多。正如樂智所走過的路一樣,在2015年,STEM剛剛興起之際,市場上出現了很多機器人、STEM硬件的企業。幻爾科技創始人張晨陽直言,“一時間冒出很多,都知道為什么?”最近幾年,主攻B端市場的STEM企業已經呈現會為學校提供包括課程、師資培訓、創客空間、競賽在內的一整套STEM教育解決方案。
那未來,企業如何在STEM這條賽道中,分得一杯羹呢?
采訪中,羅敏向芥末堆展示了樂智為天津第一百中學的STEAM解決方案,這套方案是基于天津當地資源和優勢產業研究的一套三年制方案。羅敏認為,如今已經不是通用階段了,各所學校的需求不同,要基于用戶不同需求定制解決方案才是未來的趨勢。
未來,STEM教育可能會被另外一個名字取代,但它所代表的一種教育方式不會取代。“讓事情變簡單”,這是羅敏反復強調的觀點,降低用戶使用門檻,讓事情變簡單,也許什么路都可以走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