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初心是什么—教育的初心是什么使命是什么
教育的初心是什么?十幾年前,曾有南方派學者提議:文藝復興需要從古文字做起,提倡恢復古文字教育,一石激起千層浪。有不少明星為之站臺!然而,我國的文字改革方向是去繁就簡是正確的,文字只是我們認識世界的一個工具,當然是越簡單越好。就像我們現在的交通工具是汽車、飛機,帶給生活許多便利,總不能因為某些人心中懷舊的念想而恢復到曾經的馬車、轎子吧?而且,時下的新人接受的是簡化字,非要回歸古文字,又要增添多少學習的壓力和負擔?難道,今天的應試教育留給新人們的學習負擔還不夠重?
今天的新人,生活在一個信息化和科技社會非常發達的時代。盡管,很多成就分享自西方工業化大革命的成果,但也不得不承認,我們所處時代的環境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可是,這個時代的教育,卻停留在用一張卷子、一支筆來評價的方式,是否有些許時代的發展不協調呢?
以至于,孩子們在學校里,學到的既不是傳統的手工制造,更不是先進的自然科技成果。依舊固執在文本的世界里背書、解題!不得不讓人聯想到電影里天真活潑的孩子,與穿著大褂搖頭晃腦的老學究了。
盡管,教育的很多觀點和做法遠遠與國際脫軌,與時代發展也顯得有些不協調。可是,存在即為合理。畢竟,科舉已經有著一千多年的歷史了,讀書人根深蒂固的科技思想卻是很難剔除的。
其實,科舉也不完全就是錯誤,雖然如同《儒林外史》所描繪的,容易導致許多讀書人鉆入了滑稽的精神世界。但是,其激勵導向作用也是很明顯的。唐朝的科舉注重詩歌,促成了唐詩鼎盛的時代,宋朝注重詞令,演繹華麗的宋詞篇章。唐詩、宋詞,無不折射語言文字藝術的完美。
然而,我們今天時代要追求更先進的繁榮和昌盛,遠遠不是只做語言文字藝術所能達到的。所以,我們還要去研究科學,學習科學!
毋庸置疑,如果我們的科舉,考察的是每個人的科學理念,動手實踐能力和發明創造、創新能力。那么,所有的孩子從小學就開始學科學、玩科學,每一個聰慧的腦瓜都能夠在活躍的探索氛圍里熏陶、成長,未來的中國,科學創新必將如同曾經的唐詩、宋詞一般輝煌并讓世界矚目。
如果教育重視的是音樂、美術等藝術技能的培養,人人從小認真接受聲樂、舞蹈、繪畫等技能教育,未來的藝術成果也不容小覷。
但是,對文本考試的執念太深。這就導致了許多天真爛漫的孩子,從入學開始,就被局限在教室里,通過高強度的考試訓練不斷滿足社會期待和教育對高分數的期待。最終,一邊是活潑好動的孩子、另一頭卻是腦袋大大,動手能力薄弱許多的大孩子。畢業后,重新在社會上學習生存的本領。而且,畢業后又有多少人擁有繼續探究學習的興趣?終老一生,學習停留在畢業階段。
教育的初心,在于傳承優秀社會技能,培養富有各種特長的社會化人才,任何一門學科領域內都有著無數值得期待的寶藏。但是,對于“精英教育”盲目的信仰,卻把教育的重心轉變到了考試上去。所有孩子,不管喜歡不喜歡,擅長或不擅長,哪怕從一年級開始就各科都不及格,依然要被綁架著繼續考試。在入學之初,只是少數幾個不及格,到了初中、高中,越來越多的人被淘汰……難道教育的作用就是證明多數人不適合學習?
對學科文本考試排名看得太重,已經以人為本的教育初心徹底演繹成了以少數幾門學科考試成績為本的教育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