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神縣教育局,青神縣教育局人員名單
教師是教育的第一資源,是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實施高質量教育的根本力量。
近年來,四川省青神縣把培養高質量教師隊伍作為教育發展的重要任務,搶抓全省人才工作先行區機遇,深化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大力實施教師隊伍培優提能工程,培精育新、筑基提質、做優建強,全面提升教師隊伍教書育人能力素養,加快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全力構建具有青神特色的教師隊伍建設新格局,助推縣域教育高質量發展。
截至目前,全縣各級各類教師隊伍規模不斷擴大,正高級教師全市占比11.8%、特級教師全市占比8.6%、省市名師名校長全市占比11.8%,四川省第二批卓越校長工作室領銜人2人、教師入選第二批眉州名師工作室主持人4人,首批省級教師教育實踐基地2所。
如今,在青神大地,廣大教師正以昂揚奮發的精神,用心用情用力澆灌著教育田地,為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提供了強有力的師資保障。
培精育新 構筑教師人才集聚地
一個人能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座城能擁有一批又一批的好老師是這座城市的榮光。對青神而言更是如此。
連日來,在四川省青神中等職業學校內,總能看到專業課教師傅成均的身影,他正在為開學做著各項準備。作為一名有著22年教齡的“雙師型”教師,站好“三尺”講臺是他對自己的基本要求。經過多年來的歷練成長,如今他除了擔任學校兩個班的教學工作外,還是學校黨支部副書記。多崗位鍛煉、全方位實踐,讓傅成均迅速成長為教師隊伍中的優秀典型。
青神縣南城小學校長李遠勤,也是該縣深化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親歷者和受益者。從教32年來,他先后在青神縣白果中心小學校、青神縣學道街小學校任教,是四川省首批小學數學骨干教師、全國第一批法治名師,先后獲得青神名師、優秀教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從職場新手蛻變成名優教師,再到學校校長,他的成長經歷,生動詮釋了青神縣暢通教師發展渠道,構筑教師人才集聚地的堅定信心。
傅成均、李遠勤的成長路徑,是青神縣1326名教師職業發展的縮影。如何搭建平臺、多元鞭策,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一直是青神縣教育和體育局的主攻方向。
“我們通過搭建對標提升、專項培養、頭雁引領三大平臺,助力教師們拓展職業上升空間,開辟成才、成功之路,這既是尊師重教的具體體現,也是打造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的必然要求?!鼻嗌窨h教育和體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師,有高質量的教師,才會有高質量的教育。近年來,該局著眼教師隊伍建設整體現狀,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優化人才結構為主線,以培養造就一批專家型校長、教學名師和學科帶頭人為抓手,統籌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培精育新是該局搭建教師成長平臺的關鍵核心,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將全縣1300余名教師按“入職教師”“合格教師”“骨干教師”“知名教師”對標定位,實施分類晉級提升培養計劃。同時,與四川省教科院、成都市教科院、電子科大附小等省內專業教育科研院校合作,實施“2+1+2”學科教師專項培養計劃。分學科組班,3年為周期,每年“請進來”2期、“走出去”1期、集中研修2期,通過專家名師送培、跟崗實踐、工作坊研修等形式,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目前,已組建9個學科45個班級,專項培訓學科教師3000余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該縣還組建學前教育集團2個、幫帶型小學辦學共同體2個、聯盟型中學共同體1個,通過教學巡導、聯合教研、青藍結對等推進“三名”工程,充分發揮集團總園、共同體牽頭學校及名師、骨干教師示范引領、輻射帶動作用。與此同時,組建省級名師工作室2個、眉州名師工作室4個、縣級學科工作室16個,通過名師論壇、名師講堂、結對幫帶、同課異構、課程展示、教學大比武等途徑,引領全縣教師專業成長。
筑基提質 激發教師內生動力
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注定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教育大計,教師為本。關心教師、支持教師、確保教師隊伍優先發展,一直是青神縣關注的重要內容。教育投入要更多向教師傾斜,早已成為全縣上下的共識。如何通過有效措施推動教師隊伍建設不斷創新,成為青神教育管理實踐中的重要關切。
如何打造一支強有力的教師隊伍?青神有自己的答案。該縣致力于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創新,加強頂層設計,健全補充、引培、流動三大機制,調整優化教師隊伍結構,改革完善管理機制體制,培育、造就一批高層次教育人才,筑牢教師發展之基,確保教師隊伍建設穩步提升。
——健全補充機制。完善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動態管理機制,通過公開招聘、考核錄用、人才引進,公開招引一批、轉崗培訓一批,在加大緊缺學科教師補充力度的同時,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配齊心理健康、衛生保健等學科教師。近3年補充學科教師99人。
——健全引培機制。出臺《青神縣教育人才引進培育支持措施》,開展教育人才評價,實施名師、名校長培育工程,落實各類人才待遇保障;實施“柔性引才”,突破地域、身份、人事關系等限制,采用院校項目合作、引進兼職、短期聘用等方式,引進高層次高素質教育人才。近3年引進各類高層次教育人才14人。
——健全流動機制。深化“縣管校聘”改革,推動縣內教師輪崗交流,近3年跨校競聘教師111人、上掛下派38人、定期交流109人、托管互派28人、交流校(園)長9人;實施共同體內教師常態化流動制度,通過師資共建共用、教師互派、走教送教等方式,共同體內教師每年常態化流動不低于教師總數的25%。
這一項項體制機制的創新改革措施,瞄準了青神縣教師管理體制機制的一個個“痛點”,激發了全縣教師隊伍建設的潛力,讓廣大教師的職業榮譽感、歸屬感、獲得感逐漸增強。如今,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正在逐漸形成,為青神教育輸送著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做優建強 賦能教育高質量發展
在教師隊伍建設大跨步向前的同時,教師考核、晉升、榮譽等制度的痛點問題也亟需解決。
青神縣學道街小學校是一所擁有百年歷史的老校,對于該校而言,高質量教師是實現高質量教育發展的中堅力量。在該校校長歐建看來,教師發展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在考核、晉升等方面。在推動教師隊伍發展過程中,該校注重學術型教師團隊的建設,通過主題引領、平臺聚力、評價賦能,促進教師整體、分層、進階發展。同時,學校還借力現代化治理體系建設,改革教師評價制度,形成重師德、重過程、重積累、重團隊的“四重”評價機制,激勵每位教師做更好的自己。
“讓廣大教師在崗位上有幸福感、事業上有成就感、社會上有榮譽感,這是我們一直追求的目標?!鼻嗌窨h教育和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說,多年來,該局在教師考核、晉升、榮譽等方面下足功夫,全力做好教師提質升級的大文章,通過多年來的實踐摸索,已成功走出了一條由點及面、由局部至整體的師資提升之路,不斷提升青神教育核心競爭力。
據了解,為了讓教師考核激勵制度落地落實,該局先后制定了《青神縣教育質量績效考核實施方案》《青神縣名師名校長管理辦法》《青神縣骨干教師考核管理實施細則》,從不同層級、不同切面、不同方向入手,讓教師真正感受到考核激勵帶來的正向引領。
鮮明用人導向、暢通晉升通道,這是青神縣教育和體育局做優建強教師隊伍的有力實踐。該局每年開展正常崗位晉升,在農村學校任教20年、30年的教師不受結構比例限制晉升和優秀人才破格晉升。近3年來,晉升正高級教師4人、高級教師129人、中級教師175人,正高級教師競聘三級崗位2人、不受崗位結構比例限制晉升崗位251人。
“我們還建立了教育干部人才庫,組織開展優秀教育干部專題培訓,為優秀教育人才提供更廣闊的舞臺?!鄙鲜鲐撠熑私榻B,該局還將優秀教師評選表揚納入縣委、縣政府年度表揚計劃,每年縣委、縣政府表揚各類優秀教師30人,教育人才納入縣領導直接聯系對象。
“讓教師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絕不是一句空話。這些年,青神縣的教師們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行業體制機制得到創新、職業成長具有廣闊舞臺、全社會尊師重教氛圍日漸濃厚、教師非教學負擔日益減輕……這一點一滴的改變,為青神教育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教師隊伍建設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接下來,青神縣教育和體育局將扎實推進教師隊伍建設的各項改革,充分發揮“指揮棒”作用,繼續書寫好高質量教師隊伍建設這篇文章,服務教育高質量發展,推進教育現代化,為全省人才工作先行區建設添磚加瓦。
(王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