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視頻
  • 焦點
  • 娛樂
  • 文化
  • 財經
  • 首頁 > 教育 > 學生創業 > 正文

    高等教育包括(高等教育包括高中嗎)

    ◎摘 要在強國建設的目標下思考和謀劃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需要把握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與表現,進而以高等教育之力全方位滿足社會整體性的高質量發展需求,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服務產業創新升級、服務開辟發展新賽道、服務發展新質生產力。要以創新驅動形成戰略突破點,滿足由思想到產品的全鏈條創新需求,找準關鍵核心技術和基礎科學的戰略重點,實現面向實際應用的技術創新全面開花;以評價改革助力發展新賽道,使科研和學術切實為國家發展服務。

    ◎關鍵詞高質量發展;教育強國;高校分類發展;新質生產力;教育評價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202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堅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各級各類教育的生命線,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并明確指出,“建設教育強國,龍頭是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作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的結合點,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的主力軍,科教融合、產教融合的關鍵點,不僅要率先實現自身的高質量發展,還要為國家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做好服務、提供支撐、貢獻力量。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一年來,高等教育充分發揮龍頭作用,在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等方面的支撐力和貢獻力愈發彰顯。在新起點上,我們要堅持跳出教育看教育、立足全局看教育、放眼長遠看教育,以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為目標,在把握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與表現的基礎上,系統思考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對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推動力,以創新驅動形成高等教育科研戰略突破點,以評價改革開辟發展新賽道。

    把握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與表現

    2023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在推動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中,教育是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重要動力。高等教育首先需要實現自身的高質量發展,才能以自身高質量發展為基礎,更好地服務全局,支撐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因此,把握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建設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是高等教育發揮龍頭作用,支撐強國建設的前提與基礎。

    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即在各級各類教育按本質屬性發展的基礎上,實現相互融通并契合社會需要。各級各類教育自身的內涵質量提升的是前提性和基礎性的,其次是相互聯系暢通,最后是高標準適應經濟社會發展。依照國家全局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和不同教育階段特點,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本質內涵是促進青少年健康、科學、全面成長與個性發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屬性要求是培養技能精湛的產業一線人才;高等教育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志,因此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關鍵是服務國家發展大局,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高等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包括三個要素:一是不同形式高等教育和各高等學校按本質屬性實現內涵式發展,二是它們彼此之間相互融通融合形成有機關聯的高等教育體系,三是這個高等教育體系與經濟社會大系統相互協調形成契合。創新既是時代要求,更是高等教育本質要求的體現,由此,創新成為新時代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牽動力。高等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應緊緊圍繞創新的要求來思考和推進,以社會的創新需求為牽引、以自身的創新活力來實現。

    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可以通過高質量體系來反映。普及化階段的高等教育是多樣化的,所以高質量發展的標準也是多樣的,多樣化之后就要形成一個合理的結構體系。創新的實現方式是多元的,有原理發現、理論創新、技術發明、工程實現、應用轉化、技術革新等;社會對高級專門人才的需求是多元的,如研發人才、設計人才、工程人才、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等;高等學校的職能是多元的,不同學校履職的側重點會有不同;學生的個性特征是多元的,學生的成才路徑也必將是多樣化的。這些多元多樣的內容與特征,都要求形成一個高質量的教育體系。從本質上說,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是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體現形式,與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三要素完全一致。體系重關系、講聯系,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首先關注的是關系,包括與外部社會的關系及內部相互間的聯系。因此,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體現著內在實質,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則呈現了發展狀態,二者是同一事物的內外兩面。整個高等教育的高質量發展要通過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反映出來。體系可以看得見、抓得住、拎得起,可以作為宏觀工作的抓手來對待。

    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必然要求高校分類發展。對高校而言,高質量的高等教育要求每所高校各具特色、保障品質、追求創新并相互補充,形成體系并整體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在這樣的高等教育生態下,教師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優勢、特征、興趣、志向而選擇不同學校,通過個人特長與學校定位相匹配而得以有效發展,最后積聚起共同支撐強國建設的巨大合力。因此,龐大的高等教育規模需要有穩定的分類架構,高校分類發展是建設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以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支撐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

    高等教育要發揮龍頭作用,必須更加主動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全局,全方位滿足經濟社會整體性的高質量發展需求。黨和國家可以把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建設作為宏觀工作的實施抓手,各高等學校則要在這個體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的工作、實現自身的高質量發展。

    1.以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

    當前,世界正經歷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國際格局的深度調整,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風起云涌,這是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變遷。我們需要思考大時代、大變局背后的大邏輯。對我國而言,要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贏得國際競爭,關鍵是科技創新,決定性因素是教育。以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可謂責任重大、意義非凡。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明確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先導,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支撐,是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睆倪@一定位來看,建設教育強國的根本使命就是以高質量教育支撐“強國”發展,通過促進教育與社會的融合,實現教育、社會共同的高質量發展。同時,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高等教育責無旁貸,一流大學將成為“國之重器”。

    2.以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服務產業創新升級

    與其他教育類型不同,高等教育作為教育、科技、人才的結合點,與產業和科技創新都有著密切聯系。因此,以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服務經濟社會全局性的高質量發展,最直接的就是促進產業創新升級。在這一方面,激發創新活力是工作開展的重點和難點。

    從高質量發展的理念上看,我國進入到了“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新階段。在高質量發展階段,發展方式的轉變、生產力的升級、社會產品質量的提高等都對勞動力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對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訴求。從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上看,產品質量是基礎,高等職業教育、地方應用型高校、工程技術類高校與產品生產質量的提高和穩定直接關聯;社會健康運行是保障,人文社會科學發展的質量水平與社會體系的運轉質量關系密切;創新發展是牽引,從創新到產業落地是一個完整的鏈條,任何環節都有創新,各層次類型高校都要在這個鏈條中發揮自己的作用。

    3.以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服務開辟發展新賽道

    人類正在經歷第四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四輪科技革命形象地比喻就是“點—線—網—智”,經過蒸汽機解決動力的“點”和電氣化完成動力傳輸的“線”,世界由農業社會進入到工業社會;經過計算機發展而形成了“地球村”,來到了信息社會;經歷以人工智能技術為主導的第四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原來的物理網絡將開始具有智能靈動性,人類因此開啟數字空間而形成智能社會。第四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對我國而言是重要的戰略機遇。

    數字時代將呈現出一個嶄新的社會形態。通過數字技術,人類構建出了新的認識世界的維度,且這個空間因具有強大的生成式智能而“活”了起來,里面的機器會像人一樣去“思考”。這一切是未來社會的基礎性環境性因素,整個經濟社會的形態為之發生改變。

    新賽道是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體現。新賽道不只發生在數字經濟領域,但將以人工智能技術為“頭雁”。面對新賽道的開辟,高等教育具有新的時代使命:創建新賽道和構建自主知識體系。新賽道打造新的產業方向,技術創新的主體在企業,但高校的科技力量強,要從幫助企業發展到把技術創新當作自己的責任,在主體功能區建設、鄉村振興戰略等服務區域產業發展方面積極作為。自主知識體系提供理論支撐,涉及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需要通曉古今中外,也要體現前瞻性和先進性。

    4.以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服務發展新質生產力

    新賽道不能空轉,高新科技要真正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發展新質生產力不僅僅出現在新賽道,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也有可能產生出新質生產力。但是,新質生產力總體是與創新聯系在一起的??萍紕撔掳l揮主導作用,包括科技成果直接成為生產力、成為新賽道新領域的生產力等,本質是通過科技創新驅動產業創新。

    新質生產力以數字經濟為代表,涵蓋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人工智能技術是其中的關鍵。其他科學技術如量子科學、生命科學、生物技術等的發展,以及社會科學的作用如組織、管理、服務等活力的激發,也將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高等教育在許多領域大有可為。

    近年來,懷著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強大責任心,以及對高質量發展的渴望,高等教育一直在積極探索。如在“四新”建設、現代產業學院和先進技術學院建設、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服務主體功能區、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等方面,高等教育有著許多具體的行動并產生了積極成效。這些工作和探索,也都是全方面和體系性的。

    以創新驅動實現高??蒲械膽鹇酝黄坪腿骈_花

    未來是以創新取勝的時代,在經濟社會的形態性變革中,傳統產業的發展動能銳減,亟待創新積聚新動能。國家對高等教育重視程度的提高,從根本上說是源自對創新人才與成果的渴望。高等教育的價值在于為創新提供人才和智力的有力支撐。

    1.由思想到產品的全鏈條創新需求

    創新是全方位的,從新思想到新產品的實現鏈條看,第一步是科學發現,揭示出科學原理,這是原創,在現代科學條件下基本由專業人員完成;第二步是技術發明,依據科學原理發明出新技術,這也是原創,技術創新以企業為主導;第三步是工程應用,集成創造出復雜產品,在產業界主要由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第四步是技術擴散,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是市場驅動下的知識轉化和企業技術革新;第五步是批量生產,由各類生產型企業進行。以上每一步,都有創新環節和關鍵點突破。

    我國現實中已經存在的“理論型、工程型、應用型、職業型”高校,與上述由原創思想到產品制造的“科技-產業鏈”有著高度吻合的對應關系。下一步,需要更理性化地引導高校分類發展,形成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契合、促進、支撐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

    全局性的高質量發展需要全鏈條創新的牽引和全鏈條質量的保障。人才水平決定著創新的高度,人才質量決定著產品生產質量和社會運行質量。高等教育與科技、經濟的關系最為密切,創新需要有產品來呈現,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的重點是提高學生的創新力和實現力。

    2.關鍵核心技術和基礎科學是戰略重點

    創新的核心地位由時代決定。在新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期,不創新就只能處于產業鏈和生存鏈的中下端,就不可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高等教育發展將面臨以創新為牽引的整體性變革。

    工作實施的戰略重點是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特別是“卡脖子”技術。這可以通過針對性的有組織科研來實現,因為攻克關鍵核心技術有具體的工作的目標、有要解決的問題,適合于協作攻關的科研模式。鑒于所針對問題的復雜性和任務的艱巨性,需要相關高校集中優勢特色學科的力量、協同產業特別是龍頭企業共同奮戰,這需要有合作精神和犧牲精神,涉及學術組織模式和評價機制的變革。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把有組織科研模式泛化,否則將不利于自由探索和科技創新。有所為有所不為,好鋼用在刀刃上,我們需要的是少而重要的攻堅克難式的有組織科研。

    工作布局的戰略方向是加強基礎科學建設。科技革命時代創新的重大突破將是前所未有的,需要以強大而有活力的基礎學科作為支撐。這些創新不能完全通過有組織科研來實現,但可以通過有組織的工作部署來推進,如基礎學科系列的“101計劃”,以課程、教材、教師、實踐項目等基礎要素“小切口”來帶動。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重在營造出濃厚的學術氛圍,把基礎打牢,鼓勵學術探索。

    從根本上說,學術氛圍建設是長期性的和本質性的。高等學校要建立使廣大教師醉心于學術工作的制度安排,激發體制活力,保障真正有創新力的拔尖人才不斷涌現。

    3.面向實際應用的技術創新全面開花

    社會需要的是全鏈條創新,社會產品產出的每一個環節點都會有創新需求。只有當各行各業各地區都具備創新活力時,創新型國家才能有效形成。各高等學校特別是地方高校可充分利用區位科技優勢,在知識轉化應用、技術推廣服務、區域創新發展、產業結構調整、企業技術革新中發揮自身在創新鏈條中的應有作用。在這里,面向地級市域或縣域是地方高校工作開展的重點,因為它們有一定的規模、集群和帶動效應。例如鄉村振興以縣域帶動比較有效,因為在縣域可以形成地方產業、文化群落,形成具有活力的生態系統。高等學校要主動面向這些區域,把服務地方當作自己的科研責任,以高校之力帶動區域的發展。這就是地方高校作為“加油站”“發動機”“社會中心”的思路,是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實現方式,應成為大學“新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以評價改革開辟發展新賽道

    時代在變化,學術模式面臨著向自主創新模式的轉換。這也是一個帶有規律性的現象,后發型國家到一定階段都要面對這一問題,如日本就曾經有過由拿來主義、貿易立國、技術立國向科學技術立國的國家戰略調整。高等教育需要主動應變以適應時代要求,這其中,教育評價要做好領航護航工作。創新驅動發展時期,“五唯”成為抑制創新、阻礙發展的頑瘴痼疾。伴隨著科技革命加速演進,創新對發展的核心作用越來越突出,教育發展的評價指揮棒必須改變,要引導高等教育率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由跟蹤模仿向創新牽引轉變。

    方向有了,如何實現成為關鍵。今年年初,Sora利用自然語言描述生成視頻,帶給人以震撼,這將開啟“產品為王”的創新時代。即科研成果既不是以論文的形式也不是以實驗結果的形式呈現,而是直接以應用產品的方式呈現。成果一出來就是生產力,就具有競爭力。

    近幾年,教育界探索多種方式破除“五唯”頑瘴痼疾,學術成果評價向產品產出的標準轉換,有可能會成為一個突破口。因為以科技為基礎創造出產品,直接服務于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也直接作用于新賽道的開拓。這是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一環,是高等教育“四新”建設的重要方向,也是學科專業結構調整的目標方向之一??梢哉f,新學科助推新產業就是新賽道新動能的重要體現。我們的科研、學術要切實為國家的發展服務,以真正的創新產出評價替代工分量化評價。當然,這并不是說論文不重要,而是“不唯”,原創性的理論研究當然重要,我們要杜絕的是低水平的“水貨”論文。

    國家需要創新產生的新動能真正帶動科技生產力的發展,這就要求衡量學術成果的標準更加豐富,特別要體現高等教育的“四個服務”。學術成果評價向產品產出的標準轉換,將會深化教育評價改革和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切實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和支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

    [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促進高等教育與科技創新、經濟發展更好結合研究”(編號:23ZDA059)的研究成果]

    【作者:浙江師范大學資深教授,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學術發展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

    (原載2024年第10期《中國高等教育》)

    作者:馬陸亭

    備案號:贛ICP備2022005379號
    華網(http://www.668528.com)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QQ:51985809郵箱:51985809@qq.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japanesexxxx乱子老少配另类| 亚洲黄色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国产老鸭窝一区二区三区| 西西午夜无码大胆啪啪国模| 好男人社区神马www在线影视 | 色偷偷888欧美精品久久久|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91蝌蚪在线视频| 好男人在线社区www|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综合二区三区 | 女人高潮内射99精品| 亚洲加勒比在线| 色老头综合免费视频| 天堂资源最新版在线官网 | 中文字幕无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动漫美女人物被黄漫小说| 色综合色天天久久婷婷基地|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视频网址|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多人| 欧美八十老太另类| 亚洲黄色片免费看| 精品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生活片| 国产寡妇树林野战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不卡|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欧美综合在线| www.色午夜.com| 日韩精品无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不卡 | 男人天堂资源站| 成人a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中文字幕| 欧美福利在线播放| 和僧侣的交行之夜樱花| xxxx日本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2021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国产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综合视频| 亚洲精品电影天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