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包括哪些方面-特殊教育包括哪些方面
教育,是增進人知識技能,發展人智力、體力和思想品德的社會活動。知識教育的內容含義,也是我們日后成為教師要做的事情,也是我們在教育學的學習中要核心解決的問題。在教育學基礎部分,我們主要要掌握教育的相關概述,如教育現象的起源與發展,教育學的創立與發展,教育的規律等;教育的相關內涵,如教育制度,教育目的,教育的形式;教育實施中的微觀內容,如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教學和德育以及班主任的管理工作等。下面就分享出宿州師出教育的王老師整理的教綜考點集錦,能把這些知識點吃透,那就肯定能取得一個好成績,離成功上岸更進一步。
一、教育的概述
(一)“教育”的詞源(區分詞源的提出者)
“教育”一詞最早見于《孟子·盡心上》。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教”與“育”分開提出的人是許慎,著作為《說文解字》對其解釋,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
延伸:相應詞源問題:“班級”一詞最早由艾拉斯莫斯提出;“道德”一詞連用是荀子《勸學篇》;“道”、“德”兩個字的提出者是老子的《道德經》;“課程”一詞最早提出者是斯賓塞,中國最早提出者是孔穎達,而中國朱熹最早提出課程的意義與現代最為接近。
(二)教育的概念
廣義的教育:凡是增進人的知識和技能、發展人的智力和體力、影響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動都是教育。它包括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注:一切增進人提升的活動都為教育,如同桌教了一道題目。)
狹義的教育:主要指學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促使他們朝著所期望的方向發展的活動。(其中需要注意“主要”而非“就是”。)
(三)學校教育的三要素
教育者指對受教育者在知識、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響的人,包括學校教師,教育計劃、教科書的設計者和編寫者,教育管理人員以及參與活動的其他人員,其中學校教師是教育者的主體,是最直接的教育者。(注:教育者不僅僅限于教師,如同桌教會你一道題目,此時同桌就是教育者。)
受教育者指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級各類學校的學生,是教育的對象,也是學習的主體。既包括在學校中學習的兒童、青少年,也包括接受各種成人教育的學生。(注:教育者不僅僅限于學校的學生,如你爸爸教會你走路,此時受教育者會你。)
教育影響是連接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紐帶或者說中介。包括:教育內容和教育手段。其中教育內容包括教科書、教學參考書以及相關的電視影像資料、報刊、廣播等信息載體以及教育環境等;教育手段包括黑板、粉筆、多媒體、教師的語言等等。
注: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影響三者之間關系是互為三角關系。
二、教育的功能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動和系統對個體發展和社會發展所產生的各種影響和作用。
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對象劃分——個體發展功能和社會發展功能
教育的個體發展功能指教育對個體發展的影響和作用。它由教育活動的內部結構特征所決定,發生于教育活動內部,也稱為教育的本體功能。
①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教育的社會發展功能指教育對社會發展的影響和作用。教育作為社會結構的子系統,通過對人的培養進而影響社會的生存與發展。現代教育的社會功能包括:人口功能、經濟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等。教育的社會發展功能是教育的本體功能在社會結構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
①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②文化功能是社會文化中影響最深遠的。
③文化功能是和人類社會活動共始終。
2.按教育作用的性質劃分——正向功能與負向功能
教育的正向功能(積極功能)指教育有助于社會進步和個體發展的積極影響和作用。教育的育人功能、經濟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等往往是指教育正面的、積極的功能。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要促進教育正向功能的實現,必須充分遵循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的客觀規律。
①在國家教育政策的相關影響下,目前我們國家國民的整體素質在逐步提高的,整個社會文明也在進步。
教育的負向功能(消極功能)指阻礙社會進步和個體發展的消極影響和作用。教育的負向功能是由于教育與政治、經濟發展不相適應,教育者的價值觀念與思維方式不正確、教育內部結構不合理等因素,使教育在不同程度上對社會和人的發展起阻礙作用。
①在應試教育角度下,很多學生考上課名牌大學,但是卻是高分低能,只會學習生活卻無法自理。
②很多的崗位在甄選人才的時候,選拔的很多人才注重筆試,導致很多崗位上的人才出現了紙上談兵的現象。
③現在大學生普遍現象都是拿到才能畢業,但是實際上卻是啞巴英語。
3.按教育功能呈現的形式劃分——顯性功能與隱性功能
教育的顯性功能指教育活動依照教育目的,在實際運行中所出現的與之相吻合的結果。如促進人的全面和諧發展、促進社會進步等,就是顯性教育功能的表現。顯性功能的主要標志是計劃性。
①把考試作為強化學生的學習的工具而出現,激勵學生學習的興趣——顯性正向功能
教育的隱性功能指伴隨顯性教育功能所出現的非預期性的功能。顯性功能與隱性功能的區分是相對的,一旦隱性的潛在功能被有意識地開發、利用,就可以轉變成顯性教育功能。
①老師讓學生通過民主投票來選拔班干部,但是沒有想到同學們出現拉票等拉幫結派的行為。
②校園文化屬于屬于隱形課程。
三、教育的屬性
1.教育的本質屬性
教育的本質屬性是有目的的培養人的社會活動。這句話中,最重要的考核點為:有目的指的是后天的,有計劃性的,所以本能不屬于教育;培養人說明教育是人所特有的,所以動物沒有教育;社會活動指的是教育一定是一種互動交往過程,所以自學不屬于教育。教育的本質一般用來作答選擇題,用本質判斷選項屬不屬于教育。
2.教育的社會屬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有人在教育就會存在
教育是人類所特有的社會現象,只要人類社會存在,就存在教育。教育的永恒性是由教育本身的職能決定的。
(2).教育具有歷史性
在不同的社會或同一社會的不同歷史階段,教育的性質、目的、內容等各不相同。這是因為教育既受當時生產力的制約,同時也受生產關系的制約。
(3).教育具有相對獨立性
教育的相對獨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運行規律和發展特點,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教育具有質的規定性
教育的質的規定性在于,教育是有意識地向受教育者傳遞社會經驗以培養人的社會實踐。
②教育具有歷史繼承性
任何教育都具有歷史繼承性;教育要注意繼承與發揚本民族的傳統。
③教育與社會生產力和政治經濟制度發展的不平衡性
教育與生產力的發展和政治經濟制度的變革并非完全同步:教育相對獨立于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教育相對獨立于政治經濟制度。
天道酬勤,宿州師出教育在此希望每一位有志于從事教師行業的朋友都能順利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