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劉部長—教育部副部長劉
撰文 | 余暉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20日上午經表決,決定任命懷進鵬為教育部部長。 此前,擔任教育部部長的是陳寶生。懷進鵬是十八大后首位有院士頭銜的教育部一把手。
懷進鵬,1962年12月出生,山東濟南人,研究生學歷,工學博士,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
1987年從哈爾濱工業大學碩士畢業后,被分配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下稱北航)任教;后師從中科院院士、北航前校長李未教授,1993年獲博士學位;1995至1996年,受原國家教委首批優秀中青年教師計劃資助,懷進鵬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
2000年起,懷進鵬歷任北航副書記兼副校長、常務副校長。2009年5月,47歲的懷進鵬升任北航校長并躋身副部級,同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5年2月,懷進鵬調任工信部副部長。次年年底,他“空降”天津,出任天津市委副書記。
2017年8月,懷進鵬任中國科協黨組書記、書記處第一書記,一個月后,當選中國科協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副主席。
2021年5月,懷進鵬當選為中國科協第十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專職,分管日常工作)。
作為計算機軟件專家,懷進鵬主要從事計算機軟件與理論、計算機應用、網絡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研究,曾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等。
他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雖然在大學從事行政工作多年,但仍然保持每晚八點、每周末早晨九點半就走進實驗室的習慣,“我有時覺得就像個機器人”。
政知君注意到,2000年之后,陳至立(女)、周濟、袁貴仁、陳寶生先后擔任過教育部部長。
陳至立長期在上海工作,履新前是國家教委黨組書記、副主任,擔任教育部部長、黨組書記的時間是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
周濟則在2003年3月至2009年10月任教育部部長、黨組書記,之后成為中國工程院院長。
值得一提的是,和懷進鵬一樣,周濟也是兩院院士——他在1999年12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十八大之后,袁貴仁、陳寶生先后擔任過教育部部部長。
袁貴仁長期在大學系統工作,擔任過北京師范大學校長,2001年4月任教育部副部長,2009年10月至2016年7月任教育部部長、黨組書記。
值得一提的是,懷進鵬是十八大后首位有院士頭銜的教育部部長。
在懷進鵬之前擔任教育部部長的是陳寶生。
陳寶生,男,漢族,1956年5月生,今年65歲,甘肅蘭州人,1984年11月入黨,1974年5月參加工作。
公開資料顯示,陳寶生畢業于北京大學經濟系政治經濟學專業,早年長期在甘肅工作,擔任過甘肅省酒泉地委書記,甘肅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甘肅省委常委、蘭州市委書記等。
2008年,陳寶生任中央黨校副校長,2013年任國家行政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2016年履新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
陳寶生是第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十八屆、十九屆中央委員。
在教育部擔任一把手的這些年,陳寶生多次被媒體聚焦。
比如,今年1月7日,在2021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陳寶生特別提到了“治理整頓校外培訓機構”的問題。
他說,“大力度治理整頓校外培訓機構。這是當前面臨的緊迫難題,這個難題破不了,教育的良好生態難以形成。治理整頓校外培訓機構,目標是減輕學生和家庭負擔,把學生從校外學科類補習中解放出來,把家長從送學陪學中解放出來。這件事非辦不可,必須主動作為。”
再比如,在2019年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陳寶生提到,“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這“五唯”是當前教育評價指揮棒方面存在的根本問題,是當前教育改革中最難啃的“硬骨頭”,但再難也要啃下來。
資料 | 新華社 人民網 央視等
校對 | 羅晶
【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歸北京青年報獨家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