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教育學,學前教育教育學原理知識點匯總整理
今年3月,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提到2023年的全國幼兒園數量為27.44萬所。和去年相比,大幅減少了1.48萬所。迎著猛烈的浪濤,學前教育該如何突圍?幼兒園和園長們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
3月16日,羊城晚報攜手同文教育集團共同舉辦“教育新說x教育領航者同學會丨學前教育突圍之道·2024灣區9+2城市群學前教育園長論壇”,邀請學前教育的專家和名園長,聚焦學前教育熱點話題展開深度分享與討論,探尋教育生態變革之路。
中國當代教育名家吳穎民在開場致辭中表示,學前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當下,學前教育既有國家政策資源的扶持利好,但也面臨著人口出生率下降,生源短缺的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研究學前教育面臨的形勢、困難、挑戰等問題是非常必要。
一般幼兒園如何轉型發展?吳穎民給出三個關鍵詞:提質、求變、精進。“目前學前教育有兩個突出的問題,一方面優質教育資源一位難求,另一方面一般幼兒園生源短缺。這表現了一般化的教育供給產能過剩,以及社會對學前教育資源提質的需要。”吳穎民認為,當一個產品慢慢占領市場,已經全部普及之后,總會面臨著一個更新換代的問題。一部分相對來說沒有什么特點、缺乏核心競爭力的產品,會過時淘汰。而面臨這樣的挑戰,無非就是要轉型,要不然就退出,要不然就另辟蹊徑,要不然降低成本、提高質量。
幼兒教育學什么?吳穎民認為,學前教育這個定義,本身就規定了學前教育的功能。“為什么叫做‘學前’?難道學前教育不需要學習嗎?我認為不是這樣的,問題在于學什么、怎么學。在這個特定的階段(3-6歲)該學什么?該奠定什么樣的基礎?我感覺當前基礎教育里面仍然彌漫著過度重視知識教育、過度重視超前學習知識的傾向,這對于孩子們一生的成長并沒有好處,3-6歲要奠定的并不是必要的知識基礎,而是另外一種能力,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發展基礎。”
文|記者 甘卓然圖|主辦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