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財政—教育財政行政的首要職能是
財政部近日下達1582億元資金,比上年增加23億元,引導和支持地方進一步鞏固完善城鄉統一、重在農村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下達資金著力在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活補助標準、加大農村學校校舍維修改造補助力度、支持加快補齊短板弱項三方面使用。
不管從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補助國家基礎標準、提高農村學校校舍單位面積補助測算標準并適當提高高寒高海拔等地區測算標準角度,還是從支持地方落實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加快改善農村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角度,財政資金助力義務教育高質量優質均衡發展的保障關切和民生溫度都釋放得及時且到位。
對教育發展而言,財政投入是判斷國家支持力度的一條重要標準。在財政收支矛盾較為突出的當下,對義務教育保障性經費投入仍提高標準、加大額度,該舉措將有效提升基層教師、學生和家長的獲得感。
教育投入是教育改革發展的基礎,也是滿足人們對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需求的及時回應。但義務教育保障性經費的保障力度和助力效果,關鍵還要看資金使用的質量和效益。如何讓義務教育保障經費“花到刀刃上”,需要各方合力而為。
一要保障資金分配與使用分清主次和輕重緩急,實現科學投入與精準助力發展相結合、齊到位。1582億元投入是支持義務教育發展提質的“大手筆”舉措,但面對中小學校分布分散、數量眾多、師生群體龐大的事實,如果采取平均或普惠性原則,巨額資金可能面臨平均攤薄效應和“撒花椒面式”分配使用,難以實現助力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初衷和愿景。特別是當前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正面臨人口出生峰值下降、學齡人口變化、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偏遠薄弱教學點和小規模學校撤并等復雜現實,教育保障性資金投入更應立足實際,緊扣學齡人口變化環境下義務教育布局規劃調整的“大盤子”,審慎投入和實施建設維修加固項目。而保證義務教育保障性資金投入效益,就不能忽略農村偏遠地區面臨的教學點和小規模學校撤并的現實,也不能忽略因為人口峰值變化部分學??赡苊媾R“空心化”的現實,更不能忽略新型城鎮化、城鄉融合發展背景下農村中小學向城鎮集中以及辦好農村寄宿制中小學的發展重點,這樣才能有效避免因布局調整而導致“這邊建那邊撤”的資源浪費現象發生。
二要在三項投資重點得到有效落實基礎上,優先保障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活補助政策落實,這也是凸顯義務教育民生兜底作用的關鍵。與此同時,相關部門要基于優質均衡這個義務教育改革發展的關鍵和重點,緊緊圍繞集團化辦學、教育信息化建設、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薄弱學校改造升級等事關優質均衡的重點領域,加大資金投入投放和實施力度。一方面,要從?;巨k學運轉角度,強化維修加固、抗震減災、安全防范等方面辦學條件的改造改善;另一方面,要從擴優提質和優質均衡的角度,深入開展薄弱學校改造提升工程,提高薄弱學校辦學水平。同時,積極圍繞優質教育資源普及和提高覆蓋率這個重點,緊扣教育信息化發展步伐,加大對中小學信息化建設的投入,通過信息技術覆蓋實現優質教育資源遠程共享,并通過信息技術手段提標升級實現智慧教育資源的覆蓋和高效利用,助力教育教學質量提升。
三要注重績效監管。完善義務教育保障性經費投入項目公開論證、實施過程和成效公開陽光、實施成效專項績效審計等監督監管機制,讓每一分教育保障經費的投入去向、投入成效成為一本“明白賬”。在公開過程中,相關部門要保障師生和家長的知情權、表達權、監督權。讓義務教育財政保障資金在陽光下運轉發力,也是保障財政投入助力義務教育公平而高質量發展的保障之舉,是對教育民生關切的務實回應。
(作者單位系河南省禹州市教育體育局)
《中國教師報》2024年05月29日第3版
作者:許朝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