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教育平臺;網教云安徽基礎教育平臺
來源:【湖南日報】
湖南日報全媒體評論員 周澤中
6月17日,省委主要領導前往婁底進行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專題調研。基礎教育包括幼兒教育、小學教育、普通中等教育,如同農作物拔節孕穗般重要。
近年來,鄉鎮教育機構合并乃至撤銷的消息屢見不鮮。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是人口結構不斷變化、生源持續減少,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家長對教育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但凡有條件都想把孩子往城里送。新形勢下,合并、撤銷鄉鎮學校可以是一個選項,但絕非唯一出路。
掌握人口變化趨勢,提前謀劃配置教育資源。有學者在東北某縣級市調研發現,2022年該市新生兒約有1200名,但由于人口流動等原因,當這些孩子進入小學時,全市一年級學生人數僅有八九百人。如果采取“一刀切”的方法,一所小學可能就夠了,但這樣一來,住得遠的孩子就不方便了,家長也會因此受累。針對這一普遍性問題,我們需要根據人口出生和流動規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并向人口結構相對年輕的鄉鎮傾斜。此外,還應考慮在醫院、商場及園區企業等人口密集區域設立托育機構。
堅持特色辦學,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比如,省委主要領導此次調研的雙峰縣,耕讀文化底蘊深厚,形成了“高水平閱讀教育”的雙峰經驗。“每天不少于30分鐘的閱讀時間、每周一節閱讀課、每月一份閱讀報告、每年一次閱讀成果展示”,這一套閱讀流程下來,孩子們暢讀文學經典、名人傳記、科普百科,鍛煉了語言表達和思辨能力。一個人的思想、智慧、格局,不僅僅會受身邊人影響,更多來自于不同時代的智者,雙峰縣重閱讀、好閱讀的經驗做法為其他市州提供了有益參考,更在知識碎片化、閱讀淺表化盛行的當下具有積極意義。
加快補齊短板,持續推進基礎教育擴優提質。面對新增人口與學生人數下降的窗口期,不妨順勢降低學校及班級規模,實行小班化教學,更加適應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應創新鄉村教師定向培養制度、改進區域教師初次配置及待遇,以留住優質師資。
隨事而制,辦好基礎教育。基礎教育階段,也是個體成長的關鍵階段。新時代基礎教育應致力于讓教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人民,確保每一個孩子掌握必要的知識與技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一路昂揚前行。
本文來自【湖南日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