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旭教育,華旭教育集團星辰老師
開設在商業街內的培訓教育機構打出的廣告。 記者 甘俠義 攝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對家長們來說,這句話如同一根緊繃的弦,但對各類校外培訓機構而言,這句話代表的則是商機。新華社報道稱,2016年我國現有中小學生1.8億,中小學課外輔導學生超過1.37億人次,市場規模超過8000億。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等四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重拳出擊校外培訓亂象。即日起,重慶晨報將推出連續報道,關注校外培訓那些背后的故事。
從業者忙推銷 發傳單的阿姨,見家長就忙于推銷
在渝中區黃花園巴蜀中學大門口的一棟大樓,四五家培訓機構的廣告牌幾乎占據了一面墻的80%。
雖然授課的地點在樓上,但各個培訓機構大都在一樓設置了咨詢室,并在門口擺設了各種用于宣傳的易拉寶,優等生拯救計劃、藝考特訓營、一對一輔導等字樣頻繁見諸其中。
在相隔百米左右的另一棟居民樓,居民曹先生說,因為附近學校多,巴蜀小學、人和街小學、42中等,樓里這幾年多了好幾家教育培訓機構,每天都有很多家長帶著小孩涌入,特別到了周末,電梯擁堵不堪。
在沙坪壩,圍繞著重慶一中和南開中學,幾乎每走幾步就能看到一所培訓機構的名字,不光樓宇的外墻掛著廣告牌,連一些攤位的遮陽傘上,也打著各類培訓機構的名字和廣告語。
在重慶立??萍级际泄I樓宇,一樓的入駐企業名單中,記者細數了一下,共有24家培訓機構,從文化補習到心理輔導,再到藝術特長,各類輔導班應有盡有,其中學科培訓占到了多數。
在距離一中不遠的一處商住樓,記者循著名字準備進樓看看,一名手持廣告牌的大姐飛速地跑了過來,“看學校么?跟我來嘛,我帶你上去。”
眼見著記者跟隨大姐進了大樓又出來,大門口的幾名培訓機構的宣傳人員立馬圍了過來,“老師,看學校嗎?到我們那里看看嘛,不遠,就在附近?!?/p>
一名宣傳人員告訴記者,自己平時也是兼職,這段時間正碰上開學,咨詢的家長多,收入還不錯?!按蠹移綍r競爭也激烈得很,只要家長跟著我們進了機構去咨詢,不管最后成不成,我們就算完成了任務。”
在記者準備離開的時候,一名大姐直接攔在面前。“老師,跟到我去看一下嘛,多看一家,多比較比較。”在記者婉拒之后,大姐并不放棄,跟著跑了100多米,留下了電話和姓名之后,才轉身離開。
名校旁培訓熱 一棟10層小樓,共有12家培訓學校
教育大區南岸區的名校同樣也被各類培訓機構包圍著。
人民(融僑)小學和南開(融僑)中學所在的風臨路上,這幾年各種培訓機構像雨后春筍般地多了起來。
2014年新修建的金輝廣場如今被市民稱為“教育超市”,4號樓有10層樓,如今已被12家培訓機構圈地。此外,金輝廣場附近的商務樓里有7家培訓學校。方圓一公里的銅元局派出所和街道所在的樓里有一家重慶假日學校。
金輝廣場4號樓又稱金輝廣場D館,與人民(融僑)小學和南開(融僑)中學僅一街之隔。昨日,重慶晨報記者走訪了這棟節假日仍人流涌動的大樓。
站在南開(融僑)中學校門外抬頭對望,金輝廣場D館格外醒目,立柱玻璃外墻的商務樓,從上到下依次有“精銳教育”、“延英教育”、“三中英才”、“龍文教育”、“凹凸一對一”的大幅廣告牌。市民說,晚上華燈初上時,看起來更為壯觀。
走進一樓大廳,濃濃的教育氣息撲面而來。各教育機構的形象廣告、活動展板一張接一張圍成了一個大半圓。進入電梯,你會發現,除了地下車庫沒有標識,其他樓層幾乎都有特別的提醒:6樓凹凸個性教育、7樓龍文教育、8樓三中英才、9樓華旭教育、10樓精銳教育……
記者從金輝廣場物業公司了解到,目前這棟樓已經沒有空房可以租了,10層樓里涉及教育培訓機構的有12家。此外,金輝廣場其他棟也有不少教育機構,比如B館有棉花糖英語、歐文英語,C館有太陽鳥舞蹈藝術中心,旁邊還有優冠教育。
金輝廣場物業公司工作人員說,最初金輝廣場人氣不是很旺,2014年僅有兩三家培訓學校來,現在形成氣候了,大品牌、小品牌都來了,有的占了一層樓,有的租了半層樓,也有的租得小一些。D館租金最貴按建面算,每月每平方80—90元。
據統計,目前金輝廣場附近有超過20家培訓學校,他們的目標人群多鎖定人民(融僑)小學和南開(融僑)中學這兩所名校。本報記者 林祺 黃曄
■個案
兩三平方米過道房起家
如今開了20多家分校
重慶本土的知名培訓學校三中英才,辦學已有18年歷史。
在2018年1月的18歲慶生活動中,創辦人孫勁松女士很激動地說起18年前與退休老師周琳一起,在租來的兩三平方米過道房里一把椅子、一部電話辦起了“家庭教育服務所”的經歷,感動了不少員工。
現在三中英才,不再是退休老師打主力,有了專業的教學團隊。目前在沙坪壩、渝北、南坪、楊家坪、江北、渝中、大學城開設了超過20家分校。
打開三中英才的官網,教學設計、名師推薦讓人眼花繚亂。家長紛紛感慨:現在最朝陽的行業就是教育。
■網友看法
整治有必要,但不能一棍子打死
@風景城賞風景:校外培訓機構的存在不是錯,錯的是任由良莠不齊、損人利己、誤人子弟的不具資質校外培訓機構的泛濫,到了該整治一下的時候了。整治不是一律封殺,而是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業標準,依法嚴格管理,把劣者掃地除門,為民除害,讓優者堂而皇之,為民解憂。
@入云龍-沖:這個必須要嚴抓落實!多少孩子因補課沒了童年沒有休息!多少家長因陪孩子補課放棄了工作!多少家庭因補課花錢增加負擔!要是真能整治好,還教育一片凈土,該是功德無量之事!
@心若在_夢就在:我覺得不能一棍子打死,有些學生出去補課,是迫于升學壓力,沒有辦法!我覺得根本在于改革現在的教育體制,中考高考不改革,補課永遠都不會停止。
@匡吉花花:我是個老師,我小時候沒參加過任何輔導,我也沒推薦孩子上輔導班,甚至輔導資料我都沒推薦孩子買,但是我不斷推薦孩子們去看課外書,大量的課外書,有益的課外書,這比考高分重要。記者 林祺 黃曄
■一點思考
“贏在起跑線上”的心魔 讓不少家長選擇“窮家富養”
能力還沒達標,就嫌薪水少;明明沒啥錢,打扮必須都是大牌;稍微受點批評,“玻璃心”就碎了;父母尚在茍且,已在炫耀詩和遠方……
在你我身邊,這樣的年輕人并不鮮見。他們的問題,直接戳中當下“窮家富養”養育理念和養育方式的痛點。
心理咨詢師吳迪十分感慨,稱咨詢時經常會被一些孩子嚇到。
“一個女生問我:覺得自己掙錢好少,想找兼職,能做什么呢?”
“我說:門口周邊100米內的服裝小店、小餐館、奶茶鋪貼了很多招工啟事,全職兼職的都要;社區里很多孩子放學沒人看,需要家教……”
“女生:做體力活兒?”
吳迪說,不少年輕人都有虛榮的心態?!坝械娜?,二三十歲了,還什么都不會。不會釘紐扣,內衣褲都是媽媽洗,不會做最簡單的蛋炒飯,從來沒去過菜市場,去醫院看病早上掛號要父母代勞?!?/p>
網絡上有這樣一種論點:“精英父母的育兒經是舍得讓孩子吃苦頭”“家境越不好,越容易把正常的教育當成吃苦,并以讓孩子吃苦為恥”“富人穿100塊錢的衣服是節儉,窮人穿同款就是窮酸”……
二元對立的論證,從論點到論據都經不起推敲。但有一種現象是不容忽視的:越來越多家境并不優越的家庭正在向子女提供超負荷的物質供養,并且有意無意地剝奪孩子正常的吃苦歷練。
現實中并不缺少觸目驚心的案例:“小學生打賞游戲主播,花掉環衛工母親4萬積蓄”“14歲兒子花父母積蓄打賞主播,租住地下室、每天三班倒的父母發現辛苦攢下的3萬積蓄只剩1毛5”……
“現在很多家長養孩子都很‘舍得下本’,按照自己所能承受的最高標準給孩子提供所需的東西。衣服、文具、兒童畫冊、零食等,盡可能買名牌、進口產品,各種高大上的興趣班也是不少孩子的‘必修課’。等到父母來接孩子的時候,看看他們的打扮,才會發現很多孩子家庭富裕是一種錯覺。”南京市某幼兒園班主任孫科說。
此種育兒觀背后,有“贏在起跑線上”的“心魔”。“我能做的就是給孩子不亞于‘富二代’的條件,讓他有閱歷。自己吃點苦還不是為了孩子的將來?!鄙虾H毺惻刻寡?。
“物質財富”相對短缺的家庭總是擔心子女產生自卑感,為此含辛茹苦給予盡量好的物質條件,寧愿自己忍辱負重;“精神財富”不夠充足的家庭,總希望能給予子女更多的閱歷與底蘊,卻頭腦空空無法給予,只能用物質條件去彌補。
南京師范大學教授酈波認為,“真正的教育是再富也要苦孩子。你見哪一個人才不經歷人生坎坷?孩子需要有正常的磨礪,而不是只給他各種卓越的條件?!?/p>
作家孫生龍說:“這年頭,是有心人的天下。拼智慧、拼情商、拼給孩子最好的傳承才是真的。”據《半月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