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滿城房產-成都滿城房產中介公司地址
清代之成都城,號曰九里三,城郭之西,有滿城焉。滿城之北垣,今西大街北首巷陌所指,正對蓉城故西門,即清遠門也,故此巷亦名清遠胡同,其稱北方風味猶存,足顯成都移民族裔文化之盛。
清遠胡同東行可達長順街,而東向復有一胡同,沿滿城墻垣而得名,是為順城胡同。及至民國初載,滿城拆卸,清遠胡同遂為出老西門之捷徑,更名西大街,順城胡同亦易名八寶街焉。西大街之終端,鄰近老西門者,謂之西月城街,其名由來,蓋因此地昔為西門月城所在。月城者,古城防御體系之一部,狀若新月,與甕城相輔,先破月城,繼而城門、甕城,譬如南京中華門,月城甕城并存,今已罕見矣。
成都古時,西門、東門、南門皆筑月城,而無甕城。滿城非固有防御,實賴西門及兩側城墻圍合而成,非典型甕城也。上世紀二十年代,觀甘博、滿理二旅行家攝于中國西部之影像,可見當時成都城墻猶存。抗日戰時,慮及避敵空襲,疏散人群,諸城門乃敞開。至一九五二年,西門月城盡廢。
尤可嘆者,乃一九九二年之變,明代所建九眼橋(公元一五九三年,距一五七三年僅二十載),彼時拆除,非意識之缺失,實權勢使然,且新橋既立,故橋遂以泄洪為由拆之,于成都三千余年歷史而言,無異于盧溝橋之失。
蓉城之魅力復興,始于明洪武十年朱元璋封藩,蜀王朱椿領地,而遭重創于順治三年(公元一六四六年),張獻忠率軍撤離,歷經半年大肆破壞,城墻崩塌,古跡毀損,廬舍灰燼,民眾被迫隨軍遷徙,城內唯余野獸,人煙絕跡。直至康熙二十二年,方見人跡,然多為茅草竹棚,北隅廢墟,景象凄涼,此乃張獻忠亂川三十七年后之實況。
蓉城再興,起于清順治十六年四川巡撫高民滕奏請,省會自閬中遷回成都,康熙元年重建城墻,至乾隆年間,帝屢次干預嘉絨土司內亂及起義,至乾隆四十年,成都漸成清朝平定羌、藏、彝、回之戰略要沖。
滿城之設,始于乾隆四十六年,調荊州滿蒙兵丁及其眷屬六千人駐防,意在震懾漢人及周邊少數族裔,歷時二百年間,滿城綠茵環繞,旗人飲食精致,生活閑逸友善,此風至今深刻影響蓉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