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房產走勢_杭州房價走勢圖十年
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魏盼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浙報傳媒地產研究院成立十周年。
2014年5月16日,浙報傳媒地產研究院正式掛牌成立,全面開展權威、專業、精準、務實的房地產智庫服務。
十年間,市場的每一次起伏,政策的每一次調整,行業的每一次變局,浙報傳媒地產研究院都身在第一線,記錄時代變革,分析行情趨勢,分享研究成果,搭建起政府與投資圈的有效溝通平臺。
回望十年,不論是房地產行業,還是浙報傳媒地產研究院自身,都經歷了變革。行業激蕩起伏,浙報傳媒地產研究院也在不斷適應和探索新的研究方向和合作領域。
在十周年來臨之際,研究院推出樓市十年回顧盤點。
推出首篇:回望2014|政策刺激下的“樓市巨變”
2014年2月18日晚,位于杭州祥符板塊的德信北海公園正式對外公布“15800元/平方米”的清盤價。此后被稱為“馬年第一降”。也正式拉開了那一輪杭州樓市降價潮的序幕。
杭州降價這一槍并非全國范圍的獨立行情。
2014年,是中國樓市風云突變的一年。
這一年,房地產市場各項指標高位回落,全國主要城市房價出現集體下跌。潘石屹拋出“冰山論”,而萬科總裁郁亮則認為中國房地產從黃金歲月進入白銀時代。
也是這一年,政策面適時作出巨大調整,限購松綁,信貸環境持續好轉,令原本沉寂的樓市在同年年底又被重新激活。
中國房地產市場也由十年“調控時代”瞬間進入“救市時代”。
這也是當下我們身處低迷市場狀態下的2024年,最容易被拉出來對比的一年:同樣是面臨房價漲幅回落、銷售萎靡、庫存高企,房企資金鏈壓力倍增等多重壓力,兩撥周期性調整所遇到的境遇相似。
這一年,杭州“馬年第一降”領跌全國。
杭州作為中國房地產市場中市場化程度最高、最敏感的城市之一,2014年領跌了中國房地產市場。無論時間上還是跌幅上,杭州都是當之無愧的第一。
2月18日,德信·北海公園和隨后的天鴻·香榭里兩個樓盤降價,引發市場震動。
當時甚至有輿論認為媒體過度解讀這一事件,認為這一事件是偶發個案。
但地震波迅速傳導至金融市場和資本市場,信貸政策對房地產市場進一步收緊。市場危機征兆初現,市場進入僵持階段。
但官方態度仍然不明朗,開發商以價換量的做法,沒有得到政策的配合,6月市場仍然呈現量價齊跌的局面。此時的市場已經岌岌可危。
市場真實的聲音必須被聽見。彼時,剛剛成立的浙報傳媒地產研究院對2010年以來在杭州市區拿地的項目進行了系統梳理分析,推出了被業內廣泛認可的重磅報告《杭州市房地產項目成本分析報告——42個項目面臨虧損困境》,真實反映杭州整體市場以及在杭房企面臨的困境,引起有關職能部門的重視。
這一年,政策層層解除,步步推進。
7月29日,杭州局部限購解除,8月商品房成交量就呈井噴式增長。
8月29日,政策繼續加碼,杭州全面解除限購。
央行和銀監會也在十一長假前的傍晚,緊急松綁限貸政策:房貸結清后再購房可算首套,房貸利率最低打7折……
政策加碼之下,從下圖不難看出,杭州市區(不含富陽區、臨安區,下同)10-12月新建商品房成交量均破萬套,亮出了漂亮甩尾。
這一年,成交量創下次新高的同時,庫存也創下最高紀錄。
由于8至12月井噴式的爆發,使2014年全年杭州市區商品房成交量達到了近9萬套,刷新了2013年次新高的歷史紀錄,但這仍是“以價換量”的結果,價格對比2013年下降。
2014年杭州樓市在創下巨量成交量的同時,庫存量也在不斷地被刷新,創下了杭州市區15萬套的彼時歷史最高庫存量。
這個庫存量僅在2015年末稍有刷新,此后即使將富陽區、臨安區顯性庫存納入,也再未達此量級。
這一年,杭州發生兩次當時最大的地產并購案。
一年之內把一個公司賣兩遍,成就兩次當年中國最大的地產并購案,綠城創始人宋衛平做到了。
5月22日,融創中國發布公告,以約62.98億港幣收購綠城中國24.313%股份。如果交易順利完成,融創中國將與九龍倉并列為綠城中國第一大股東。但半年后,這一事件就發生了戲劇性反轉。
12月19日,綠城中國發出公告,有條件終止向融創方面出售股份。公告顯示,宋衛平方面將退還融創附屬公司60.08億港元,在終止協議簽訂的五天內(即在12月23日前),將首先償還5億元。
4天后的12月23日,綠城中國與中交集團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宣布以60.13億港幣出讓綠城24.288%的股份,轉讓完成之后,中交集團與九龍倉成為并列第一大股東。
從情投意合到分道揚鑣,地產界兩位大腕綠城宋衛平和融創孫宏斌之間的分分合合,以及其間引發的人事管理權益種種糾葛,成了當年地產界最吸人眼球的事件。
十年間,“并購王”融創中國一度超過綠城中國的規模,成為全國頭部房地產企業。但在聚光燈下的出手闊綽,主要依賴于高周轉銷售回款和高杠桿融資。隨著融資渠道收緊,市場逐漸轉冷,高杠桿難以為繼,負債就成了潛伏在內部的定時。
從2022年停牌到2023年復牌,再到債務重組,恢復銷售,這期間,中國房地產市場驟變。
這一年,杭州城市格局發生重大改變。
杭州開始由單一核心城市向多核心城市轉變。城市總規修訂,由“三個副城”變成“六個副中心”。2014年12月,富陽市“撤市設區”,杭州市區繼續擴容。
城市新的副中心被大多數購房者認同,特別是新杭州人。
這一點從商品房和二手房交易的比例中可以得到印證。2014年杭州二手房交易25700套,僅為商品房交易量的28%。
說明商品房在各個區域均有分布,選擇余地充沛。也說明絕大多數購房者首次置業放棄了在市中心購買老舊小二手房的選擇。
這一年,浙報傳媒地產研究院正式成立,并在市場上發出真實有影響力的聲音。
舉辦多場轟動業內的研討活動:
2014年5月,地產研究院誕生于一場觀點盛宴——第九屆浙商力量·浙商投資(中國)城市展示會,以“專業、高端、實效”著稱的大會,是研究院面向市場的第一戰。
6月,2014杭州房地產形勢研討會暨《2014杭州讀地手冊》首發解讀會;8月,后限購時代市場形勢分析會;9月,研究院財稅實操實戰實用沙龍;10月,丁建剛房產報告會。
推出多份頗具影響力的市場報告:
6月,推出反映真實市場的《杭州市房地產項目成本分析報告——42個項目面臨虧損困境》報告,廣受開發商認同,并獲全國媒體轉載。
除此之外,還包括給購房者提供選擇、給開發商提供樣本的《主城區可售住宅三成為現房 超過一萬套》、力圖成為市場燈塔的《2014杭州樓市購房者需求報告》等。
輸出多次對市場的判斷和定價策略:
7月,研究院對未來科技城板塊的進行市場定位、客群定位以及價值預判,最終在建工地產的 EFC 項目的銷售中得到了成功的印證。
8月,金茂地產(原方興地產)的黃龍金茂悅項目兩次聽取研究院院長丁建剛關于價格策略的建議,并且將研究院為項目梳理的價值分析報告作為營銷人員的培訓資料。
11 月,研究院對之江板塊進行價值重估,新出爐的《之江人居價值報告》給板塊內多個項目的客群定位及價格策略提供指導意見。
除此之外,浙報傳媒地產研究院還為多個相關政府部門提供政策建議或決策參考。
2014年,浙報傳媒地產研究院成立伊始,始終處在市場第一線,為政府與房地產投資圈搭建最為有效的信息平臺,提供權威、專業、精準、務實的房地產智庫服務。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