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指導價、房產指導價是怎么算出來的
今天是11月25日,樓市貌似已經到了“無話可說”的階段,僅剩的1個月時間,要談樓市回暖也沒多大想象空間。在當下的行情中,再看二手房“指導價”,好像有了點新的意味。
還記得二手房“指導價”出臺是從深圳開始的,此后,寧波、成都、東莞、合肥、金華、無錫、西安、廣州等多個城市紛紛跟進。
彼時的二手房“指導價”,是對部分區域小區樓盤房價統一設定“指導價”,高于“指導價”的房源通通不予展示,其目的就是平抑高房價。后來的效果大家也看到了,這些實行了二手房“指導價”的城市,房價那是一路下行,成交量也是一路下滑,比如深圳,月成交量已經跌破了“枯榮線”,二手房中介也是大量關閉。不止深圳,其他城市也一樣,沒有最慘,只有更慘。樓市也正式從上行階段轉向了下行階段。
隨著樓市的深度調整,平抑房價過快上漲的初衷實現了,然而樓市卻因為多種因素而陷入了低迷,二手房“指導價”似乎到了完成使命的時候。也就是在二手房“指導價”出臺一年左右的時間,那些實行“指導價”的城市,先后放松了二手房“指導價”,或放松或取消,就像今年逐步放松的“限購”一樣,這類限制性政策隨著房地產新形勢的轉變,已基本陸續放開。不過唯有最早出臺二手房“指導價”的深圳,雖然有放松的傳言,卻一直沒有明確。
深圳樓市近期大動作不斷,放松了二手房首付比例,還調整了普宅標準,然而對于二手房“指導價”,卻一直未有放松。
就在11月2日,關于“深圳二手房下架參考價”的消息又在網上流傳,不過最終還是“被相關部門要求暫停”。在全國其他城市都已經明里暗里或取消或放松的情況下,為何深圳還要一直堅守?或許把這份堅守放到當下樓市低迷的環境中來看,似乎有一些新的意味。作為一個一線城市,深圳房價的一路下跌,不利于深圳樓市的穩定,同樣對全國其他城市也不是一個好的信號,因此有必要讓房價穩定下來。
從穩定房價這個角度看,二手房“指導價”的設定,是不是有點“托底”的意味?為何這樣說?在房價過高的時候,用“指導價”這個標準,來將過高的房價降下來,那么在如今房價一路下跌的時候,出于穩定房價的考慮,再來用“指導價”的標準劃定一個底線,是不是可以認為,房價在這個標準線附近就不應該再下跌。如果這樣看,是不是有了些“托底”的意味,而且還是以“官方”的名義,畢竟“指導價”標準是地方制定的。
從深圳二手房“指導價”在不同階段的意味來看,樓市邏輯也在發生變化,房子不再是純粹的投資品,而是用來住的居所。
二手房“指導價”出臺的背景,就是房價過快上漲,可為何房價會上漲得如此快,正是因為炒房投機在推波助瀾,尤其是在深圳這座曾經被戲稱為“炒房示范區”的城市,過去還曾經是“樓市神話”,那就是把房子這個鋼鐵盒子,當做投資品來炒作,一波又一波的“擊鼓傳花”后,房價也一步步漲上了天。而房子之所以能被炒作,除了是居住的必需品外,還因為被附加了各類價值,比如教育、醫療、戶口等等。
不過隨著房地產新形勢的到來,房子將不再是投資品,而將逐漸轉變為單純的居住必需品。一方面,商品房還是會繼續作為商品,在房地產市場交易流通,有需求有能力的人還是可以買,如果還抱著投資的心理,也可以去參與商品房交易,不過指望房價大漲就不現實了。另一方面,普通人可以參與的,更多的會是保障房,這種不能在市場上流通的房子,也就不用擔心房價的漲跌,如果對商品房有想法,在有能力的情況下也是可以參與的。
綜上所述,樓市下行階段,再看二手房“指導價”,或許有了些許“托底”的意味,樓市邏輯正在發生變化,房地產市場未來會如何走?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