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房產_鷹城房產
文: 鷹覓君
全文3290字,閱讀共需要7分鐘
(一)連鎖反應
春節剛一結束,估計很多人都被這樣一條消息驚到了:
2018年淘寶和京東全國司法拍賣房房產共計367340次,同比2017年大幅增長61%。尤其是9月~12月份,國內四大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拍賣標的數呈現倍數級增長,僅這四個月的數量就占據了全年的半壁江山。 根據阿里拍賣網站的數據,2019年1月深圳法拍房數量為3810套。但在2018年,全年這個數字才僅為1930套。短短一個月的時間,深圳法拍房數量居然是去年全年的近兩倍!
所謂的法拍房,就是由法院拍賣的、抵押在銀行最后還不起貸款的房子。抵押房子的主體,既有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當然大部分還是做住房按揭的普通老百姓。
要知道,淘寶和阿里也只是司法拍賣房產的兩條渠道,如果要加上其他拍賣渠道,比如產權交易所、拍賣公司(傳統渠道)等,法拍房數量肯定還要多很多。
企業債務糾紛、破產、買房人失業等等,都會引發償還不了銀行貸款,最后由法院主持拍賣房子。
現在法拍房數量突然大增,暗合了當下的經濟形勢。正如201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強調的,“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要看到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外部環境復雜嚴峻,經濟面臨下行壓力?!?/p>
鷹覓君一位在銀行工作的同學說,現在的法拍房都是最先一輪是企業或個體工商戶抵押的房產,他所在的銀行,現在已經有一年時間不做企業或工商個體房產抵押業務了;再來一輪,便是按揭貸款的房產,現在按揭的法拍房比之前確有增多。
這個很好理解。經濟調整,市場變化了,企業和實體最先受到沖擊,如果資金鏈出了問題,抵押在銀行的房產就贖不回來了;如果企業和實體運營不下去了,就會裁員甚至關門,接下來員工也就還不起房貸了。
這都是一個問題的連鎖反應。
這讓鷹覓君想起過年朋友聚會說到的一個案例。一位北京IT從業者在2017年房價最高點買了套房,家里六個錢包湊了首付,月薪稅后2.5萬,月供2.5萬,平時花銷靠父母,想著過幾年工資漲了壓力也就減輕了,沒想到卻遭遇了去年下半年公司裁員,沒有了收入,結果只能斷供。這中間,他不是沒想過賣房,但二手房市場清淡,掛牌幾個月根本賣不出去。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北京甚至全國的互聯網企業都像約好了似的,都祭出了裁員和縮編的大棒,從京東、知乎、錘子、到滴滴、美團、摩拜等都是一樣的節奏,有的激烈程度超乎想象。號稱有“情懷”的知乎,員工描述大裁員突如其來,“電腦瞬間被沒收”、“飯卡當晚被?!?;美團接著知乎,率先向應屆生開刀,被爆出了“3分鐘辦離職”的傳奇。
市場萎縮,疊加擴張期的戰略失誤,最后買單的卻是普通的工薪階層。
如果有人前兩年在高點買了房,現在又趕上了裁員,這簡直就是天寒偏漏雨的組合了,斷供實在是迫不得已的選擇。
還有就是買了限售房的人。據鷹覓君獲知,2017年調控趨嚴之后,有的城市出臺了限售3—5年政策。如果買了限售房,又遭遇了個人收入驟降還不了貸款,那就很容易選擇斷供。
炒房的人就更不用說了,他們是最先斷供的那批按揭貸款人。
(二)真相
目前抵押在銀行的房產,絕大部分都是普通住戶,企業或工商個體只占少數。
根據央行數據,截至2017年末,我國住戶部門貸款余額是40.5萬億元,考慮到個人借貸絕大部分都用來買房,所以可以暫且將這40萬億全當作房貸,這一比重究竟有多大?實際占到了金融機構所有貸款余額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說,在全社會包括政府、企業和個人的所有貸款中,個人房貸約占三分之一。
現在,這些家庭或個人的按揭房產,在經濟下行周期里,是否會由個案演化成斷供潮呢?
日本和香港市場都曾經歷過大起大落的波折,期間很多居民不得已選擇了斷供。從這類市場規律看,一般出現企業倒閉潮和失業潮三個月開始,才會有斷供潮。人們或失業或收入銳減,連基本的生存都成問題了,哪里還供得起房呢。
那么,我們現在又是怎樣的程度呢?
最能反應市場消費能力的,就是看在購物和外出吃飯上的投入了。
我們看到,在剛過去的春節黃金周,商務部監測到,除夕至正月初六(2月4日至10日),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10050億元,比去年春節黃金周增長8.5%。
從今年春節的數據來看,老百姓的消費水平和往年相比還在繼續增長,并且增幅來也保持著以往的速率。
如果說購物和餐飲是剛性需求,那么旅游就是典型的非剛性。要是手頭資金緊張,或者覺得對未來收入沒有信心,肯定不會花錢跑出去旅游。
最后的結果是,根據中國旅游研究院綜合測算顯示,長假期間全國旅游接待總人數4.15億人次,同比增長7.6%;實現旅游收入5139億元,同比增長8.2%。
也就是說,今年春節期間,100個人里有29個人跑出去旅游了,已經接近總人口的三分之一了。這樣的數據,怎么看都不像是經濟劇烈衰退的樣子。
再看企業方面。獵聘GCDC調研顯示,2019年一季度預期全國增加招聘數量企業占比為36.2%,減少招聘數量的企業占比為17.1%,凈增量為19.1%。在當前形勢下,很多企業對于招聘的部署并未停止。
從上圖可以看出,雖然經濟基本面不是很好,但依然有一些企業在積極招攬人才,為未來的發展增強續航能力。
從種種跡象來看,國內經濟確實在經歷痛苦的調整,但除了局部市場外(如P2P),企業并沒有出現大面積破產潮,更沒有出現大規模失業、收入銳減的糟糕狀況。
因此,雖然法拍房的案例在增加,但居民出現大規模斷供潮的可能性并不大。
實際上,斷供并不是一個輕易就能做出的決定。它影響銀行征信系統,一個人除非一輩子不想和銀行打交道了,才會選擇斷供。
可以看看燕郊的例子。在過去的一年多里,那里的房價暴跌了一半,已經上了全國最恐怖樓市榜單,最后出現斷供潮了嗎?沒有聽說吧。除了個別專業炒房的人低價甩賣外,燕郊并沒有出現斷供潮。鷹覓君有幾位朋友,全在燕郊最火熱的時候投資進去,如今都在經歷房價劇烈縮水的陣痛,但還沒聽說有誰選擇了斷供。
即便在國內樓市最低谷的2008年,只聽說過深圳有些激進的炒房客資金鏈斷裂的事情,但也一直沒有出現過斷供潮。
經濟沒有壞到那個程度,所謂的“斷供潮”就是無稽之談。
(三)警示
雖然現在還不至于形成斷供潮,但住戶按揭斷供數量上升也是事實。之前,對于其他國家和地區發生這樣的事,我們隔岸觀火,而現在突然已經近在眼前了。
為了避免未來陷入這樣的局面,我們有必要重新梳理一下思路了:
1、 一定要打破房價只升不跌的固有思維。
今天核心城市的房價走到普跌這一步,才意識到此輪調控思路的顛覆性。其中很關鍵的一點是,就是要讓老百姓改變房價只升不跌的預期,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預留了房價下跌帶來損失的容忍空間。
去年底,央行參事盛松成說了一段話,已經充分了證實了這一意圖:
盛松成說,我國長時期形成的房價看漲預期正處在轉變的臨界點上,現在和未來較長時期都應該堅持調控政策不動搖,鞏固得來不易的調控成果,扭轉房價只漲不跌的預期,哪怕付出必要的成本(如經濟增速受到一定的影響)。我們不希望房價大幅下降,事實上也不會大幅下降,但目前更需要扭轉房價只漲不跌的預期。
要扭轉老百姓認同已久的觀念,就是此輪調控的一個重要目標。并且,上層說到了,也做到了。目前北京、上海、深圳房價全面下跌,有的地方甚至已經達到了20%的跌幅,按慣例早該出手的救市措施,現在卻遲遲未見。
當然,如果跌幅繼續擴大,維穩的措施一定會出臺,這也是必然的步驟。但是,只要樓市打破了只升不跌的慣例,就給買房增添了很大不確定因素。如果買在了高點上,后面卻迎來了經濟低谷,就有很大可能讓自己陷入被動。所以,在買房之前,心里一定要充分做好房價可能會跌的準備。
2、 房子已經不再是最好的財富儲值手段了。
記得前幾年北京房價暴漲,有位大媽家里有三套房,信心滿滿地對記者說,如果發生什么急用錢的大事,賣套房就可以了。
這樣的邏輯,在上漲的市道里一定成立,而一旦遇到房價下跌,就完全行不通了。
當房價不斷上漲的時候,買房人情緒高漲,房子很容易脫手變現。而下跌的時候,則會相反。把所有資金都壓在房子上,遇到下跌的行情,是很難變現的。
目前發生的一些斷供案例,就是在下跌市房子賣不出去的情況下才發生的。這輪北上深房價跌幅最大,發生斷供案例最多的也正好是這三個城市,這些都不是巧合。
現在,斷供潮雖然還不至于發生,但對家庭和個人而言,買房的風險意識從現在起就要開始培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