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繪房產圖;房產測繪怎么樣
(1)分幅圖:是全面反映房屋及其用地位置和權屬等狀況的基本圖,是測繪分丘圖、分戶圖的基礎資料。 采用 50×50cm分幅,建筑物密集區采用 1: 500,其他區域采用1: 1000。
(2)分丘圖:是分幅圖的局部圖,是繪制房屋產權證附圖的基本圖。分丘圖的幅面可在787×1092mm全開紙的1/32-1/4之間選用。分丘圖的比例尺根據丘面積大小在1: 100-1:1 000 之間選用。
(3)分戶圖:是房屋產權登記發證的依據,是房產產權產籍管理的基礎資料之一。是在分丘圖基礎上繪制的細部圖,通常作為核發房屋所有權證的附圖使用。房產分戶圖的幅面可選用 787×1092mm的1/32、1/16 等尺寸。分戶圖的比例尺一般為 1:200。房產圖符號線粗0.15mm,點大小為0.3mm。
(1)繪制方法:野外解析法,航空攝影測量,全野外數據采集,編繪法。
(2)精度要求:
模擬法:地物點相對于鄰近控制點的點位中誤差不超過圖上0.5mm。
編繪房產分幅圖:地物點相對與鄰近控制點的點位中誤差不超過圖上 0.6mm,展繪中誤差不超過圖上0.1mm。
全野外采集數據或解析測量法:地物點相對于鄰近控制點的點位中誤差不超過 5cm。 圖幅接邊誤差不超過地物點點位中誤差的 2√2 倍。
(1)境界:一般只表示區、縣、鎮的境界線。境界線重合時,用高一級境界線表示。與丘線重合時表示丘線。境界跨幅時在內外圖廓之間要表示行政區劃名稱;
(2)丘界線:無爭議的用丘界線表示,有爭議的用未定丘界線表示。與房屋輪廓重合時表示丘界線,并標示土地用途分類代碼;
(3)房產區界線和房產分區界線根據需要表示。
(4)裝飾柱和加固墻等一般不表示, 臨時性房屋不表示, 同幢房屋不同層數繪出分層線。窯洞只繪制住人的,符號繪在洞口處。 架空房屋用虛線表示,虛線內四角加繪小圈表示支柱。
(5)房屋附屬設施:
1)柱廊以柱的外圍為準,圖上只表示四角或轉折處的支柱;
2)寬度小于圖上1mm的室外樓梯不表示;
3)與房屋相連的臺階不足五階的,二層以上的陽臺不表示。
4) 圍墻、柵欄、欄桿、籬笆和鐵絲網等界標圍護物均應表示,其他維護物據需要表示。臨時性或殘缺不全的以及單位內部圍護物不表示;
5)分幅圖上應表示的房地產要素和房產編號包括丘號、房產區號、房產分區號、丘支號、幢號、房產權號、門牌號、房屋產別、結構、層數、房屋用途和用地分類等,當注記過密容納不下時,除丘號、丘支號、幢號和房產權號必須注記,門牌號可中間跳號注記外,其他注記按順序從后往前省略。
6)與房產管理有關的地形要素包括鐵路、道路、橋梁、水系和城墻等地物均應表示,亭、塔、煙囪以及水井、停車場、球場、花圃、草地等可根據需要表示。鐵路以軌距外緣為準,城墻以基部為準,水塘、游泳池等應加簡注,亭以柱外圍為準,塔、煙囪和罐以底部外圍輪廓為準,水井以中心為準。
7)地名的總名與分名應用不同的字級分別注記;同一地名被線狀地物和圖廓分割或者不能概括大面積和延伸較長的地物時應分別調注;單位名稱只注記區縣以上和使用面積大于圖上100cm2的單位。
8)應表示的內容:控制點,境界,丘界,房屋,房屋附屬設施和房屋圍護物,以及房地產有關的地籍地形要素和注記。
9)分幅圖編制:
1 完整分幅:由編號區代碼(9位數同界址點編號)與比例尺代碼(2 位)組成,比例尺代碼最后位若為 0,則分幅圖比例尺為 1:1000,若不為 0,則比例尺為 1:500。
2 簡略編號:略去編號區代碼中的百公里和百公里以前的數值(即省去前5位) 。
分丘圖
(1)表示內容:除表示房產分幅平面圖的內容外,還應表示權界線、界址點點號、窯洞使用范圍、挑廊、陽臺、建成年份、用地面積、建筑面積、墻體歸屬和四至關系等。
(2)分丘圖的表示要求:
1)分丘圖精度要求與房產分幅平面圖相同,坐標系統一致。
2)分丘圖應分別注明所有周鄰產權所有單位(或人)名稱,分丘圖上各種注記字頭應朝北或朝西。
3)權界線與丘界線重合時,表示丘界線;房屋輪廓線與權界線重合時,表示權界線。
4)測量本丘外墻時,共有墻以墻體中間為界,借墻至墻體的內側,自墻至墻體外側。
5)分丘圖的圖廓位置需標注西南角坐標,以公里為單位注記至小數后三位。
(1)表示內容:房屋權界線、四面墻體的歸屬和樓梯、走道等部位,以及門牌號、房屋所在層次、戶號、室號、房屋建筑面積和房屋邊長等。
(2)分戶圖的表示要求:
1)房屋的主要邊線與圖框邊線平行,并在適當位置加繪指北方向符號。
2)房屋邊長應實際丈量注記取至 0.01m,注在圖上相應位置。
3)產權面積包括套內建筑面積和共有分攤面積,標注在分戶圖框內。
4)丘號、戶號、幢號、結構、層數、層次標注在分戶圖框內。
5)樓梯、走道等共有部位,需在范圍內加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