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樓盤房產,上海房產新開樓盤
2022年已接近尾聲,上海各批次的土地和新房供應,逐漸落下帷幕。
今年是一個分化比較嚴重的市場,我們見證了上海市中心豪宅產品的火爆,也目睹一些板塊,因為供應量爆棚陷入競爭紅海而苦苦掙扎。
今年也是一個不確定性較強的市場,復雜的外部環境,還有YQ造成的未來收入預期等因素,時時刻刻都在影響著當下人們的購房決策。
那么,你今年買房了嗎?如果還沒有上車,也不要著急,明年還有大把新盤等待上市,其中不乏綜合素質不錯的優質項目。
2023上海新房上市清單雙手奉上,感興趣的抓緊關注起來吧!
看完這些名單,你有什么想法?首先來說一說筆者的判斷:
第一,2023年的上海新房市場壓力可能不小。
兩個緣由,其一是新房市場的供應量十分龐大,從土地市場就能看到端倪。
一房一萬統計,2022年上海前三批次土地供應,累計成交土地146宗;如果算上即將在12月9日出讓的四批次6宗土地,單看地塊數量,就遠遠超過2021年97宗的成交量。
再看看土地成交金額,突破2500億,和2021年相比翻了一倍不止。
海量的土地供應意味著,2023年上海新房市場實際上市的項目,只會多不會少。
還有一個緣由是新房和二手房之間的循環需要進一步打通。
新房和二手房,相互依存。市場上活躍的有買房需求的客群,賣舊買新的改善型客戶占據一定比例。
而二手房因為存在價格不低、交易稅費高、掛牌量大等因素,想要順利脫手,并不是那么容易。
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二手房主稱價格一降再降也賣不掉的關鍵原因。
(2022年4、5月份因為YQ,數據不納入統計)
第二,上海新房的積分有可能進一步下降。
相信很多人都有直觀感受:能觸發積分的項目,越來越少了。
雖然核心區域樓盤依然能夠維持熱度,但買房人所需要的積分,已經大幅降低。
相鄰兩批次的新房供應,一個月前要高積分才能買到的焦點紅盤,現在只要50多分的買房人,就能成為售樓處爭搶的對象。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供應量顯著增加。其實樓市的冷暖,歸根到底還是要追溯到供求關系上。哪怕是熱度極高的市場,也承受不住樓盤大幅供應帶來的去化壓力。
多盤齊推,購房者分流,購房心態從焦急爭搶變成精挑細選,市場于是開始分化。
而因為供應量居高不下,積分下降的趨勢在2023年預計會持續。
第三,中心城區兩千萬級以上豪宅市場,預計將承受一定壓力。
分析2023年上海新房供應清單,一個令人吃驚的點是:
中心城區竟然還有這么多的豪宅供應。
我們都知道,這兩年內環以內的豪宅產品表現出色,除了地段和產品優勢之外,還因為供應量少且限價,和周邊二手房普遍存在價差,從而獲利風險較小,迎合了終極改善和資產避險需求。
但2023年,存量項目和待拍項目扎堆上市,市場是否能消化,我們拭目以待。
最后來看一看,2023年有哪些能改變市場格局的項目出現:
五大新城的項目,占據了2023年新盤供應的半壁江山。這些項目的土地資源多半是在去年和今年取得,設置房地聯動價,入市速度快,基本上半年左右周期入市,因為產品和價格段類似,將在各自板塊掀起激烈競爭。
此外,市中心部分項目是否能如期入市存在不確定性。盡管關注度很高,但市中心的一些項目,存在動遷難度高、規劃實現難度大等因素,無形之中會拉長入市周期。
1)浦西,楊浦區平涼社區03B3-01地塊(平涼街道6街坊)歷史風貌保護項目,房地聯動價約21萬/㎡
項目位置如下圖所示,西北側是三四年前入市的翡麗甲第和首創天閱濱江,當時均價沒有超過10萬/㎡,近兩年傳言爛尾的八埭頭濱江園上一次的入市均價11萬/㎡。
除此之外,周邊就是大量的正在拆遷或者的老公房小區。
項目正好位于楊浦東外灘的規劃范圍內,是上海2035規劃中CAZ中央活動區的一部分,承擔全球城市核心功能。
東外灘處在該規劃的核心區域,其空間結構,與“外灘、陸家嘴、北外灘”相鄰;功能類型區劃被劃入中央活力段。
從規劃概念上講,確實存在一定的地段價值。
東外灘的核心區新房供應量不算大。這幅聯動價21萬/㎡的項目,容積率為1.4,預計打造低密度墅類產品,為區域補倉。
2)上海黃浦區嘉里金陵東路地塊,聯動價最高25萬/㎡
該地塊今年初出讓,其高層公寓房地聯動價為15.1萬元/㎡,而低密度產品房價為25萬元/㎡。
與楊浦地塊相似,該項目同樣是包含歷史建筑的舊改地塊,但位置明顯更好,緊鄰外灘、豫園和人民路,貫穿黃浦核心地段。
城市核心、業態多元,人們對嘉里這宗地塊的高聯動價,習以為常。
3)中建八局張江項目,聯動價8.3萬/㎡,為區域樓市補倉
預計最快23年二季度入市!在此之前,張江已經很久沒有新盤入市了。
這個項目容積率為1.8,限高50米,住宅套數下限248套,需配建5%以上的保障性住房,全裝修比例100%,也就是說未來交付標準為精裝交付!
張江的產業優勢和客群購買力毋庸置疑,再加上該項目比較優質,地處張江科學城核心區域,周邊有大量產業支撐,相信入市后的熱度會比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