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房產中介、安溪房產中介公司
回想以往樓市巔峰年代,房產中介們絕口不提的一個重要名詞叫“成交價”。為了營造房價快速上漲的氛圍,煽動購房恐慌情緒,他們嘴里鼓吹的都是二手房報價。然而報價這東西并不真實,一人一口價,一天一個價,很多房源還是炒房客和黑中介相互勾結自導自演,明明只有真實成交的價格才能代表市場行情,卻被中介們故意當做不存在。
這些年來房價逐年下跌,一次又一次擊穿炒房團伙的心理防線,二手房徹底從賣方強勢轉變為買方市場。此時聰明的中介都知道誰手里有錢誰就是爺,他們早已轉變思路,去討好胳膊腿更粗的買方,轉而想盡一切辦法勸說賣方降價。
在此背景下,自從去年以來我們終于看到各地的房產中介和自媒體們越來越多地提起成交價這個詞。雖然他們展示給人看的成交價未必真實,很多都是中介網站炮制的假信息,但最起碼他們也已公開承認市場很冷,能成交的才是真實行情。
作為全國唯一被譽為“三線工資、一線房價”的城市,廈門在這方面表現得最明顯。樓市下行伴隨著價量齊跌,廈門的二手房成交量迅速萎縮,六區不如福州五區多,這時候房產中介也非常著急。以前房價炒得太高,現在跌起來就如同自由落體,底下完全看不見底。
也正是由于跌再多也沒人接盤,中介們才不得不拿著虛假成交到處宣言,妄圖利用假信息來托個底。在迷霧重重的情況下,我們該如何透過虛假交易看清市場行情?其實辦法非常簡單,過去這一年我寫到廈門各區域的具體房價,都是以法拍房為參照。
這是因為:一來法拍房的成交價格相對真實,大多是實打實的交易;二來每一套法拍房背后都是一個家庭的破滅,這些前車之鑒是對世人最好的警醒。比如2024年剛開年,廈門島內拍出的一套法拍房就很典型。
這套房位于湖里區枋湖一帶,一個叫做幸福密碼的樓盤。高層帶精裝,建筑面積56.42㎡,評估價369.4萬,最終經過二拍,以總價258.9萬成交,單價只賣到4.6萬。
這個幸福密碼雖然沒有什么“學區”可以炒,但好歹是2010年的電梯商品房,而且位于島內中心地段,向東一公里就是“大名鼎鼎”的五緣灣。我們知道那一帶的新盤“限價”七萬多,一個車位都得60萬,當年某些“嚎宅”更是炒到一平超十萬。
按照房產中介網站上展示的所謂“成交價”,去年這小區成交的三套房源,單價在6.2-6.3萬,顯然評估公司出報告也是照著中介報價來評的。眼看著如此巨大的價差,哪個價格才能代表真實行情呢?是一平方6萬多的“中介展示價”,還是4萬多的法拍成交價?
顯而易見的是,這小區的二手房事實上是賣不動的,一年到頭也沒什么真實交易,于是中介才不得不隨意編點數據。唯有這套真實成交的法拍房,才體現出該小區當前有可能賣出去的價位。畢竟有成交才是真,沒人掏錢買單喊破嗓子也是自娛自樂。
不過,別看這小區真實成交很少,掛牌待售的房源數量可一點也不少。那么,這些房東都來自何方?真是有錢人才在島內買房嗎?通過翻閱與這套法拍房相關的法院判決書,我們可以看清這些島內小戶型究竟是誰在操盤,房價為什么會被炒得這么高。
被告是落戶湖里區的一個林姓家庭,包括兩夫妻和一兒一女,一共三個家庭六口人。他們名下官司數量眾多,原告有銀行也有個人,既有民間借貸官司,也有理財合同糾紛,涉及廈門思明湖里、福州倉山、泉州安溪等多個地區,可以說這家人融資攬儲借遍福建三大城,尤以安溪官司為多??紤]到五緣灣有個“外號”,他們的原籍很可能來自安溪。
雖然被告在法庭上自稱是從事“金融股票及私募基金等高回報金融行業”,但這家人短時間內大量舉債,事實上是做什么用途?顯然把錢拿去炒房,否則借了這么多高利貸,投向哪個行業能獲取“高回報”?湖里這套面積這么小,房子買來肯定不是自己住。
被查封之時,這家人名下據稱有價值880萬的房產,到拍賣完不知還能剩下多少。反正“高回報”沒見著,最終貪婪的炒房客和投資客一起賠個底掉,大家看完這場鬧劇,只想送他們一句:活該!炒房客最好的歸宿就是賠個傾家蕩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