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產經紀人;北京房產經紀人收入
王斌火了。不是在他做工程師、副教授、地產公司項目總、辭職創業的時候火了,而是在他成為房產中介經紀人的第一年。
連日來,“公司老總轉行經紀人”“經紀人曾是副教授”的標題把王斌送上了新聞頭條,越來越多人開始“吃瓜”,還有人替他惋惜:好好的副教授、老總不做,為什么要當經紀人?
風口浪尖上的他從起初的開心,變得有些緊張和擔心。4月28日,他在帶客戶看房的間隙接受了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的采訪。
從設計院辭職后在家“睡”了一年
“經紀人需要客戶,剛上‘頭條’的時候還挺開心,當晚有好多人來加我微信。”但王斌后來發現,很多人只是關注他本人,而非房子。他開始擔心被網友“扒”得太多,隱私過度曝光,影響家人。
一切都源于一張網絡截圖。截圖內容是王斌在貝殼找房APP上的一段自我介紹:曾從事地產行業18年,做過13年結構設計師,持有土木工程高級工程師證書,做過兩年房地產開發項目總,做過兩年建筑工程第三方質量檢測主任工程師……
真實的經歷有過之而無不及。
80后王斌在大學本科期間主修建筑設計,畢業后就“名正言順”地進入一家三甲省級建筑設計院,一步步成為高級工程師、副教授;2016年,他從設計院辭職,進入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擔任項目總;2019年,他又再次“下海”,與大學同學創業,開辦了一家第三方檢測公司。
大家不解:設計師、主任工程師、副教授、項目總出身的王斌為什么來做房產經紀人?網友更感嘆如今經紀人的“內卷”程度。但在王斌看來,很多人只看到了過去職業的光鮮亮麗,卻看不到背后的苦。
“在設計院,加班已經成為一種常態,也因此失去了很多。”他用“身不由己”來形容那13年。朋友10次打電話約飯,9次他都在加班,久而久之大家就覺得是他在故意躲著。
所以,2016年辭職后,他在家中歇了一年都沒有找工作。他覺得太累了,身體已經是亞健康的狀態了,所以就什么都不做,睡了一年。
從設計師到地產副總,再到有可能“財富自由”的創業公司,十幾年內三份工作在當下并不算頻繁。不過,王斌覺得他性格其實本本分分、循規蹈矩的,甚至連新奇的東西都不追,不是一個愿意嘗試新鮮事物的人。“有些工作是鏡中花,等你摸到了,就會發現跟你想的不一樣,壓根就不適合你。既然做得不開心,為什么不離開呢?”他說。
40歲選擇重新開始
去年,王斌離開了創業公司。走的時候,這家公司已經度過了創業初期的艱難,并且融到了資。但因為理念不合等原因,他選擇第三次辭職。
這時候,王斌已經40歲。他試圖回到房地產的“老本行”,但年齡的原因讓他很難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加之地產行業近兩年不景氣,投出的簡歷很多石沉大海。
選擇到北京做房產經紀人是個偶然的機會。“跟很多人一樣,我對房產經紀人的印象也不怎么好,動不動就會說是‘黑中介’。”去年,還在外地投簡歷的他,因為租房問題與房東發生糾紛,一直是過去簽約時的經紀人幫著撮合和協調的,解決過程既專業、又暖心,也刷新了他對這個職業的印象。
一時找不到工作、又要養活一家人,王斌決定第三次轉行——去年10月,經朋友介紹,他入職北京鏈家。他穿上灰色的修身西服,打起領帶,戴上胸卡。只不過,這次成為了穿梭于樓宇間的房產經紀人。
相比從設計院辭職時的不理解、驚訝,家里人對他這次轉行更多是尊重和祝福。“可能大家都覺得我這個歲數了,也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了,再荒唐也不可能荒唐到哪兒去了!”王斌說。
但這一回是重新開始。他促成的第一單交易用了近3個月的時間,這個交易周期在北京二手房市場里并不算長。
去年11月,他的第一位成交客戶陪著朋友到店咨詢買房。看他介紹得仔細,反倒自己有了買房的打算。此后的三個月里,他帶著這位客戶看了超過50次房,每次都至少看兩三套房,但對方卻對每套房都不滿意。
“時間太久了,我們已經成為朋友了。”成了朋友才得知,這位客戶過去在國外當老師,更期望的是國外的住宅。他找準這一點,把目光從高樓林立的城區轉移到了寬敞舒適、交通便捷的近郊,最終在昌平沙河成功簽約。
這給王斌帶來了極大的成就感:憑自己的專業,贏得了對方的信任,彼此形成了一種“背靠背”的關系。這讓常年跟電腦打交道的他,感受到了人與人真誠交流的美好,“雖然經紀人收入可能會比過去低一些,但是這個職業給我帶來的成就感更高。”
管比自己年齡小的前輩叫“哥”“姐”
突然火了,最驚訝的是他身邊的同事。大家開玩笑:身邊竟然坐著位副教授、地產公司老總。
“我特別怕他們不跟我玩了,其實我也不是有意要瞞著,就是覺得過去這些經歷沒必要談。”好在,王斌的生活重歸正常,同事們也沒人再提。
房地產經紀人普遍年紀較輕,入行時間也早。同一家門店里,王斌見著前輩就喊“哥”“姐”,但其實這些前輩比他年齡小很多,因為跟他們的確學了很多東西。
在經歷了幾個月的磨合后,王斌認為這是他想要的,工作逐漸步入正軌。他也找到了自己的特色。如紅遍網絡的截圖中所說,18年的地產行業經歷少有人能比。帶著購房人看房時,他講起來戶型、結構頭頭是道,甚至連裝修都幫著出謀劃策。
在一線城市里,一套房子動輒幾百萬、甚至上千萬,交易過程中涉及的建筑結構、稅費、產權等問題繁瑣復雜,加之買房人對服務的需求越來越高,也倒逼著房地產中介行業升級。與客戶打交道的經紀人也在悄悄變化。
在北京,多家房地產中介在招聘新經紀人時的門檻已經抬到了大學專科、甚至是大學本科的水準。一些先入行的老經紀人想要謀求更好的職業發展,也不得不通過繼續教育、等方式提升自己。
在中介看來,更強的學習能力和知識結構,可以給予客戶專業的購房解決方案和更加全面的咨詢服務。以北京鏈家為例,目前經紀人中本科生達到50%以上,甚至還與34所高校建立了校企合作,并在4所高校中開設了“鏈家班”。
王斌轉行做經紀人,還有一部分原因來自他的表姐。這位表姐畢業后在北美“跨行”做起了經紀人,憑借自己的專業程度,真正成為了一名置業顧問,獲得了與律師一樣受人尊重的社會地位。而這也是他規劃的職業前景。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曹政
編輯 蔡文清
流程編輯 嚴圣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