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集房產網;趕集網房價
鏈家直指搜房“假房源”,記者調查電商房源到底有多假
趕集網上中介照片竟是本報記者
□晨報記者 林勁榆
“如果這個網站充斥著假房源,假信息,這個網站還不滿足于做平臺,要線下、線上通吃,跟客戶直接競爭,那么我們還有多少理由跟他合作?”昨天,滬上一家大型中介如此評價搜房,并坦言已經將合作費用減了一半,未來是否合作還在考慮中。
作為二手房市場最主要的搜索平臺,從上周以來,搜房一直處于輿論的風口浪尖。上周五,北京鏈家地產宣布,2014年11月1日起全面終止和搜房的合作,原因之一便是搜房網上有大量的重復房源、假房源。
與此同時,記者又驚訝地發現,趕集網上一名中介的自我介紹中,使用的竟然是本報記者的照片。難道電商平臺之假,已經從“假房源”蔓延到了“假中介”?電商造假傷害的是誰的誠信?二手房業務模式如何去“假”存“真”?
本報記者竟成“房產中介”
假房源能夠憑借競爭力吸引客戶,這個容易理解,可是連中介的照片都是假的,就不可理解了。在二手房掛牌網絡平臺上,這樣的事情真實地發生著。
記者在查看趕集網房產電商平臺的房源時,驚奇的發現某位中介的大頭照使用的竟然是本報一位記者的照片。在這條房源信息里,這位登記信息為上海浦上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的二手房中介,名字叫“曹志輝”,店鋪內有6套房源出租,從頁面信息來看,曹志輝不但是星級經紀人,還經過身份認證,誠信等級有三顆星。網站號稱“價格真實”,“如實描述”,“真實待租”。
為什么在這樣一個標榜真實的房產電商里,中介的頭像竟然是本報記者的照片?
當記者以客戶的身份聯系曹志輝,并詢問頭像照片是不是他本人時,他表示:“照片上的人是我同事。”當記者再問:“這個照片跟記者同事很像?”曹志輝坦然承認,這個照片確實是網上扒的,因為時間緊,來不及上傳照片,臨時從網上搞了一張照片頂用。“我很快會改照片的。”曹志輝掛斷了電話。
趕集網既然對中介進行了身份認證,為什么還有假照片?“我們也很抱歉,在照片和身份證審核時,因為相象度高,所以出現了偏差。”昨天,趕集網公關部相關人士表示,出現這個問題確實不應該,但是對照片網站只能人工識別,容易出現偏差。對于房源信息,趕集網有眾多方式進行核實,比如控制房價、對接中介內部系統等。
鏈家因假房源等與搜房分手
10月23日下午,鏈家地產發布一封內部信《重要通知:致全體鏈家經紀人的一封信》,宣布從2014年11月1日起,北京鏈家全面終止和搜房的合作。在內部信中,鏈家將“分手”原因歸結于三條:一是通過搜房獲取客戶的效果越來越差; 二是搜房已經變成一家中介公司,成為競爭對手(搜房已經把部分端口銷售團隊轉為經紀人,并開始在各經紀公司挖人);三是搜房網上有大量的重復房源、假房源。郵件稱“終止合作,對鏈家的的損失充其量為2%”。
隨后,搜房網董事長莫天全也以內部郵件的形式回應,要“感謝鏈家、學習鏈家”,默認將開始線下經紀業務。昨天,搜房高層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作為房地產大平臺提供商,搜房有線下業務并不奇怪,但沒有大量的假房源。
鏈家地產與搜房的分手只是一個開始,眾多中介響應鏈家。偉業我愛我家集團副總裁胡景暉表示,我愛我家將從11月1日起終止與搜房在北京市場租賃業務上的合作。中原地產也稱未來可能考慮與搜房等平臺終止合作。從股市表現來看,與鏈家合作的破裂對搜房形成了影響。鏈家內部信傳出第二天,搜房網股價開盤下跌7.02%,當天最大跌幅接近16%。
電商從“假房源”吸金
房地產電商與中介公司曾經相當親密,“假房源”一度為雙方帶來想要的資源。
中原地產內部人士透露,在中原與電商合作最好的階段,其合作費用的一半以上投到了電商,而搜房、安居客兩家就占到了八成左右。
幾乎所有的大型中介公司都與電商有各種合作。在雙方的合作中,電商提供網絡平臺,吸引客戶,中介提供房源,支付合作費用。合作模式有打包式的月費,也有點擊收費的。在電商市場,搜房是典型的打包模式,根據搜房提供的信息,其提供兩個套餐選擇,120套餐和60套餐,前者一天允許“刷新”120次,每次刷新后相關房源在列表中就可以被置頂,每天在線房源不超過20套,季度收費810元;60套餐則是刷新60次,在線房源10套,費用513元。安居客是點擊收費的典型,如果是300萬-500萬元的樓盤,一個點擊,安居客就能從中介那里收費2元,500萬—1000萬元的房子,收費是4元,每天40元封頂。依靠收費,電商從中介身上瘋狂吸金。今年一季度,搜房盈利增長40%以上。
“一直以來,中介和電商都知道平臺上有‘假房源’,但是中介認為假房源可以帶來客戶致電,而電商可以獲得更多點擊收費,雙方心照不宣。”一業內人士表示。
房源造假是業內潛規則
搜房、安居客、58同城,每個網站都號稱有數萬的房源,隨便打開一個網站輸入小區名字,少則幾套,多則幾百套房源立刻現身。不過,令人驚訝的是,很多房源是虛構的,但要發現假房源很難。中介有的是借口,房子剛剛賣掉、業主沒空等等。
昨天,記者在搜房網上搜索浦東塘橋地段的二手房,平臺跳出的房源是東方城市花園一期的一套三房,網站顯示,這套房源信息是一分鐘前剛剛更新的,房子也不錯,24樓的7樓,小區中心位置,精裝修,153平方米,售價580萬元。不過,當記者電話聯系中介時,中介卻表示:“房子剛剛賣掉了。”“為什么一分鐘前更新的房源也會賣掉?”面對記者的質疑,這名中介實話實說:“你知道網上的房子大部分都是假的,沒有吸引力怎么吸引客戶?”說完這通商業理論,中介又開始滔滔不絕地介紹其它房源,“我這里另外有一套樓層差些、裝修差些,135平方米的房子,賣580萬,你要看嗎?”
據業內人士透露,不少房屋經紀人發布的房源信息都不真實。“這也是無奈之舉,現在網上至少80%都是假房源。”假如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真實賣價為100萬元,其他競爭對手在網上發布的價格都是90萬元或95萬元,標真實價格的房源肯定就難以吸引客戶來電,因此他們也不得不發布假房源。
“只要能夠自圓其說,比如說房子已經租或賣出去了。”該人士透露,中介主要利用房源吸引客戶,再推薦房源。某網站今年發起的一項二手虛假房源網絡調查顯示,超過七成網友表示遭遇過假房源。
中介自建網站能否去假存真
二手房搜索平臺“假房源”多,一些購房者就明確表示,不愿意上網尋找房源,更愿意在附近的中介門店找房子。
于是,中介自建網站就成為了新的潮流。比如21世紀、中原等均有自己的二手房平臺,而鏈家在結束與搜房的合作后,也高調宣布將發展自己的平臺。
中原地產相關人士表示,中原能夠保證大部分官網上的房源都是真實的,通過后臺信息,不但可以進行房東核實,還可以進行抽查,這些是搜房之類第三方平臺做不到的。“中介自己的二手房網站雖然看到房源電話打過去也未必每套都有,但是至少標價和當地的實際售價還是一致的,看著不會吃藥。不像一些二手房平臺,掛牌明顯偏低。”一位先后在中介自有平臺和第三方平臺上搜索過房源的購房者告訴記者。
“未來或許會有更多的中介電商平臺出現。”昨天,中房信分析師薛建雄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