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財經世,匯富財經
摘要
2023年前三季度,企業和個人跨境資金時隔四年后,再現凈流出,規模達到630億美元。同時,跨境資金流動總規模也出現下降,從上年同期的9.49萬億美元,降至今年的9.25萬億美元,下滑2.5%。其中,跨境資金流入4.59萬億美元,同比下降3.9%,貨物貿易資金流入和直接投資資金流入下降明顯,跨境資金流出4.66萬億美元,同比下降1.1%,總體尚穩,但直接投資和收益轉移流出較快。從凈流出結構看,貨物貿易進出口依然維持凈流入,但凈流入規模從上年1-9月的3782億美元,下降到今年的3078億美元,下降了18.6%,服務貿易、直接投資、證券投資等其他項目則全部凈流出。1-9月,外匯凈流入338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1219億美元,下降了72.3%,而跨境人民幣凈流出顯著擴大,達到969億美元,同比增長91.9%。
2023年前三季度,跨境資金與境內外匯交易的相關性進一步下降,銀行結售匯出現逆差。2023年1-9月,在企業和個人4.59萬億美元跨境資金流入中,向銀行賣出外匯1.6萬億美元,占比只有34.8%,較2022年全年占比下降了4.4個百分點。在企業和個人4.66萬億美元跨境資金流出中,向銀行購匯1.63萬億美元,占比只有35%,較2022年全年占比下降了2.7個百分點。2023年1-9月,企業和個人賣出外匯1.6萬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減少了2946億美元,下降15.5%,買入外匯1.63萬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少買1437億美元,下降8.1%,1-9月企業和個人凈買入外匯232億美元,導致商業銀行和央行售出外匯的壓力陡增。2023年前三季度,國家儲備資產僅增加35億美元,其中,外匯儲備下降76億美元,特別是第三季度國家儲備資產減少了382億美元,其中外匯儲備減少了432億美元。
跨境資金的大規模流動,必然對外匯供求產生影響,進而影響人民幣匯率。以市場收盤價看,境內市場人民幣匯率(CNY)從年初1月3日的6.9134人民幣/美元,到三季度末9月29日的7.2960人民幣/美元,人民幣貶值5.6%。面對人民幣匯率貶值形勢,國內涉外企業運用金融工具進行匯率避險的金額卻出現明顯收縮。1-9月,企業有避險安排的外匯買賣金額占其全部外匯交易的比重,從上年1-9月的28.1%,降至今年同期的24.6%,但一些企業嘗試使用更復雜的金融衍生工具管理匯率風險。
綜合而言,2023年前三季度跨境資金流動已發生方向性轉變,展望第四季度,跨境資金凈流出的局面預計難以改變。為應對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考驗,需要保持外匯儲備規模的相對穩定,避免出現趨勢性、不可逆的下降。為此,建議盡快采取擴流入、控流出的政策措施,特別是對經常項目下和資本項目下的購匯、用匯、匯出各環節,加強真實性審核,加大外匯檢查力度;拉平跨境人民幣業務政策與外匯管理政策的差異,控制人民幣凈流出、外匯凈流入這種脆弱的平衡,防范跨境套利與監管套利疊加的風險,加強對流出人民幣的真實性審核,強化滬港通、深港通等各種資本市場直通機制的流出入資金自平衡機制;重視離岸市場匯率變化,擇機擇量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央票和國債,抬升離岸人民幣匯率。
正文(上)
2023年,歷時三年的疫情終于結束,但國內外經濟復雜程度并沒有舒緩,內需不足,外需萎縮,高息美元的外溢效應愈發嚴重,我國跨境資金流動在多種因素交織影響下,逐漸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人民幣凈流出增加,外匯凈流入減少,本外幣合計從凈流入轉為凈流出,外匯市場供求格局面臨方向性調整。
一、跨境資金流動規模收縮,流入和流出的結構都發生了較大變化
我們依然用企業(含證券、保險等非銀行金融機構)和個人通過銀行辦理的收付款來分析跨境資金流動規模(參見匯管研究院《2022年跨境資金流動報告》)。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數據, 2023年1-9月,跨境資金流動規模出現下降,從上年同期的9.49萬億美元,降至今年的9.25萬億美元,下滑2.5%,其中,出口下降導致的資金流入減少是主要原因。具體看,呈現如下特點:
1、跨境資金流入下降較大,特別是貨物貿易和直接投資
2023年1-9月,跨境資金流入4.59萬億美元,同比下降3.9%,其中,商品出口流入下降8.4%,服務貿易流入下降14.9%,要素收益和僑匯轉移流入下降5.6%,外商對華直接投資流入下降9.7%,境外對華其他投資流入下降34.2%。在主要項目流入金額都在下降的氛圍中,唯有境外對華證券投資流入增長13.7%,成為糾正跨境資金流入過快下降的主要支撐。值得重視的是,商品出口和外商來華直接投資作為穩定性較高的流入項,今年前9個月增速都出現了顯著下滑,表明跨境資金流入正在進入不確定性時期。
表1 2023年1-9月跨境資金流入情況(單位:億美元)
數據來源:國家外匯管理局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數據
2、跨境資金流出總體尚穩,但直接投資和收益轉移流出較快
相比于跨境資金流入的較快下降,流出降幅有限,1-9月,流出4.66萬億美元,同比下降1.1%,其中,商品進口流出下降6.7%,服務貿易流出下降1.1%,收益和轉移流出增長11.3%,對外直接投資流出增長15.7%,對外證券投資流出增長1.9%,其他投資流出下降30.2%。
表2 2023年1-9月跨境資金流出情況(單位:億美元)
數據來源:國家外匯管理局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數據;匯管研究院制表
3、跨境資金時隔四年再現凈流出,直接投資和收益轉移凈流出增勢顯著
由于流入下降較多,而流出降幅有限,導致跨境資金出現凈流出。1-9月,跨境資金凈流出630億美元,再現2015-2018年的凈流出狀態,而2022年同期凈流入714億美元。分析前9個月凈流出結構看,貨物貿易進出口依然維持凈流入,但凈流入規模從上年1-9月的3782億美元,下降到今年的3078億美元,下降了18.6%,其他項目則全部凈流出,其中,服務貿易凈流出顯著擴大,從上年1-9月的凈流出374激增到今年1-9月的730億美元,增長95.2%,收益和轉移凈流出從上年的1454億美元增長到今年的1707億美元,增長18.1%,直接投資則完全逆轉,從上年1-9月的凈流入415億美元,反轉為今年的凈流出892億美元。相比之下,證券投資和其他投資雖然仍保持凈流出態勢,但規模有所收斂,證券投資凈流出從上年1-9月的1685億美元,降至今年的322億美元,其他投資凈流出從上年的181億美元降到今年的160億美元(見表3)。
表3 2023年1-9跨境資金流出入差額情況(單位:億美元)
數據來源:國家外匯管理局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數據;匯管研究院制表
4、跨境資金凈流入逐季減少,第三季度凈流出超千億美元
2023年跨境資金流動形勢逆轉是從二季度起勢,第一季度凈流入達到342億美元,但進入二季度以來,隨著國內經濟增長預期的轉弱,凈流入規模同比與環比雙降,達到125億美元,而第三季度連續三個月凈流出,金額高達1097億美元,特別是8月和9月,凈流出規模分別達到444億美元和539億美元,規模大,勢頭猛。在第三季度凈流出中,直接投資凈流出465億美元,環比增長150%,證券投資凈流出446億美元,逆轉了上半年凈流入的形勢(見表4)。
表4 2023年跨境資金流動的季度變化(單位:億美元)
數據來源:國家外匯管理局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數據;匯管研究院制表
5、人民幣凈流出明顯增加,外匯凈流入大幅減少
1-9月,跨境人民幣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流入和流出規模達到2.21萬億美元和2.30萬億美元,分別同比增長10.6%和12.6%,在全部跨境資金流入和流出中的占比分別達到48%和49.4%,較2022年全年占比分別上升了6.4個百分點和5.9個百分點,人民幣在企業和個人跨境資金流動中的比重已達到48.7%,而外匯流入和流出規模分別為2.39萬億美元和2.35萬億美元,分別同比下降14.3%和下降11.7%,在全部跨境資金流入和流出中的占比分別為52%和50.6%,較上年下降了6.4個百分點和5.9個百分點,在全部跨境資金流動中,外匯占比加快收縮(見表5)。然而,從金融穩定角度看,外匯依然是維護外部經濟安全的重要貢獻者,1-9月,凈流入338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1219億美元,下降了72.3%,而跨境人民幣凈流出顯著擴大,1-9月達到969億美元,同比增長91.9%(見表6)。
圖5 2023年1-9月本外幣跨境資金流出入金額(單位:億美元)
數據來源:國家外匯管理局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數據;匯管研究院制表
圖6 2023年1-9月本外幣跨境資金流出入差額(單位:億美元)
數據來源:國家外匯管理局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數據;匯管研究院制表
二、跨境資金與境內外匯交易的相關性進一步下降,銀行結售匯出現逆差
2023年1-9月,繼續呈現跨境資金流動與境內外匯買賣相關性下降的趨勢。前三季度企業和個人跨境流出入的資金只有35%在境內銀行發生了外匯交易,其原因是近一半的跨境資金已不需要境內外匯買賣而直接出境。在跨境外匯流動中,銀行買入企業和個人外匯1.6萬億美元,占企業和個人流入外匯2.39萬億美元的67.2%,銀行向企業和個人賣出外匯1.63萬億美元,占企業和個人流出外匯2.35萬億美元的69.4%。與去年全年占比相比,企業和個人賣出外匯的比重基本沒變,但購匯比重卻上升了2.5個百分點,說明企業和個人在跨境外匯流出中更傾向于購匯。具體看,出現以下新特點。
1、跨境資金流動與境內買賣外匯的關系進一步弱化
由于跨境人民幣增速和占比快速提高,加之企業和個人買賣外匯規模的下滑,導致跨境資金流動與境內外匯買賣的關系進一步下降。2023年1-9月,在企業和個人4.59萬億美元跨境資金流入中,向銀行賣出外匯1.6萬億美元,占比只有34.8%,較2022年全年占比下降了4.4個百分點。在企業和個人4.66萬億美元跨境資金流出中,向銀行購匯1.63萬億美元,占比只有35%,較2022年全年占比下降了2.7個百分點。表明企業和個人通過人民幣收付或者自有外匯,在離岸外匯市場的助力下,跨境資金越來越脫離了境內市場外匯管理的約束,實現了更寬泛的人民幣可兌換。
2、企業和個人賣出外匯大幅減少,買入外匯也有下降
2023年1-9月,企業和個人賣出外匯1.6萬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減少了2946億美元,下降15.5%,其中,外商直接投資企業賣匯下降50.8%,境外對華證券投資賣匯下降25.4%,貨物貿易出口賣匯下降12.1%,服務貿易和收益轉移賣匯分別下降8%和下降0.5%。同期,企業和個人買入外匯1.63萬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少買1437億美元,下降8.1%,其中,貨物貿易進口買匯下降11.7%,對外證券投資買匯下降11.8%,收益和轉移買匯下降10.6%,服務貿易買匯增長20.7%,對外直接投資買匯下降7.2%(見表7)。
表7 2023年企業和個人買賣外匯情況(單位:億美元)
數據來源:國家外匯管理局銀行結售匯數據;匯管研究院制表
3、除了貨物貿易凈貢獻外匯,其他所有項目均凈買入外匯
1-9月企業和個人凈買入外匯232億美元,而上年同期凈賣出外匯1277億美元,導致商業銀行和央行售出外匯的壓力陡增。從分項目看,貨物貿易依然是穩定外匯供給的“壓艙石”,但“重量”在減少,1-9月企業和個人在貨物貿易項下凈賣出外匯1927億美元,比上年同期減少323億美元,下降14.3%,服務貿易和直接投資項目下凈買入外匯增長尤其迅猛,分別同比增長100%和195.8%,而收益轉移和證券投資凈買入外匯有明顯減少,同比分別下降18.5%和22.2%(見表6)。
4、銀行結售匯再現逆差,外匯儲備下降
2023年1-9月,銀行結售匯時隔三年后,再現逆差(上次逆差出現在2019年),規模達到368億美元,其中,企業和個人凈購匯232億美元,銀行自身凈購匯136億美元,而上年同期銀行結售匯順差1185億美元,表明同樣面臨人民幣貶值壓力,今年外匯收支形勢比上年要嚴峻得多。銀行凈賣出外匯,導致央行儲備資產增長停滯,2023年前三季度,央行儲備資產僅增加35億美元,其中,外匯儲備下降76億美元,特別是第三季度伴隨著外匯凈流出的急劇擴大,央行儲備資產減少了382億美元,其中外匯儲備減少了432億美元。
表7 2023年1-9月國家儲備資產增加情況(單位:億美元)
注:根據國際收支平衡表編制原則,儲備資產正值代表減少,負值代表增加
數據來源: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平衡表;匯管研究院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