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財經資訊-暴財經 百家號
麻煩大了,美國經濟數據意外爆冷,滯脹要來了?
1
昨晚,又是暴風驟雨的一夜,美股開盤就全線殺跌。
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升超4.70%,為去年11月2日以來最高水平,避險情緒開始飆升,順帶著把黃金、白銀、原油等商品也帶崩了。
這跌法,肯定不是簡單的降息預期改變帶來的利空,畢竟之前已經跌過一波了,必然又是出了其他的“幺蛾子”。
果然!當晚美國公布了一組重要的宏觀經濟數據:
2024 年第一季度,美國 GDP 增長放緩至僅 1.6%,不到2023年第四季度 3.4%的一半,為2022年二季度以來的最低水平。
GDP增長“爆冷”之際,核心通脹卻意外頑固,核心PCE物價指數從2.0%飆升至3.7%,為2023年二季度以來新高,高于預期的3.4%。
光看數據大家可能沒有直觀感受,我們看張圖:藍線為美國GDP個人消費核心價格指數,紅線為GDP季度年化增長率,正常情況下兩者應該同向波動。現在,出現了價格上升,GDP下滑,藍線和紅線開始嚴重背離,這是典型的教科書般的滯脹。
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Jamie Dimon警告,美國經濟像極了上世紀70年代,在1972 年的情況看起來相當樂觀,但 1973年的狀況卻急轉直下,未來可能會重蹈上世紀70年代的覆轍。
數據公布后市場大跌,總統拜登和財長耶倫趕緊出面解釋。
拜登在聲明中表示,最新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美國經濟“保持強勁,繼續穩定增長”。
拜登還強調,失業率兩年多來一直保持在百分之四以下。“但我們還有更多工作要做。對于工薪家庭來說,成本太高了,我正在努力降低成本。”拜登說。
2
事實上,美國經濟的實際滯脹,可能比公布的數據要嚴重得多。
從經濟增長看,消費、投資和出口全面拖累GDP。
今年一季度以來,通脹突然掉頭導致消費快速降溫,占美國經濟總量約70%的個人消費支出增長2.5%,較去年第四季度增幅收窄了0.8個百分點;反映企業投資狀況的非住宅類固定資產投資增幅為2.9%,與去年第四季度增長3.7%相比明顯放緩;私人庫存投資拖累經濟增速走低0.35個百分點,商品和服務凈出口也拖累經濟增速走低0.86個百分點。
這些數據與去年相比,表明:美國經濟在2024年初明顯失去了增長勢頭。
從通脹看,信用卡違約率、房屋成本、30年期房貸利率,以及工資收入水平,將進一步推高通脹數據。
費城聯儲最近報告顯示,信用卡賬戶逾期余額,飆升至2012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今年3月的成屋價格中值已經達到39.35萬美元,刷新了歷史記錄。
美國30年期抵押貸款利率突破7%,達到2023年11月以來最高水平。
美國進入新一輪主動補庫,帶來商品價格和服務進一步上漲。
中東地區的沖突推高了石油價格,大宗商品漲價引發供應鏈問題和整個工業產品價格上漲。
美國1月平均每小時工資增速同比達到4.5%,高于預期的4.1%。工資-通脹螺旋上漲,已經是一個死結。
持續的通脹,一方面必然會抑制社會需求,然后反噬上游;另一方面更高更久的利率對經濟增長也是阻礙,使經濟陷入滯脹狀態。
在數據失真的當下美國,微觀的個體數據比宏觀的整體數據會更體現現實,美國的滯脹可能不是說說而已,而是真有可能會出現。更何況,美國的宏觀經濟經濟數據從來就不是真相。
一方面,全面美化數據,再事后修正。比如非農就業數據,2023年全年12份就業報告中有10份被下調,旁觀者永遠也不知道美國就業數據的真相。
另一方面,經濟整體增長數據與細分領域數據相互矛盾。暴哥在去年曾寫過一篇文章《實錘,經濟數據造假?》,從進口數據、用電量、就業率、稅收和PMI指數等多個維度進行對比,實錘了美國政府正在對經濟數據進行史無前例的造假。
雖然數據分析的是去年上半年,有點過時,但美國政府對經濟數據的造假動機、習慣和手段是不會過時的。
所以,美國的經濟從來就沒有像數據表現得那么光鮮,很多問題被人為地掩蓋了。現在可能有點兜不住了,才慢慢地顯露出來。
3
對于美聯儲來說,處理滯脹,可比處理通脹麻煩十倍。但,如果非要讓美聯儲挑一個,那肯定是優先處理“脹”。
所以,今年降息的幅度和頻率可能越來越小,不降息甚至加息的概率都在增加。
建議大家重點關注5月1日的美聯儲議息會議,可能會給市場一些新的預期和結論。
簡單說一下,今年降息的預期為啥大概率會破滅。
首先,阻止通脹才是美聯儲當下最重要,且唯一的目標。這一點,從鮑威爾和美聯儲官員對外表態上就可以看出。
如果美聯儲現立馬降息或者提高降息預期,按照現在的通脹數據和現實,新一輪通脹飆升真有可能要來。美國可能重演上世紀70年代的大通脹一幕,通脹不斷來回在高位反反復復。到時候,美聯儲將面臨更尷尬的境地:繼續加息,美國金融市場就死給美聯儲看;不加息,通脹死灰復燃,美元信用會被重創。
屆時,市場就真的是千瘡百孔,美聯儲不僅要救美元,金融市場,還是救美股美債的三難問題里。
其次、在通脹抬頭下,美聯儲比任何人都懂得經濟衰退對當下美國的意義。
當前全球經濟最危險的是陷入滯脹,經濟停滯是一個經濟問題,在經濟停滯的同時出現惡性通脹則可將經濟問題轉換為社會沖突。“滯”不能改變,沒有人能讓經濟由衰退轉向繁榮,沒有任何人可以逆轉衰退周期,在滯脹同行下,只剩最后路徑,阻止通脹,以避免社會沖突。
美國領導者更是深知這一點;經濟問題是全球問題,社會沖突那就是政治問題,選票問題。別忘了,今年是選舉年,一場惡戰必不可少,抑制通脹,獲得選民支持是執政黨的重點工作。
市場必須要清楚地認識到,控制頑固性通貨膨脹的從來都不是加息,而是快速加息引發的需求抑制,說白了就是衰退。如果你沒做好衰退的準備,就別妄想能夠控制通脹了。
在美國的歷史上,從來就沒有過通脹軟著陸來,既要又要,最后是什么都要不到,鬼精的美聯儲不會不知道這個道理。
所以,作為投資者真的不要對美聯儲降息有抱有太多的期望,否則每一次議息會議后迎接市場的都是一場暴跌。
4
美國經濟數據意外爆冷,最難受的還是日、韓、越等亞洲國家。
一方面,美聯儲降息推遲、幅度頻率減少,甚至是沒了后,美元指數必然還會走強,會繼續對這些國家的貨幣形成了壓制。如果極端情況下出現加息,那就真的會來一場暴力反殺。
其次,歐洲央行和其他國家已經開始降息,或者準備降息,這些國家的貨幣必然會走弱。兌美元的一攬子貨幣價格走弱,會被動地推升美元指數,進一步加速亞洲貨幣的貶值。
所以,現在的情況對于亞洲國家的貨幣來說,真的是進退兩難。高盛的警告:美元正主導亞洲貨幣走勢,真不是說說。
這就是為什么,日元已經持續創下歷史新低,日本政府依然沒有出手。
因為,面對如此強勢的美元,再多的也是徒勞,除了嘴炮干預,真的別無選擇。
主觀上看,我們并不希望美國經濟暴雷,那樣給全球帶來的沖擊是巨大的。但往往現實并不會以主觀意識為轉移,要隨時做好美國泡沫刺破帶來的各種可能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