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印度房產,印度房價的影響因素
千億資金砸向越南房地產,李嘉誠又要捂地掙錢了?
十年前,李嘉誠在大陸上演金蟬脫殼,撤資撤資再撤資,當時媒體都高喊“別讓李嘉誠跑了”時,他頭也不回,一頭扎進了買買買中,一口氣買下了大半個英國。
俄烏交戰剛爆發,李嘉誠嚇壞了又跑了。
就在大家都以為賣了歐洲資產的李嘉誠可能要回來時,他手握的千億資金與中國擦肩而過,瘋狂地砸向了中國東南向的一個國家——越南。
2022年4月,李嘉誠的長江實業集團與日本的歐力士集團,通過越南的萬盛發集團,走進了越南胡志明市政府市長潘文邁的辦公室。
這次的商討,一筆大買賣敲定,長江實業將在短時間內向胡志明市大量注入資金,買地,搞基建,做地產項目。
那么李嘉誠到底是嗅到了什么信號?過去中國和歐洲投資還好理解,這次為什么選擇毫不起眼的越南?李嘉誠像過去一樣撿了個大便宜嗎?
這也不是李嘉誠第一次瞄準東南亞,近些年李嘉誠家族早已密切布局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就在前不久的4月12日,印尼最大的互聯網公司GoTo上市成功,成為今年全球規模第五大的IPO,背后的投資者就有李澤楷,靠著這一成功的投資,他的身價從9億美元一夜間就增至50億美元。
現任長實集團掌門人李嘉誠的兒子李澤鉅表示,在做投資決定時,公司看重的是回報率和資產質量。
信奉哪里賺錢就去哪里的李嘉誠家族,其實早就盯上了越南。
大眾對越南的印象一直是不怎么發達,人看起來也不怎么聰明,愛翻唱中國流行歌曲,長期沒什么存在感。
稍微懂點歷史的人知道,越南在宋朝之前一直是中國的領土,越南獨立后一直是愛抄中國作業的好學生,從國體到制度,它是第二大社會主義國家,中國搞改革開放,它全盤照抄只換個名字叫“革新開放”,如果到越南,你會發現它像極了上世紀90年代的中國。
那么難道越南抄作業居然抄出了更高分嗎?跟在中國后面亦步亦趨的越南憑什么?
以前都說越南有望成為“下一個泰國”,如今變成了“下一個中國”。
越南憑什么?先看看越南的成績單。
都說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近一個月你都在為滬深股市3000點保衛戰打得揪心又吐血的同時,來看看鄰居越南的股市。
截止5月9日,越南股市的指標胡志明指數從2022年來下跌了12.7%,而同期我們股市的慘烈自不用說,滬深300指數下跌了27.4%,再看過去2021年全年胡志明指數增長了35.8%,而同期滬深300指數僅上漲5.5%。
2022年一季度,在整個世界經濟唱衰的同時,越南GDP增速冠絕亞洲,同比增長5.03%。
比經濟增速更令人震撼的是進出口貿易,人口接近一億的越南一季度貿易額相當于同期中國的12%,廣東的61%。
20年間,越南進出口規模增長了17倍。越南的逆勢騰飛,還僅開了個頭,而李嘉誠,必然是在買下它的未來。
中國過去被稱為“世界工廠”,如今這一稱謂已經有目共睹地給了越南,近十幾年早有不少企業紛紛踏入越南。中國不是向來人口資源豐富人力成本低嗎?難道越南更低?
還真是。目前越南中低端工人的月平均工資在1500-2500人民幣之間,這個工資放在現在的中國三四線城市甚至縣城,想要招到人恐怕是異想天開,年輕人想著進工廠當流水線工人還不如去做薪水更高又更自由的外賣員或快遞員。
與此同時,在當今大國在貿易摩擦不斷,“坐山觀虎斗”的越南倒是得了便宜,它因為小而并不被歐美放在心上,反而出口歐美享受更低的關稅。
除此之外,越南自己也很努力,早在1987年就通過了激進的外商投資法案,“動員一切力量吸引境外資本”,往后的近半個世紀,越南將這一原則堅持貫徹。
人力成本低、土地便宜,再加上稅收政策紅利,越南已儼然成為了中國的“平替”,制造業想不繁榮都難。
耐克、阿迪的主要代工廠早在2013年就轉戰越南,所以我們經常看到耐克鞋的商標上寫著“Made in Vietnam”也不足為奇。
不僅服裝鞋飾,外資助力下的手機、電腦電子產業,在越南發展也如火如荼。
2019年廣東惠州的三星生產基地倒閉,三星的中國制造史結束,越南成為三星全球最大的生產基地。
經濟這個大前提有了,房地產的春天還遠嗎?李嘉誠向來喜歡的從來都不是直接參與制造業這樣費時費力的投資,而是跟在實業后面追求土地資本的超高額回報,李嘉誠財富涌入越南,是否意味著越南地產的巨大機會呢?
以前的文章我們介紹過李嘉誠的投資手段非常簡單:買地,然后捂地慢開發,等到土地升值了,轉手賣掉賺個差價。
憑著卓越的眼光,李嘉誠的一舉一動都成了投資界的風向標,他來了,意味著這里還有發展空間,他走了,意味著后面接盤俠的油水不多了。
所以,李嘉誠的財富動向在哪,熱點就在哪,長期沒什么存在感的越南,迅速成為廣大國人的熱點談資。
對比我們樓市的疲軟,越南樓市早在李嘉誠到來之前漲起來了,2021年,胡志明市的地價同比上漲13%,房價達到歷史最高,并且不僅是胡志明市,整個越南處于普漲中,全國的房價都在漲。
即使抄底不了,也并不意味著李嘉誠沒有入手個好價錢,畢竟李嘉誠總是擅長生意中的周旋與借力。
這筆大買賣成功的背后有個女性可是關鍵人物,她就是被稱為越南“地產女王”的張美蘭。
這個張美蘭是越南地產龍頭萬盛發的董事長。這就奇怪了,一樣也是從事地產開發的萬盛發,為什么把自己本土大好的投資機會拱手相讓給香港的李嘉誠?
原來萬盛發遇到煩了,而李嘉誠就成了為張美蘭雪中送炭的“大救星”。
張美蘭的投資套路簡直和李嘉誠如出一轍。不同的是,這次張美蘭帶領的萬盛發因為高價囤地,資金有些跟不上了,胡志明市稅務局要求它在180天結清土地出讓金,否則沒收公司繳納的保證金。
而這次涉及的地塊,在前景備受看好的胡志明市首添新區,被認為是黃金地皮。
即使高價,眼看就要收入囊中,張美蘭怎么舍得放棄?可是續不上錢怎么辦?知道了李嘉誠剛從歐洲套現了大筆財富,而囤地慢開發可是李嘉誠的長項,尋來李嘉誠做背書再合適不過。
而李嘉誠早已對越南虎視眈眈,李嘉誠掛了張美蘭的電話后,一定得意地想,這是送上門來的“撿漏”了!
當晚,李嘉誠派長江實業的總裁趙國雄飛離香港,飛往越南果斷出手。
首屈一指的戰略眼光,加上精明的生意頭腦,李嘉誠看來又下了一個穩賺不賠的賭注,而越南的房價,看來又要漲了。
作者:水印
孟買房價40年漲600倍,印度樓市值不值得國人去投資?
最近一段時間,有個上海的土著同學在聚會時問我,印度的房產可不可以投資一下?
這位同學也是上海土著,09年畢業之后,就直接工作了,當年就貸款買房,沒有像我傻傻地繼續讀書;后來家里拆遷,政府分了十幾套房子。如今賣掉房子了,開了公司,迎娶了白富美,一副成功人士的模樣,我等已經無法超越了;他現在的投資轉向了海外,東南亞,北美等;
如果印度的發展可以參考中國的發展,那么城市化肯定會催生房價的上升!
他知道我負責印度和中東市場,經常跟這些人打交道,多少意見可以參考一下,今天我們就分析一下印度的房地產發展情況,到底值不值得投資?
一、我們先對比一下印度VS中國的房價
1、2021年4月15當天印度主要四大城市的中高端公寓樓現房單價,以三房為例。新德里24839元/平左右,孟買37949元/平左右,班加羅爾10318元/平左右,金奈7175元/平左右。(注:此處單價均按建筑面積,而非套內面積。貨幣:人民幣);
而中國對應的城市房價,住宅房3月統計平均價:北京65262元/平,上海67628元/平,廣州 42849元/平,杭州36770元/平。
印度孟買--南京路
孟買--靜安寺
孟買郊區在建的一個富人住宅
從數據上看,三哥吹上天的孟買房價,在大上海,北京的房價面前,灑灑水了,low的不是一點啦,最多只能跟中國二線城市比一比啦;
二、印度過去的房價平穩增長,但不高,原因在于印度的投資渠道多,超過房產收益;
印度全國漲幅最大的班加羅爾和Pune的房價,2013年至2020年7年間總計增長率分別為20%(平均每年上漲2.67%)和38%(平均每年上漲4.76%),其他城市就更不用說。
同期中國樓市的房價漲幅:深圳7年總計上漲126%(每年上漲12%),上海77%(每年上漲8%)。(來源:安居客)
印度城市房產漲幅2013VS2020
一對比就發現,有錢還是投資中國的房產,妥妥的碾壓印度房產,所以從這一條上直接放棄印度;
為什么印度人口那么多,城市化發展中,房地產需求跟不上呢?
短期內是,印度富人的或者中產的投資渠道多,印度的國債的收益在3%~9%之間,妥妥地跑贏房產,誰還去搞房子,是吧;其次,印度的股市,過去幾年也翻了一番,而反觀我們的大A股,我錘他的心都有;
三、印度的房產交易稅特別高,開放程度不是特別高;
1.外國人在印度購買房產,需要各種各樣的條件,有很多限制;
印度外國人購房資格,有點像上海限購政策
2、印度的買房交易費用高
如果同樣的錢,投資印度和中國,我們看一下我們需要交哪些費用?以普通住宅房為例:
印度的房產交易費用
中國的房產交易費用
3、印度法律,不對私有財產保護,只尊重,這導致外國投資者沒有安全感;
印度憲法尊重個人財產權,但并未認可財產權成為個人基本權利。當局如果認定你破壞了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就可以合法地對你的財產進行罰沒和充公。這條法律為當局“濫用職權”開了條口子。
政府官員制定法律也存在空白
民眾也不相信政府,都喜歡存現鈔,不喜歡存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