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應觀旅游區景區簡介(嘉應觀旅游區景區簡介7)
嘉應觀,憑什么被譽為“北京小故宮”
嘉應觀,憑什么被譽為“北京小故宮”
你是否敷著最貴的面膜,卻熬著最久的夜?你是否收藏著養生指南,卻總是加班到深夜?
你是否天天嘴上說著要吃點健康的,卻外賣快餐不斷?嘴上說著養生,身體卻在“輕生”
這世界,真的會懲罰不好好愛惜身體的人。是時候,去改變了!
趁著周末的假期來一場短途旅行,地點嘛河南焦作就很不錯啊。
河南到處都是文化古跡,其中有一處就位于焦作武陟縣,名字是嘉應觀。它的名氣可不小呢,主要是因為它的建筑風格很像皇宮,進到里面就像走進了北京故宮和沈陽故宮的濃縮版呢~
嘉應觀大小建筑很多,說道最具有欣賞性的還是嚴殿、恭儀亭、御碑亭、舜王閣、大王殿等景觀。
位于南部的御碑亭形似清代;而同樣位于南部的嚴殿還有雍正親題的“嘉應觀”三字匾額呢。
雖然它的名字叫做嘉應觀,但是卻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道觀,里面沒有一個道士。而且這里只供奉治河功臣,不供奉神靈的,這一點將我深深地吸引。
嘉應觀的山門為單檐歇山頂,頂部覆蓋藍色琉璃瓦,檐下為五踩重昂斗拱,用材甚小,玲瓏別致。門前門牌上書有“敕建嘉應觀”五個大字,是雍正皇帝手書圣旨。
嘉應觀的前院東有鐘樓,西有鼓樓;鐘樓上高懸大銅鐘一口,系雍正初年造;而鼓樓上層祭神圓鼓卻已無存。鐘鼓樓藍色的琉璃瓦頂配與朱紅色的樓身,顯得十分大氣。
嘉應觀的山門為單檐歇山頂,頂部覆蓋藍色琉璃瓦,檐下為五踩重昂斗拱,用材甚小,玲瓏別致。門前門牌上書有“敕建嘉應觀”五個大字,是雍正皇帝手書圣旨。
嘉應觀的前院東有鐘樓,西有鼓樓;鐘樓上高懸大銅鐘一口,系雍正初年造;而鼓樓上層祭神圓鼓卻已無存。鐘鼓樓藍色的琉璃瓦頂配與朱紅色的樓身,顯得十分大氣。
整個建筑群歷史也算比較悠久了,已經接近300年了,保存的還是很不錯的。
主要是使用
嘉應觀里還有一個蠟像區呢,主要是使用蠟像和文字介紹的形式讓游客們更多的了解當年一些廉潔官員,以及他們曾經為治理水患所做出的貢獻。
其中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一個叫做陳鵬年的官員,康熙三十年的進士,歷任知縣、知府和河道總督,在任期間非常重視水利建設,生命的最后一刻還倒在了河防工地,奉獻精神讓人敬佩。
如果對這里感興趣的話周末就可以過來游玩,交通是非常方便的:
(1)焦作至嘉應觀:鄭焦晉高速—部分收費路段—收費路段—修武/武陟出口—農信大道—龍源路向左轉—上迎賓大道—104省道—004縣道—中心大街/004縣道—嘉應觀;
(2)鄭州至嘉應觀:連霍高速惠濟站、溝趙站上轉鄭云高速或鄭云高速廣武站上,從鄭云高速嘉應觀站下,左拐3公里即到;廣武站—嘉應觀站僅需13分鐘。
(3)武陟至嘉應觀乘車路線:縣城坐1路公交直達景區。
好啦,我已經說完了,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快出發吧~
嘉應觀景區
嘉應觀,國家4A級旅游景區嘉應觀位于武陟縣城東南13公里,始建于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是雍正皇帝為了紀念在武陟修壩堵口、祭祀河神、封賞治河功臣,仿北京故宮敕建的一處集宮、廟、衙署三體合一的淮黃諸河龍王廟,雍正皇帝封其“四瀆稱宗”。嘉應觀現存古建筑249間,整體分南北兩個大院,其中北院布局嚴謹,建筑群體富麗豪華,巧奪天工,是黃河流域現存規模最大、規格最高、保存最為完整,科學、歷史、藝術價值最高的黃河河神廟,全國獨有,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6月20日,時任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的江澤民同志蒞臨嘉應觀視察并題詞。
嘉應觀,俗名廟宮,又稱黃河龍王廟,是雍正皇帝為治理黃河水患,御祭龍王,特下詔書建造的行宮、廟觀。始建于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歷時四載。嘉應觀位于河南焦作武陟縣城東南12公里處,距焦作市區35公里,總面積9.3平方公里,始建于清雍正元年,是雍正皇帝為祭祀河神、封賞歷代治河功臣,而修建的的座集宮、廟、衙三位一體黃淮諸河龍王廟,建筑風格形似故宮,主要包括山門、御碑亭、治河功臣殿、中大殿、禹王閣等,規模宏大。
嘉應觀山門為單檐歇山頂,頂部復蓋藍色琉璃瓦,檐下為五踩重昂斗拱,用材甚小,玲瓏別致。外檐木質上均有彩繪,筆調明朗,色彩鮮艷。門前門牌上書有“敕建嘉應觀”五個大字,為雍正皇帝手書圣旨。
中軸線南北依次有山門、御碑亭、前樓、更衣殿、龍王殿、風神殿、雨神殿,東西跨院為河臺、道臺衙署。中大殿,重檐歇山回廊式建筑,殿內藻井彩繪六十五幅龍鳳圖,為純滿風格,堪稱一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