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廣西以工代賑工作成效顯著 推動“造血式”發展
中新網南寧7月30日電 (林浩)“參與林下中草藥經濟示范基地道路工程項目建設,我們在家門口就有工資拿。這個項目建好后,大家的致富路子也更寬了。”廣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大浪鎮桐里村村民莫彩軍近日說。
莫彩軍參與的上述項目建設,是廣西爭取以工代賑中央專項資金推進的工程之一。
7月3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介紹,今年以來,廣西圍繞項目謀劃、評審申報、項目管理以及效益發揮等關鍵環節,積極探索創新管理方式,充分發揮以工代賑政策效益,爭取到以工代賑中央專項資金11.73億元,獲得支持項目261個,創歷史新高,預計帶動2.53萬名群眾參與務工,發放勞務報酬4.17億元。
在項目謀劃上,廣西各地采用“大數據篩查+網格員走訪”模式,精準定位城鄉就業困難等重點群體的就業需求,對約3.6萬名民眾的就業需求進行了摸底造冊。
為實現“既授人以魚,又授人以漁”,廣西推行“培訓+上崗”的模式,通過實訓以及以工代訓等方式,幫助民眾快速掌握實用技能。
2025年,借助項目實施的契機,廣西積極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計劃培訓務工民眾2.6萬人,內容涵蓋建筑技能、安全生產、產業發展等多個領域,有力提升他們的勞務技能水平。
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廣西在重點工程和農業農村基礎設施項目中推廣以工代賑,共發放勞務報酬2.63億元。
圍繞當地產業發展的實際需求,2025年廣西實施了106個產業基礎設施配套項目,將農田水利、產業道路以及文旅設施改造等一批產業配套基礎設施項目納入以工代賑范圍,不斷完善產業發展的“硬件”設施,成功推動了從“輸血式”幫扶向“造血式”發展的轉變。通過配套產業項目的實施,預計帶動發展中草藥、柑橘、香芋、優質稻等特色產業6萬畝,為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廣西將著力引導各地高質量推進專項投資項目建設,加大推廣以工代賑方式力度,吸納帶動更多低收入人員就業,持續擴大勞務報酬發放規模,充分發揮“賑”的實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