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廬山區老人在半山腰的老年食堂享用無人機運送來的餐食。肖健 攝
老有優養:從“舌尖”到“心尖”的優享服務
中午時分,隨著一架無人機載著恒溫餐箱掠過浙江桐廬的青山翠谷,74歲的宋炳芳在山腰的“愛心食堂”里等候到一份溫度未減的午餐。這場翻山越嶺的“科技投喂”,將山區老年送餐時間從半小時壓縮至5分鐘,也揭開了低空經濟賦能銀發服務的創新篇章。
這是杭州構建“老有優養”服務體系的一個縮影。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杭州正打造“老有優養”引領區,全力推進“市域養老服務全城通享行動”,著力打破地域壁壘,讓優質養老服務觸手可及。
以“全城通吃”為例,在杭州,圍繞著老年人的飲食需求,一系列貼心的服務舉措不斷涌現。該市制定老年助餐服務賦星管理辦法,深化智慧助餐體系。老年人憑“敬老卡”可跨區縣享受同等優惠,一碗熱飯傳遞城市溫情。
如何讓更多老年人“老有所樂”?杭州市還整合老年教育資源,依托浙江省老年電視大學、講師團等,打破區域限制送課下鄉,打造社區示范教學點。“繽紛銀齡”等活動為老年人搭建起學習與展示的廣闊平臺。
此外,該市打造“樂齡行走”銀發樂游品牌,推出覆蓋文化、康養、鄉村、科技等主題的10余條精品線路,探索“安全普惠、學游結合”的文旅新模式,讓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同樣豐盈富足。
杭州市民政局副局長曾福明表示,杭州還將加快健全覆蓋城鄉的三級養老服務網絡、貫通協調居家社區機構等三類養老服務形態、構建養老服務事業產業發展三方協同機制、強化有力有效的養老服務要素保障,到2030年末,養老服務網絡基本建成,基本養老服務供給不斷優化,服務能力水平顯著提升,杭州“家門口幸福養老”模式成熟定型。
幼有善育:從兜底保障到陽光普照的溫暖守護
在富陽區常綠鎮,由“愛心媽媽”宣珠蘭帶領的志愿者團隊,正耐心地教一群留守兒童炒土豆絲。從最初的生活技能缺乏,到如今能掌握幾道拿手家常菜,孩子們臉上洋溢的笑容,是“物質+服務”關愛模式最生動的注腳。現在,這里的孩子不僅有“愛心媽媽”的陪伴,還有“煥新樂園”改造的獨立學習空間,為健康成長撐開一片天空。
“過去五年,杭州民政部門聚焦基本民生保障、權益保障、關愛服務,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兒童福利工作,充分彰顯了杭州這座人民城市的溫度。”杭州市民政局副局長鄭穎說。
下一步,杭州民政部門將以困境兒童、留守兒童、流動兒童為重點對象,進一步提升物質+服務的多元保障水平,打造“溫暖優愛”兒童福利發展引領區。
例如為推動兒童福利服務陣地均衡發展,杭州將重點提升“西部五縣市”服務能力,目標實現鎮街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100%具備心理服務和普法教育功能,并持續提升村社兒童主任專業能力,同時鼓勵社會力量廣泛參與,讓“兒童福利+”的品牌不斷壯大。
在兒童服務領域,科技同樣扮演著賦能者的角色。即將上線的“杭民星”智能體孤獨癥兒童AI心理陪伴功能,旨在幫助家長科學識別需求,提供早期干預指導和專業的情感疏導。杭州正積極探索將腦機接口、AI評估等技術應用于康復過程,提升服務的精準性和效率,讓智慧手段成為守護兒童身心健康的新力量。
無論是山區老人手中那份5分鐘送達的熱餐,還是為特殊兒童點亮希望的AI陪伴,都是杭州以制度善意擁抱技術創新,將宏大愿景細化為微觀幸福的生動詮釋。杭州的“一老一小”民生答卷,將頂層設計的厚度與科技創新的銳度深度融合,轉化為民眾心中的“感知溫度”。
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最柔軟群體的笑容,是一座城市的溫暖成就,也是一個社會的堅實未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