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毅仁:中國區域發展的協調性、平衡性明顯增強
中新網北京8月1日電(記者 查志遠 張靜)“目前,我國逐步構建起主體功能明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經濟總量不斷攀升,區域發展協調性、平衡性明顯增強,區域板塊之間融合互動,區域一體化發展成效顯著。”
7月30日,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區域司主辦的“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專題研討會”在北京舉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周毅仁在主旨演講中如是表示。
周毅仁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區域協調發展的目標從原來縮小經濟發展差距的單一維度拓展到經濟發展、公共服務、基礎設施、人民生活等多個維度。
如在教育資源分布上,東、中、西部義務教育生師比基本持平,生均用房面積差距明顯縮小。在鐵路運營里程上,中西部地區鐵路營業總里程達9萬公里,占全國比重近60%。西部地區高速公路、國省干線公路連線成網,多個省份已實現縣縣通高速。
周毅仁說,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礎設施通達程度比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體相當這一新目標的提出,豐富了區域協調發展目標的內涵,同時也為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區域經濟理論體系拓展了新的空間。
在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的理論和實踐創新上,周毅仁認為,呈現出以下四大特征。
一是發揮不同地區比較優勢,形成因地制宜、優勢互補的區域分工合作思路。
二是持續優化市場一體化發展機制、區域合作機制、區域互助機制、區際利益補償機制,開創區域協調發展新局面。
三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機制、鄉村振興投入機制、基本公共服務跨城鄉跨區域流轉銜接制度。
四是著眼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區域發展道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作為深學篤行闡釋習近平經濟思想2025年會第二場專題研討會,此次會議主題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增強區域發展活力”,邀請國內知名專家、青年學者和相關機構負責人等開展交流研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