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健康下載(運動與健康下載華為運動與健康)
從今天開始,老叢將會系統分享源自頂尖國際指南的科學運動健康知識(有關運動健康的科學共識),這可能是大多數人能獲取高度可靠的系統運動健康知識的唯一渠道,歡迎大家關注和轉發。
目前,老叢所能核查到的目前國內大型運動健康平臺(keep、華為運動健康之類)都不提供系統的科學運動健康知識,甚至還堅決拒絕。老叢跟華為運動健康相關人員溝通了2個月,希望他們能加上有關運動健康的科學共識,被各種拒絕。華為的答復是是只采納頂尖運動員和健身行業領袖的課程主張(主要是源自西方哲學、文化角度假想出來的健康主張,大多不被科學證據支持),不考慮科學界、醫學界和公共衛生領域的一致認可的科學共識。
老叢只好自己親自動手,宣傳源自《世界衛生組織關于身體活動與久坐行為指南》等頂尖身體活動指南提供的科學共識,其中包括:
- 針對兒童、青少年、成年人、老人、孕婦等各群體的科學運動健康知識
- 針對殘疾人、糖尿病、高血壓患者、癌癥幸存者等各群體科學運動健康知識
- 針對走路、跑步、爬樓、騎行、跳繩等各種運動的科學運動健康知識(即依靠科學方法指導這些運動達到最佳健康效果)
- 真正科學的熱身和放松知識
- ……
先大致介紹一下科學運動健康的要點。
一、所謂科學共識
所謂科學共識,就是具備了科學可重復性(replicability)后被科學共同體接受為共識的科學結論。
所謂科學可重復性(replicability),簡而言之,就是能被各方重復驗證無誤,由于大家都能驗證,所以,自然就會將其接受為共識。
有關運動健康的科學共識會可從《世衛組織關于身體活動和久坐行為的指南》以及中國、美國、英國、新加坡等各國身體活動指南核查。
二、科學運動健康核心主張
總體建議是中高強度有氧運動(physical activity,國內更多翻譯成“身體活動”或者“活動”)與肌肉增強運動結合:
- 有氧運動是核心因素和主要因素,可以產生巨大健康效益(世衛組織評估結論)。一般建議:所有成人和老人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30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或者75~150分鐘高強度有氧運動或者等量組合);兒童和青少年每天平均進行6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活動;孕婦每周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快走、慢跑、騎行、爬樓、跳繩、打球、拖地等就是典型的中高強度有氧運動,可以簡單將其理解為剛需。
- 肌肉增強運動對所有人都有好處,可以產生額外健康效益(世衛組織評估結論)。建議一周2天天以上從事肌肉增強運動。
這是真正的科學,健康的關鍵在于各種中高強度有氧運動(身體活動)的堅持
這不是科學,源自華為運動健康app截圖,亞健康不是科學概念,柔韌改善并非科學主張
很多健身專家認為身體素質(physical fitness)越強,身體越健康,所以權重柔韌性、平衡、心肺功能、速度、力量等身體素質指標的改進。但從科學的角度,普通人沒必要跟著健身專家搞這些訓練,健康效率非常差甚至無效。
除華為外,像keep、榮耀、vivo等有類似問題,除了科學共識啥都講。
三、科學運動的健康作用
上述科學主張健康效益如下:
也就是說,人人皆可的快走、慢跑、騎行、爬樓等中高強度有氧運動的堅持才是維持和促進健康的關鍵所在,被全球幾十年來海量的科研證據反復驗證。
基于某些健身理念,健康只屬于少數身體素質極好且時間充裕的群體。但科學運動健康卻是屬于每一個人的,在于快走、慢跑、拖地、爬樓等中高強度有氧運動的堅持。
四、特別強調——科學運動健康人人皆可
再次特別強調,如果您相信真正的科學,那么,運動健康是屬于我們每一個人的,可以在各種時段通過各種各樣的運動促進健康,參看下表。
另外,還可以通過多種活動組合達成,而且單次活動不限,累積總量達到即可,譬如,每天拖地15分鐘,爬樓3分鐘,快走5分鐘,騎行10分鐘,就輕易達到目標了。
世衛總干事譚德塞指出,“把乘電梯改為爬樓梯就會帶來效果。或者去附近買面包時把開車改為步行或使用自行車。這是我們每一天能夠使自己保持健康的選擇。”
五、如何監測和統計中高強度有氧運動?
成人和老人建議一周150分鐘~30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或75~150分鐘高強度有氧運動或等量組合),相當于每天21~42分鐘中強度有氧運動,能每天運動是最好的,但實際上很多人沒有條件每天運動,也沒有必要每天進行,只要一周累積運動量達到即可,可以每天進行,也可以通過三天完成。
關于中、高強度的監測和統計,有兩種方案。
1) 第一種是通過直觀感覺評估: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可以交談,但不能唱歌;高強度有氧運動——無法語言交談,說不了幾個詞就得停下來呼吸,然后將一周的運動量累積即可。
2) 第二種通過手表、手環等各種智能穿戴裝備監測,譬如,譬如小米、華為、榮耀、佳明等穿戴均有中高強度有氧運動的檢測功能。也就是說,真講科學的話,華為公司對我們大眾有價值的是穿戴設備,而不是那些胡編亂造的反智反科學的運動健康課程。
六、如何將運動堅持下來?
依據《美國人身體活動指南第二版證據報告》,可以促進運動堅持的因素很多,包括家人的引導和督促、環境和政策、合理的科學計劃、可穿戴運動監視設備等。
這些因素有部分是個人無力改變的,但合理的科學計劃和可穿戴設備是個人可以主宰的。
合理的科學計劃很重要,所以,你不能相信華為、keep等介紹的健身專家關于運動健康的主張,否則你很有可能覺得你一輩子沒法健康了。而要學習科學界主張(就是《世界衛生組織關于身體活動與久坐行為指南》等介紹的科學共識),真正的科學運動健康是屬于我們每一個人的,本人之前已經介紹了部分,今后會系統介紹。
至于可穿戴設備,不僅有助監測和統計科學計劃(關鍵合理中高強度有氧運動)是否達成,還能促進成人和青少年的運動堅持,其證據等級為強(源自《美國人身體活動指南第二版證據報告》),所以穿戴設備已經連續多年被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評為健康健身十大趨勢第一名了。現在的問題是華為、小米、榮耀等穿戴設備廠家不愿意站在科學和大眾健康一面,拒絕科學計劃,同時相當于否定了自己穿戴產品的大部分運動健康價值,這是非常奇葩的。
總而言之,如果你相信真正的科學,那么,運動健康是屬于我們每一個人的,有各種各樣的辦法達到目標,并堅持下去。老叢將會在接下來多角度系統弄介紹真正的科學運動健康知識,歡迎關注。
七、主要參考文獻
1) 《世界衛生組織關于身體活動與久坐行為的指南》,點擊以下鏈接免費下載:
https://apps.who.int/iris/bitstream/handle/10665/337001/9789240014947-chi.pdf?sequence=3&isAllowed=y
2) 《美國人身體活動指南第二版》,點擊以下鏈接免費下載:
https://health.gov/sites/default/files/2019-09/Physical_Activity_Guidelines_2nd_edition.pdf
3) 《美國人身體活動指南第二版證據報告》,點擊以下鏈接免費下載:
https://health.gov/sites/default/files/2019-09/PAG_Advisory_Committee_Report.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