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健康網,蕪湖健康委員會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5月15日上午,蕪湖市首個智能健康小屋在弋江區中央城學府壹號核酸檢測點正式投入使用。智能健康小屋內配空調、紫外線、消毒燈、工作臺、生物安全轉運箱、醫療廢物收集箱等硬件設施,并采用了智能化無接觸式信息登記技術,居民可通過掃安康碼、核酸檢測預約登記碼、身份證或者刷臉等方式方便快捷的完成采樣信息登記,實現了安全、節約、高效的核酸采集。
當天上午9時,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市民們正排著隊,在社區志愿者的指引下,拿出手機對著智能健康小屋的掃碼點進行掃碼登記,然后來到小屋的核酸檢測窗口進行核酸檢測。在智能健康小屋內的醫務人員,一改以往較為臃腫的“大白”造型,僅穿著普通的隔離服,將一雙胳膊插入檢測窗口下方的一雙“橡膠手臂”內,經過消毒后,將“采樣拭子”放入檢測市民的咽喉里進行采樣,隨后將“采樣拭子”放入試管里收集。從市民掃碼登記到采樣完成,整個過程不到20秒。
“智能健康小屋用三個詞概括就是‘安全’、‘減員’、‘增效’。以蕪湖市為例,我們通過對當前人工采集工作摸底,發現在單個采樣人員日采樣上限約為500人次,若有單日全域全員核酸采樣的任務安排,考慮到全市近400萬常住人口,則需4000余個采樣點,8000多位采樣人員,以及與之對應的物資配送、樣本轉運、醫廢收集工作,以及現場秩序的維護工作。為創造安全、有序、便捷、高效的核酸采樣模式,同時節約各項管理成本,急需對一個統一的管理平臺對全市采樣工作進行管理。”智能健康小屋的研發方,安徽師范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學院副院長、安徽省醫療大數據智能系統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陳付龍告訴記者。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蕪湖市防疫指揮部、市衛健委和健康集團布置下,安徽省醫療大數據智能系統工程研究中心和奇瑞瑞弗聯合了研發核酸采集智慧健康小屋,設計出可以安全采樣的工作站,用于生物樣品安全采樣(核酸采樣),目前已經由奇瑞瑞弗公司在生產,并且通過測試。健康小屋可實現智能身份登記、全程無接觸、采樣效率提升一倍以上、采樣人員更安全更舒適。登記采樣從二人一組,壓縮到一人,人員節約一半,采樣效率從每天500人提升到每天1000人,效率提升1倍,從而大大節約了人力物力。充分發揮單位在防疫上的主體作用,不僅做到應檢盡檢,還做到重點人群按頻次檢測,深挖潛在的流動人員檢測。”陳付龍說。
“現在做核酸(檢測)不僅離家近,而且現在速度也更快了,掃完碼就能做。原來做核酸需要兩個人,一個負責登記,一個負責做檢測,現在一個人做,效率更高了。”一位剛剛做完核酸檢測的市民對記者說。
“為貫徹落實國家、省、市打造15分鐘便民健康服務圈的要求,我們弋江區在小區、社區、廣場、學校等98個點,進行了健康小屋的布局和安排。其中一代健康小屋有80個,這次的二代智能健康小屋有18個,我們計劃陸續將一代的小屋進行升級改造,全部替換成二代小屋。這些智能健康小屋的全年建成,對我們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撐。”蕪湖市弋江區副區長余靖告訴記者。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孫芮
編輯 陶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