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健康路—南京健康路小學顧靜
臺北市長柯文哲日前拋出路名“去中國化”的議題,卻引發外界痛批。臺北市議員李伯毅今天在議會質詢民政局長藍世聰時詢問,如果“南京東路”改名為“文哲大道”,房產價值會跌還是升?藍世聰竟回應稱,“還不錯,如果市長不是柯文哲,文哲大道還不錯咧,但現在大家會認為是市長的名字。”
李伯毅以臺北市某建筑為例指出,本應屬于“健康路”,但門牌卻以“敦化北路”命名,反映出敦化北路比健康路房價高,大部分民眾在乎路名價值而非路的名字;李伯毅還說,如果將“北平東路”改成“北港東路”有沒有臺灣價值?藍世聰竟稱,至少比北平東路好。
李伯毅反問,哪個東路的房價會上升還是下跌?藍世聰說,未來名稱怎么樣不知道,但不會叫“北港”,我覺得可以用外國城市名字。藍還稱,柯文哲過去曾說臺北市街道名很混亂,讓觀光客來臺北覓址不太容易,因為路名缺少臺北、臺灣特色。
李伯毅則嘲諷說,臺北市府應改一條路名試看看,看周邊居民的反應,柯文哲不能隨便講講而做不到,必須要有利潤基礎以及得到民眾的認可。
柯文哲拋出路名“去中國化”,被外界質疑想為2024“大選”鋪路,以爭取“獨派”支持,島內作家洛杉基此前評論說,柯文哲過去幾年建設不多,爭議倒是不少。最近更是動作頻頻,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區區一個臺北市長,恐怕已經無法滿足其政治野心。
洛杉基痛批,街道改名究竟有什么實質意義? 改成“渭水路”、“登輝路”、“南榕路”等,就能表示“本土化”、“愛臺灣”? 要編列多少預算來更改街道路牌、地址名牌、戶政更名、更改捷運站牌等? 浪費納稅人的血汗錢,難道真能讓年輕人及后代從此忘了超過一甲子的史實?(薛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