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健康知識;安全健康知識培訓心得體會
世界衛生組織曾在1946年《組織法》里,提出一個觀點:
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或者不虛弱,而是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實踐的完美形態。
換句話說,一個完全健康的人,除了客觀上擁有健康的身體,健康的意識,還需要掌握基本的健康理念。
這不僅是對自己的健康負責,更是對他人的健康負責。
但事實上,生活中大部分人對健康的、科學的,甚至安全急救的常識還有太多的誤區存在。
所以,以下這18條人人都該知道的健康常識,請耐心看完。
人生無處不意外,也許在關鍵時刻就能換來一個人活下來的機會。
最近一段時間囤藥的人越來越多,不少人一出現癥狀就開始頻繁吃藥,又或者認為自己體重大擅自增加藥劑量。
然而藥物疊吃并沒有想象中1+1>2的功效,相反還有著1+1>2的風險。
除了導致藥物過敏外,混吃藥物還可能導致這些藥品不良反應。
例如很多感冒藥都含有對乙酰氨基酚,小劑量使用的話問題不大,但超劑量服用就可能會引發肝損傷,嚴重的還會導致急性肝衰竭,引發生命危險。
大家在家自行服用藥物時,一定要認真閱讀藥品說明書,或者詢問醫生,切勿隨意增加劑量和頻次。
酒精噴灑是大部分家庭最常見的消毒方法,然而大面積噴灑酒精,一旦遇到明火極易生危險,另一方面也比較浪費。
最經濟實惠的消毒方法就是開窗通風,每天開2至3次,每次半小時左右即可,就能夠最大限度降低空氣中的病毒數量。
對于衛生間、廚房等相對潮濕封閉的房間,可以用含氯消毒劑或75%的酒精擦拭。
但在日常居家消毒,還是建議優先選擇物理方法。
勤打掃、多通風,多晾曬被褥,高溫蒸煮餐具,都是不錯的消毒方法。
有研究表明,有定期檢查藥箱習慣的家庭只有40.6%。
但其實藥品都是有保質期的,最好每半年檢查一次家庭藥箱。
藥箱中的藥品應根據家庭成員的健康狀況、年齡等因素分類進行擺放,例如兒童藥品與成年藥品分開擺放,內服藥品與外用藥品分開擺放。
以及切記,藥品的包裝盒、說明書等千萬不要扔,方便查看生產日期及藥物成分。
《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提倡,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不高于5克。
食鹽是我們日常烹飪不可缺少的調味品,也是維持人體正常機能的重要物質。
但和普通食鹽相比,低鈉富鉀鹽把一部分鈉鹽替換成了鉀鹽,鈉含量只有普通食鹽的 60%~70%,有助于降低高血壓,還能補充鉀。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有腎臟疾病以及正在服用保鉀類藥物的人群要避免。
俗話說,人老先老腿。
膝關節作為我們人體最大、使用率最高的關節之一,每天都在承擔身體的重壓,出現磨損的幾率也是最大的,所以保護膝蓋刻不容緩。
最簡單的方法,可以每天試試靠墻靜蹲,想象自己坐在椅子上的感覺,背部貼墻,雙腳與肩同寬,小腿盡量與地面垂直,身體、大腿、小腿各呈 90 度。
保持5~10秒后站起,重復數次,堅持到沒力氣為止。
靠墻蹲的姿勢好處真的很多,讓膝關節更穩定、更強健,很適合久坐及不愛運動的人群。
高熱驚厥多發于6個月至5歲的孩子,孩子大腦還沒發育全,當體溫快速升高時容易出現意識喪失、四肢抽搐、或者口吐白沫等癥狀。
這個時候千萬不能掐人中試圖讓孩子恢復意識,或者強行喂退燒藥。
應及時把孩子放在平穩的地方,盡量側躺,然后用濕巾或毛巾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通道暢通,防止口水和嘔吐物造成窒息。
驚厥多為短暫發作,發作時間多在3—5分鐘之內,驚厥時間超過5分鐘且沒有停止的跡象時,一定要及時就醫。
踩踏事故通常發生在人群密集、或者一些特殊場合,常見于節日、大型活動聚會等等。
一旦遭遇擁擠人群、混亂局面如何緊急避險?堅持“三要”“四不要”口訣:
三要:要逃、要躲、要穩?。?/span>
四不要:不呼喊、不逆行、不要蹲下、不窒息。
如果不幸被人流裹挾、推倒,在摔倒時可以迅速握虛拳護住后腦和頸部,同時緊急側臥,蜷縮成團,給胸部留住足夠的空間,保證自主呼吸,然后找準機會脫險。
但預防踩踏的最有效辦法,還是不要湊熱鬧。
生活中,無論嬰幼兒還是成人,都有可能面臨異物卡喉窒息的危險。
一旦堵住氣道,就會造成呼吸不暢,大腦缺氧,留給搶救的時間并不多。
所以“海姆立克法”急救法,人人都該學,能救孩子的命,也能救自己的命。
適用于成人
1.站在病人背后;
2.用雙手從背后環繞病人的腰部,一手握拳抵住肋骨下緣與肚臍之間,另一手抓住拳頭;
3.快速向里向上壓,形成一股沖擊性氣流,將堵住氣管、喉部的食物硬塊等沖出;重復以上手法直到異物推出。
適用2歲以上兒童
1.在孩子背后,雙手放于孩子肚臍和胸骨間,一手握拳,另一手包住拳頭;
2.雙臂用力收緊,瞬間按壓孩子胸部;
3.持續幾次擠壓,直到氣管堵塞解除。
適用1歲以下嬰幼兒
1.一只手捏住孩子下頜骨,手臂貼著孩子的前胸;
2.一只手托住寶寶,讓其臉朝下,趴在救護人膝蓋上;
3.用力拍寶寶兩肩胛骨間拍背5次,再將嬰兒翻正;
4.在嬰兒胸骨下半段,用食指及中指壓胸5次;
5.重復上述動作,一直做到有東西吐出來為止。
每當感冒發燒、腸胃不適,或者大病初愈后,醫囑里總有一條:飲食要清淡點。
于是很多人下意識葷腥不吃、油鹽不進,結果最后不僅導致體質下降,還更容易招致病毒侵襲。
其實,科學的清淡飲食不等于清湯寡水,關鍵在于少油、少糖、少鹽。
合理搭配營養,魚、肉、蛋、奶、雜糧、蔬菜、水果都要兼顧。
如果不小心被燙傷了,你知道哪些偏方:涂醬油、牙膏、紅藥水、敷蛋清……
注意,以上通通不可?。?/span>
一味迷信偏方,不僅會給醫生清創帶來很多困難,還可能造成繼發性感染。
輕度燙傷,一定要在第一時間用大量冷水沖洗,減少進一步熱損傷。
深度燙傷或者傷口面積較大,只有五個字:趕緊去醫院。
很多人在服用降壓藥和降糖藥時,一旦病情達到平穩,就認為藥效已經起作用了,或者疾病已經被治愈了,就擅自停藥。
但其實,大多數慢性病是可控制,卻無法根治。
服藥除了是將血壓、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外,最主要的目的其實是為了防止各種并發癥的產生,避免更嚴重的問題。
所以,千萬別覺得自己好了就不吃藥或者減少藥量,一定要按照醫囑來。
鐵是人體的必要微量元素,也是血紅細胞形成的必須元素,所以很多女性喜歡在生理期吃點紅棗、喝點紅糖水來達到補血的目的。
但其實,紅棗和紅糖都算不上補鐵的優質食物,干紅棗中的鐵含量大約在2~4mg/100g;而紅糖中 96.6% 的成分是糖。
想要補鐵,不如多吃些瘦紅肉、血制品、動物肝臟。
在中國人的餐桌上,湯是必不可少,尤其是現在天氣寒冷,不少人信奉食材煲得越久,溶出的營養越高,湯也就越滋補。
但有研究證明,不管是肉類還是魚類,在經過長時間的燉煮后會產生大量的脂肪和嘌呤。
你看到的湯的顏色越奶白,上面漂浮的脂肪就越多。
但道理是這么個道理,可是湯是真的好喝。
所以最科學的食用方式別光喝湯,肉也要吃,肉中的蛋白質更高,氨基酸的種類也更豐富。
所有人都知道狂犬病有多危險,接近100%的致死率。
然而不少人被動物抓咬后,看到只有牙印、抓痕,就抱著僥幸心理,覺得不必處理。
但其實,哪怕是已經接種過狂犬疫苗的寵物,被咬傷抓傷后,依然存在著病毒侵入的風險。
人的狂犬病潛伏期從 5 天至數年都有,潛伏期長短與病毒的毒力、侵入部位的神經分布等因素相關。
為了安全著想,狂犬疫苗,該打就一定要打。
排便這件事,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雖不及財務自由、環游世界的愿望那么宏大,但如果幾天沒有順利排便,也還是挺影響心情的。
不過這件事也急不來,對于普通人來說,不管是一天3次,還是三天1次都算是正常的。
只要排便是規律的,形狀顏色是正常的就行,別太擔心。
說起打呼嚕,很多老婆都有話說,被吵得一整個晚上睡不好,想把他踹下去……
但其實老公們也苦不堪言,不僅影響夫妻感情觀,白天精神狀態差,嗜睡,頭暈乏力。
輕微的打鼾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但倘若出現強烈的、不規律的打鼾,甚至頻繁出現憋醒的狀態就要注意了,很可能患上了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需要及時問診。
如何處理剩飯剩菜是很多家庭主婦的煩惱。
在主流的觀點里,飯菜應該等涼了再放冰箱,否則冰箱工作需要多消耗橫渡能量,長期以往容易造成冰箱損壞。
但事實恰恰相反,在等飯菜放涼的過程,也是細菌大展身手的好時機,特別是夏天,細菌每 20 分鐘就會增殖一倍。
所以是多耗點電,還是多跑幾趟醫院,相信你的心里已經有選擇了。
有這樣一組研究數據:
一個人的頭部重約5kg,低頭看手機時通常呈60°角,在杠桿和重力作用下,頸部肌肉承受的重量達25kg以上。
這也就是為什么低頭族通常更容易出現各種頸椎病。
所以,現在正在看手機的你,可以把手機舉高10cm,和自己的眼睛平齊。
如果要躺著玩手機,那只有一個要點,千萬要拿穩。
看到一句話很感慨:
越長大越能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因為困難和欲望在生命面前真的不值一提,只有健康活著的人生才有轉機。
人生所有的意外的背后,其實都是概率,而一旦發生在自己身上,那后果就是百分百。
作為“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一定要提高警覺,了解、學習基本的健康安全常識,關鍵時刻真的能救命。
最后,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用,請一定要轉發提醒家人朋友。
新的一年馬上就要到來了,也希望大家都平安順遂。
作者 | 小嗲
圖片 | 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