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健康(邱健康對彌勒貢獻)
“科研八股文不說人話啊!”
最近很多健康和減肥的博主,在解讀協和醫院的一個研究,說不吃晚飯更健康。
我感覺很奇怪,協和醫院抽風了嗎?怎么會有這樣的結論?
于是我認真看了一下,他們的結論是:
“晨間進食”(早上6點-下午3點)對改善空腹血糖、降低體重和體脂、增加腸道微生物多樣性等方面更加有效。
我心里就有點明白了,這就是科研八股文在作祟。
既然是“晨間進食”更好,那么它一定有一個做比較的對象;比如“午間進食”或者“晚間進食”之類的。
這是科研論文的套路。
為了搞清楚,我就把這個研究找出來,仔細地看了一下。
然后就基本明白了,給大家簡單講一下,不然你們又要傻呵呵地去執行“過午不食”了。
01
—
做的啥研究?
這個研究,把90個志愿者分成三組,一組晨間進食,限制進食時間在6:00-15:00;
一組中斷進食,限制進食時間在11:00-20:00。
還有一組是隨意進食,愛咋吃咋吃。
研究前后會對比一些指標,體重、體脂、空腹血糖、腸道菌群等等。
結果是【晨間進食組】比【中段進食組】好,【中段】又比【隨意進食組】的指標更好。
看到這里有些人多少明白了一些道道:
1.只是這三組作比較,沒有加入其他組,比如說,健康規律三餐組;或者常規時間進食組(9:00-16:00);
所以這個分組設置有點不實際,很少有人會6點鐘吃早飯吧?
2.這個研究,本質上不是關于不吃晚飯,而是【限時飲食】和隨意飲食的一個對比;
只不過在【限時飲食】里面,研究者又把他們分成了【早點吃】和【晚點吃】兩個組。
3.換句話來說,研究的結論應該是:
在限定時間內吃完一日三餐,比想吃就吃更健康;
同樣是限定時間,早吃比晚吃更健康。
所以,如果你要執行【8:16飲食法】,那么早點吃會更好一點。
而不是有些博主解讀的,不吃晚飯更健康,完全兩回事。
4.讓我們再深入思考一下:
研究得出的結論,到底是受吃飯的因素影響,還是說,早睡早起的人,本來就更健康呢?
這是一個非常需要我們思考的問題了。
02
—
學術論文的【有效】?
當然,這里還是要給大家科普一下,這個研究結論里,【更加有效】的含義。
要知道,科研學術,是存在八股文現象的,簡單描述就是不說人話。
學術論文的【有效】,跟我們通常認為的【有效】,差異巨大。
論文討論的統計學意義,跟我們現實認為的臨床意義,不一樣。
存在統計學意義,不代表存在臨床意義。
所以我經常看到有些論文把自己吹上天,然而臨床上根本沒啥效果。
比如說,研究論文說【利拉魯肽】或者【司美格魯肽】對減肥有效,統計學存在顯著差異。
實際臨床應用起來,差強人意,個體差異巨大。
03
—
別吃太少
回到飲食安排本身,我個人是不支持過午不食的;
因為多數過午不食者,無法保證足夠的營養。
對于減肥的人,相比于吃太多,我更擔心他們吃太少,造成營養不良和代謝下降,最終只有反彈。
很多希望過午不食解決的問題,實際上健康三餐就能解決,而且能解決得更好;
那又何必過午不食呢?
很多人會說,那古人都是過午不食一天兩餐呢,我要學習古人。
我真是無語啊,現代社會的生活節奏,與以往大不相同。
古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你幾點鐘息?
古人晚上七八點就睡了,你凌晨一兩點睡,你學啥?
古人每天勞作,干體力活,你天天久坐葛優躺,你學啥?
再說了,古人一天兩餐那是沒得吃,營養不良,所以壽命也短,你為啥覺得學古人過午不食能長壽呢?
當然古人仙風道骨長壽無疆的也有,但是畢竟很少,而且,別人常年修道,心中欲望很少;
你買件衣服都要討價還價大半天,跟人家差了十萬八千里,就別東施效顰了。
好好吃飯,三餐均衡,比啥都強。
注:本文已被授權,轉載自公眾號【邱醫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