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碼通行健康碼_健康碼 一碼通
(原標題:《讓健康碼成為方便碼》)
掏出手機掃健康碼,如今已成了人們出行必須要做的事情。
健康碼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一地一碼”的情況,也給跨地區出行的群體帶來諸多不便,增加不少時間成本。
“每到一地,都要重新關注當地的健康碼,拿手機掃一掃倒是不費力,但掃碼后需要重新輸入個人信息,這就讓人很頭疼了,特別是老人更是感覺不便。”經常出差的王林楠告訴《民生周刊》記者,她身邊的人都在吐槽,健康碼何時可以不再“一碼歸一碼”?身份證可以全國一套系統,健康碼為啥不能?
近日,國家衛健委、國家醫保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布《關于深入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五個一”服務行動的通知》,明確要求各地落實健康碼全國互認、一碼通行。
掃碼如今成了人們出行必須要做的事。圖/郭鵬
層層掃碼
就職于北京某企業的王林楠,因工作需要必須經常出差,每次都要刷當地的健康碼并填寫行動軌跡,才能進出車站。她認為,這不但增加了時間成本,還影響了心情。
“行程軌跡如果輸入不準確,就無法顯示綠碼。有時忘了填寫某個地區,就一直提醒信息不準確?!?/p>
此外,不少人對在同一地區不同單位也需要掃碼的要求,感到厭煩。
“真是服氣了,我要是沒掃碼的話,我能從你們大門口進來?”近日,在北京市通州區某三甲醫院三樓胸外科樓層入口,53歲的劉寶林向醫院工作人員埋怨。
很少來醫院的劉寶林,因為胸痛前來就醫。在醫院門診樓前,工作人員要求出示健康碼方可進入。對智能手機操作不熟悉的劉寶林只得尋求周圍人的幫助,最終總算順利通過。
但是,劉寶林取完號,來到三樓胸外科時,又被工作人員攔下,要求其再次出示健康碼。
“我都掃完碼了?!薄澳前呀貓D出示一下。”“啥是截圖?”
幾輪對話之后,劉寶林急躁起來,“這不是故意找麻煩嗎?只上個樓,就要求再次掃碼,沒病也給氣出病。”
像劉寶林一樣,面對該醫院不同樓層都需要再次出示健康碼的要求,不少患者都頗有微詞。他們搞不懂,同一家醫院,為何需要反復出示健康碼。
在該三甲醫院附近的一家社區衛生院,60多歲的林方有拿出北京健康寶“未見異?!钡慕貓D給工作人員看過后,對方依然要求他重新掃碼,原因是“必須要掃本衛生院的二維碼,掃其他單位的不算數”。
林方有告訴記者,他手機里的截圖是女兒一大早幫他特意處理的,就是為了能省些事。女兒囑咐他,到了醫院把截圖給工作人員看一下就行,“上面有姓名和截圖日期”。
多層面創新應用
本次發布的《關于深入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五個一”服務行動的通知》要求,各地要依托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落實健康碼信息互認機制和規則,明確跨地區流動人員健康碼信息在各地區可信可用,切實方便人員出行和跨省流動,實現防疫健康碼統一政策、統一標準、全國互認、一碼通行。
同時還強調,在低風險地區,除特殊場所和特殊人員外,一般不應查驗健康碼。
目前,我國老年人口大約2.5億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因無法熟練使用智能手機,無法及時提供健康碼,很多老年人的出行受到影響。
對于老年群體,《關于深入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五個一”服務行動的通知》要求,可采取識讀身份證、出示紙質證明、親友代辦或一人綁定多人防疫健康碼等替代措施。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應當在入口處增設“無健康碼”綠色通道,配備人員幫助查詢防疫健康碼、協助手工填寫完成流行病學史調查,縮短等候時間,為老年人等群體提供更加細致適宜的服務。
此外,對于防疫健康碼數據的規范使用,強調要強化數據安全管理,切實保護個人隱私。
事實上,對于如何讓健康碼便捷高效,相關部門一直在探索推廣疫情健康通行碼互信互認應用,作為在交通卡口和一些公共管理和服務機構的通行憑證。
國家衛健委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司長毛群安表示:“健康碼互認的難點主要是,各地疫情防控形勢和政策不同?!?/p>
除了健康碼一地一碼的情況,在我國,每家醫療機構都有自己的就診卡,為了方便患者就診,近年來逐步過渡到用身份證或醫保卡就診的趨勢,但還存在“一院一卡、互不通用”問題。
本次行動通知也明確,各地要按照國家制定發布的統一技術標準規范,加快推進居民電子健康碼規范應用,重點解決醫療健康服務“一院一卡、互不通用”問題。
“鼓勵各地以普及應用居民電子健康碼為抓手,推進實名制就醫,探索以身份證號碼為主索引,其他證件號碼為補充,加強居民衛生健康身份標識與使用管理?!泵喊舱f。
他強調,推動居民電子健康碼替代醫療衛生機構就診卡,拓展在診療服務、公共衛生服務、慢病管理、在線信息查詢、健康教育、血液管理等領域的使用,逐步實現衛生健康行業內一碼通用。對老年人、兒童等群體,要合理保留線下人工服務,切實解決智能技術障礙。
據了解,浙江正在推廣電子健康碼的“多碼協同”應用,實現電子健康碼、醫保結算碼、金融支付碼的“多碼協同”創新應用。
在福建,居民電子健康碼“多碼協同”應用項目已經完成14個省屬醫院的應用建設,覆蓋全省3680多萬人,實現了一部手機在全省實名制就醫,實現跨域通行通用和健康醫療信息共享的索引載體,減少了實體卡的成本和不便。
毛群安表示,應繼續鼓勵各地探索利用統一的“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入口,推進居民電子健康檔案與電子病歷的有效融合應用,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務。同時,通過“多碼融合”的追溯管理,在“三醫聯動”中逐步實現醫療就診記錄、費用清單、電子處方、電子病歷、醫療費用結算記錄等有效監管。
(□ 《民生周刊》記者 郭鵬)
來源: 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