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成癮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網絡成癮的教案)
一、知識點撥
(一)整體感知與學法指導
1.本課在全書中的地位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與普及,越來越多的中學生成為了新的網民。互聯網的應用是一把雙刃劍,對于中學生的成長具有積極和消極兩種作用。一方面,互聯網對于學生的課下探究、自主研究活動提供了巨大的幫助;但另一方面,部分中學生不能正確處理現實生活與虛擬生活的區別,把過多的時間花費在網絡上,不會自我保護,造成很多家庭問題和社會問題。針對學生的現實成長狀況,設計了這一課。
2.從單元看本課側重說明的問題
本課重點在于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網絡上的人際交往,了解網絡溝通的特點,知道網絡交往的利和弊,學會自我保護,做網絡的主人。同時,使學生懂得遵守網絡規則,包括遵守道德規則和法律規則,擔負起建設文明、健康網絡環境的責任。
(二)學習目標
通過學習,了解網絡交往的兩大特點,能夠正確使用網絡資源,遵守網絡規則,學會自我保護,使網絡更好地為學習和生活服務,享受健康生活。
課標內容:(1)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中,涉及到“具有世界眼光”;(2)在“能力”目標中,涉及到“能夠逐步掌握和不斷提高搜集、處理、運用社會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學會獨立思考,提出疑問和進行反思”;“初步認識和理解社會生活的復雜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斷和辨別是非的能力,能夠負責任地做出選擇”;“能夠理解法律的規定及其意義,理解學校及社會生活中的必要規則,能遵紀守法,初步具備尋求法律保護的能力”;(3)在知識目標中,涉及到“了解我和社會的道德規范”。
二、達標訓練
(一)單項選擇題
1.以下是對于網絡交往的看法,其中不正確的是( )
A.網絡交往超越了空間的限制,實現了古人“天涯若比鄰”的夢想
B.網絡交往為人們提供了平等交往、廣泛聯絡、自由活動的平臺
C.網絡交往就是網絡聊天
D.網絡交往可以突破現實交往中的社會角色限制
2.小明最近迷上了網絡,他一上網就忘了自己生活中的種種不愉快,而下網后卻不愿意和同學交往,感到失落和不安。你認為他( )
A.不屬于上網成癮
B.已經成為網絡的主人
C.正確地利用了網絡資源
D.癡迷于網絡世界可能與小明自身的某些心理因素有關
3.小匯在上計算機課的時候,登錄到學校的網上論壇,發現論壇上有個網名“搗蛋鬼”的學生用很難聽的話攻擊小匯所在的班級,小匯一氣之下,回罵了“搗蛋鬼”。你認為( )
A.小匯做得對,這是愛護班級的表現
B.應該反擊,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C.在網絡上也應講究語言文明,遵循道德規則
D.他們遵守了網絡道德準則
4.右圖反映的問題,表明( )
①網絡交往對象具有虛擬性
②網絡交往對象具有間接性
③網絡交往對象具有隱蔽性
④網絡交往對象具有真實性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二)是非判斷題
1.網絡生活很豐富,網絡交往很誘人,所以任何人上網都會成癮。( )
2.網絡交往和現實交往都需要遵守道德和法律。( )
3.在互聯網上,我們要盡可能地瀏覽、尋找有用信息,來開闊視野,放松心情,學習新知。( )
(三)案例分析題
1.多人玩的MUD多用戶在線游戲,一方總想戰勝對方,但往往難以獲得勝利,此時,好勝心受到挑戰,便花去大量時間千方百計謀求戰勝對方的良策妙計。在模擬打斗游戲中,通過游戲,能不斷滿足自己的征服欲望。有些游戲還設有某種獎勵,使你會一遍又一遍重復這種游戲,以便獲得那微不足道的獎勵。
(1)你是否玩過網絡游戲?對你的學習和生活有什么影響嗎?
(2)你在網絡游戲中扮演什么角色?每周花費你多少時間?(如果你沒有參加網絡游戲,本題可不作答)
(3)你如何看待網絡游戲?(提示: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
2.小梅是初二的學生,平時總是沉默寡言。最近,她在感情方面遇到了煩心的事,想告訴朋友,又擔心朋友不能為自己保密,于是她選擇了網絡。因為在網上可以不公開自己的真實姓名和地址,不必擔心對方會泄露自己的秘密,思想上沒有什么負擔,可以進行真實的對話。
(1)你認為網絡交友可能對小梅有哪些幫助?
(2)你認為網絡交友可能對小梅有哪些危害?
(3)你對小梅的做法有哪些話要說呢?
3.由民盟北京市委組織的《網絡游戲與未成年人教育》調查報告顯示,目前,北京市近22萬中學生在玩網絡游戲,而中學生上網成癮者比例達14.8%(初中11.8%,高中15.97%)。
作為中學生的你,如何看待上述問題?
三、綜合能力訓練
(一)單項選擇題
1.趙澈所在初二(7)班準備舉行一次辯論賽,辯題是“網絡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作為本場比賽的主持人,你認為下列哪句話不準確( )
A.網絡的應用是一把雙刃劍,有利有弊
B.網絡為我們了解時事、學習知識、與人溝通、休閑娛樂提供了便捷的條件
C.網絡上存在大量無聊信息和不良誘惑,網絡就是一個惡魔
D.我們要以健康的心態把網絡作為生活的補充
2.小民在學習了本課后,與小帆探討“網絡交往與現實交往”的問題。你認為正確的是( )
A.網絡交往與現實交往一樣,沒有任何區別
B.網絡交往只要遵守法律就行了,而現實交往還需要受道德的約束
C.網絡交往與現實交往有很大的區別,所以它們沒有共同的規則
D.網絡交往和現實交往都需要道德和法律的約束
3.網絡交往的對象看不見、摸不著,我們在網絡交往時,應該( )
A.網友的要求都可以無條件接受
B.為了保護自己不受到傷害,我們要用完全的假話去欺騙網友
C.要有安全防范意識,學會自我保護
D.可以隨心所欲
4.網絡使大量的信息得以快速傳播,為我們了解時事、學習知識、與人溝通等提供了便捷的條件,這說明網絡交往有諸多益處。如( )
①開闊我們的眼界②學習了解新的知識③工作、學習之余放松心情④可以結交新的朋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5.某初中生小勇經常在網吧瀏覽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嚴重影響了學習。對這一案例的理解,正確的有( )
①小勇缺乏自我保護意識②小勇的行為違反了《義務教育法》的有關規定③網吧老板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的有關規定④小勇有上網吧的自由,但瀏覽不健康信息的行為是不對的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④ D.②③④
6.初二學生小明迷上網絡游戲。一天中午,班主任聽說他正在一個網吧中“激戰”,就把他叫出來進行批評。此時,小明同學發表了如下看法,其中正確的是( )
A.上網是我的自由,別人無權干涉
B.在網絡時代,不玩網絡游戲就會落伍
C.上網沒有錯誤,關鍵是什么時間上網,上網都做些什么
D.在課余時間上網,就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二)案例分析題
1.2004年4月中旬,湖南省新化縣三所學校的幾名女學生,由于在網上交友不慎,相繼失蹤。其中,一名初二學生在被拐騙途中僥幸逃脫,向其父母和親朋講述了被拐騙和遭受恐嚇的經歷:4月16日下午放學后,四名14歲左右的學生背著書包剛走出校門,幾名以前和她們上網聊過天的少年便找她們出去兜風,一兜就兜到了鄰近的冷水江市。之后把她們帶到湖南邵陽、婁底、長沙、深圳(其中一名女孩在邵陽逃脫),輾轉幾千里后,把她們帶到了海南。4月28日凌晨,湖南警方星夜出擊,三名被成功解救。據湖南警方介紹,當地被拐騙的女中學生已超過十人,全部是初中學生。
結合材料,請你談談在網絡交往中怎樣進行自我保護。
2.2004年3月31日上午9時33分,重慶市沙坪壩回龍壩鎮中學兩名初一男生因連續通宵上網后疲憊不堪,坐在鐵軌上熟睡時,被疾馳而過的火車軋死。與他們同在一起的另一男生被火車驚醒,僥幸逃命。這名僥幸逃脫的男生是回龍壩鎮中學初一(5)班的學生,14歲。據他回憶,兩名被火車軋死的男生與他同齡,一名男生從星期一起連續三個通宵在網吧上網,另一名男生也在網吧連續“泡”了兩個通宵。這段時間,他們一直玩網絡游戲。
(1)過分沉迷于網絡,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負面影響?
(2)如何處理玩網絡游戲與學習的關系?
四、拓展訓練題
(一)案例分析題
基于Internet2的應用正顯示出前所未有的魅力。利用通過Internet2網絡實現的高清晰視頻會議技術,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平夏斯·祖克曼能夠以實時高保真音效和高清晰視頻對遠在地球另一邊的學生進行輔導。雖然通過網絡來進行遠程教育七八年前就不算新鮮,但要想把音樂演奏課上的關鍵元素,比如聲音、節奏、表情、動作等準確、實時地傳送,在高帶寬、低反應時間的Internet2問世之前,絕對是不可能的。像曼哈頓音樂學院這樣的例子還有許多,目前利用該網絡的遠程醫療和遠程天文學應用也在開發中。
關于互聯網的好處,你還能說出更多嗎?
(二)活動設計
正確對待網絡文化
活動目的:幫助學生辨別上網的利與弊,做出對待網絡的正確選擇。
活動過程:
步驟一:教師提供背景材料。
某中學初三學生方某,迷戀網吧,搜尋、兇殺等信息,導致精神萎靡,無心學習。一次,他連續三個晚上長時間上網,導致頭發一下子變白……
北京鬧“非典”期間,初三學生李甲利用“空中課堂”與老師和同學交流、學習,功課一點都沒有耽誤。
步驟二:(1)全班同學分成兩組,結合方某和李甲的事例,討論上網對中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好處與壞處,在討論的基礎上,交流發揮網絡積極作用、避免受網毒侵害的具體有效的方法;(2)結合本班同學的實際情況,就如何有效利用網絡、抵制網毒誘惑定出必要規則。
(三)課后收獲
本課我的收獲:
五、課外探究
讀右圖,回答問題:
(1)中學生應如何在網絡交往中學會自我保護?
(2)辨析:網絡交往是自由的,不受約束。
(3)青少年應如何做到文明上網?
(4)你如何看待網絡黑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