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健康的分類,亞健康的分類有哪些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對健康的關注也由單純地關注“是否患有疾病”過渡到關注“全面的生理、心理、社會多層級健康狀況”。
圖片來自網絡
20世紀80年代,蘇聯科學家首次提出:人體除健康和疾病狀態外,還存在一種既非健康亦非患病的中間狀態,我國學者將其稱為“亞健康狀態”。
亞健康狀態通常以疲勞、精神不振等特征為主要的不健康表現,人體能夠明顯感覺到不健康,也可能具有一些疾病的臨床表現,但沒有達到現代醫學對疾病的診斷標準。因此現代醫學也將亞健康稱為“慢性疲勞綜合征”。
圖片來自網絡
中醫學則將亞健康稱為“未病”,我國古代將“疾”定義為不易覺察的小病,如果發展到可見的程度則為“病”,這種患“疾”的狀態即亞健康。
圖片來自網絡
一、亞健康的分類
世界衛生組織的一項預測性調查顯示,全球符合健康標準的人群僅占5%,患病人群約占20%,這兩者之間的亞健康人群占比達75%。其中亞健康狀態又可分為:輕微亞健康、亞健康和嚴重亞健康。
圖片來自網絡
輕微亞健康屬于輕度的身心失調,和健康之間的界限比較模糊,及時調整后較易恢復健康狀態。主要表現為疲勞、失眠、胃口差、情緒不穩定等。
亞健康的人群占比約為30%,且40歲以上人群亞健康比例陡增。該狀態潛伏著向疾病發展的高度可能,主要表現為身心失調癥狀持續2個月以上,綜合表現為活力、反應力和適應力的減退,常常伴有慢性咽痛、精力不濟、反復感冒的癥狀。
圖片來自網絡
嚴重亞健康是介于潛臨床和疾病間的狀態,和疾病狀態也沒有明確界限。這時候身體已經產生了病變,只是癥狀還不明顯或者還沒有達到臨床診斷標準,尤其需要予以足夠的重視。
二、亞健康狀態的危害
大部分亞健康狀態人群會有身體不太舒服,心理不寧,情感不太如意,行為易于失當的體驗。
雖然沒有診斷出明確疾病,一般沒有生命危險,但如不及時糾正亞健康人群精神活動和適應能力下降的情況,非常容易進展為身心疾病狀態。
例如身體出現偏高的血壓、血脂、血糖等可能發展為代謝綜合征,進而導致各種心腦血管疾病。心理的亞健康還可能引起抑郁癥。
圖片來自網絡
此外亞健康狀態人群在出現體力或腦力過度透支,在熬夜和情緒劇烈波動等應激狀態下,更容易導致心臟負擔過重,甚至引發極為嚴重的后果。
三、亞健康的評估方法
迄今為止,學術界對亞健康的評估方法尚無統一標準,主要的評估方法有癥狀標準診斷法、量表評估法和生理生活指標診斷法,這些方法也有優劣。
圖片來自網絡
癥狀標準診斷法即采用專家咨詢法制定亞健康狀態相關癥狀的診斷標準,由醫生或研究人員依此標準進行判斷。診斷癥狀均以軀體和心理癥狀為主,但由于亞健康狀態者以自覺不適為主,受多方面影響,缺乏可明確定量的客觀信息。
量表評估法根據事先設計的等級評價量表來對被評價者進行評價。把自覺癥狀按照一定規則進行量化測量,從得到的數據來判斷亞健康嚴重程度,能夠相對客觀反映主觀感覺性指標。但目前尚無業內公認的評定量表。
圖片來自網絡
生理生活指標診斷法: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用于疾病診治的設備、儀器,也逐漸用于亞健康狀態的檢測和評估。生理生化指標量化檢測直觀、準確,可有效避免了人為因素影響。但如何在正常值范圍內區分健康和亞健康人群仍是亟待解決的難題。
鑒于亞健康是一種生理功能異常或衰退狀態,與中醫學“未病”中的“欲病”狀態較為接近。因此近年來也出現了一些中醫診斷評估方法,如中醫四診模擬檢測、觀指甲、舌、面測亞健康等。
圖片來自網絡
四、如何調整亞健康狀態
不論是什么類型的亞健康狀態,都需明確,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最好的處方是知識,平時應多關注自身的健康狀態,出現問題及時調整。
圖片來自網絡
通常對于軀體亞健康,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人體免疫功能的下降,因此調整它應該從提高自身免疫力著手,日常生活注意均衡飲食、勞逸結合、作息規律、適度鍛煉、盡量限酒。
圖片來自網絡
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精神支柱,心理亞健康也可能引起軀體亞健康。對于心理亞健康的調整,建議調整心態、控制情緒,悅納自我、接受他人,盡量避免大喜大悲、積極的工作和學習。
關于亞健康的知識,您了解了嗎?
如果您對我們的內容感興趣,請點贊關注鼓勵,我們將繼續帶來精彩內容。
參考文獻:[1] 亞健康狀態常用評估方法, 中華中醫藥學刊,2011, 29(4), 707-709. [2] 中國大學MOOC,藥物與健康(什么是亞健康),浙江大學.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