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健康;家幸福卡的荷葉健康
視頻加載中...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蔡依瑩 澳門報道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支持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日前印發,提出大力支持發展中醫藥澳門品牌工業,加快發展以中醫藥研發制造為切入點的大健康產業,推動中醫藥“澳門注冊+橫琴生產”模式。
“隨著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下稱“橫琴深合區”)的掛牌,從事中藥研發的企業因為澳門和橫琴的聯動而(聯系)更加緊密。琴澳兩地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珠海橫琴澳葉健康科技公司董事長、澳門大學中藥學博士倪靜云在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政策支持對企業具有很強的吸引力,無疑為從事中藥研發的企業注射一劑強心劑, “澳門注冊+橫琴生產”模式將孕育產業新機遇,也將為中醫藥產業粵澳協同拓寬路徑。
南方財經:關于中醫藥“澳門注冊+橫琴生產”模式,兩地各自具備什么優勢進行資源整合?
倪靜云:今年《中藥藥事活動及中成藥注冊法》的成功出臺,無疑為從事中藥研發的企業注射一針強心劑,為將來轉化成藥品落地生根提供很好的政策依據。如果沒有非常好的注冊路徑和監管體系,產業發展其實是無從談起的。
這一政策的出臺,使得產品在澳門注冊申報有法可依。澳門注冊的優勢在于,澳門在“一國兩制”下有自己的制度和銜接,是很好的轉換平臺。但澳門在產業發展當中也面臨著產能不足,特別是藥廠要符合《藥物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的生產條件,但澳門由于面積限制,不具備生產條件和更加多樣化的生產線。橫琴有著廣闊的土地空間,正好為生產這部分做配套。在澳門注冊,可以根據《中藥藥事活動及中成藥注冊法》去申報,來澳門落地,同時橫琴的產能可以解決生產的配套問題。
加快中藥人才培養南方財經:澳門應該從哪些方面著手,做好相關人才的培養?
倪靜云:我覺得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其實是要多元化,多層次,不能是單一口徑。比如說科研型人才,以支撐產業發展的基礎研究和重大創新領域為主,應該是關注和緊隨國際前沿和研究熱點方向,需要去關注一些交叉學科的發展,通過跨學科的科研團隊去聯合研究,真正去做一些開創性的研究課題;產業技術人才,則是需要具備產業鏈相應環節所需要的核心技能,需要了解產業發展的趨勢和實際需求,同時又專注特定的技術點,具備動手能力解決實際的問題。
在中藥產業里,澳門的高等院校培養體系近年來是蓬勃發展的,有很多引進和本土培養的杰出人才代表,但在其他不同層次人才方面還有些缺乏。比如說,藥品生產企業中專注于工藝開發、質量檢驗的人才就面臨不足,這是介于研發和產業應用的應用型人才。還有一些熟悉各國藥事監管法規、富有藥品注冊經驗的人才,以及了解營銷渠道、擅長營銷管理的人才等,這些都相對缺乏。培養科研人才、技術骨干、營銷和管理等不同類型的人才,才能解決產業發展所需要的人力資源,去促進產業的發展。
建議澳門要注重產業人才定位和培養體系之間的關聯。我認為,將來還需要加強培養這類人才,特別是提供更多機會讓他們能夠在產業環境中鍛煉。澳門的快速發展,需要思路更開放的復合型人才。產業發展其實不是單一維度的事,除了研發制造,還有營銷,包括整個的推廣,是多元化綜合的發展過程。澳門的青年人才應多關注外界的變化,緊跟時代發展的脈搏,不再局限于所學的專業,還需要有更加開放的思維去行業中學習成長,在日新月異的發展環境去積極適應變化。
南方財經:是哪些因素讓您選擇在橫琴創業?
倪靜云: 隨著橫琴深合區的掛牌,澳門和橫琴聯動更加緊密。首先,橫琴有著不可替代的區位優勢,它既有國際化的視野,可以通過澳門與海外特別是葡語國家有更緊密的聯系,也能夠背靠內地,獲取更多中醫藥發展所需要的藥材資源和人才、項目等創新要素。第二是橫琴特有的政策優勢,特別是“澳門注冊加橫琴生產”聯動,不僅體現澳門特色,同時也彰顯橫琴特色,能夠把澳門和橫琴的優勢結合起來。第三,粵澳合作中醫藥產業園是打造大灣區中醫藥創新高地的重要平臺,這里有很好的產業配套,還能與內地監管部門、行業專家、龍頭企業等有很多的互動交流機會,能得到充分的行業信息和資訊。現在園區引進200多家企業,初步形成產業集群效應,企業與企業之間也可以合作互補,資源共享。我覺得這是橫琴不可替代的優勢,所以我考慮在橫琴發展。
此外,產業園已經搭建起從研發到檢測到生產全鏈條的公共服務平臺,對我們初創型的企業也很重要,我們可以共享公共平臺的儀器設備等設施,避免硬件重復投入浪費,能夠更好地把資金聚焦在我們的科研項目和人才引進上。我認為橫琴深合區成立后的很多優惠政策,對我們企業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例如澳人澳稅,吸引澳門人才到橫琴工作;場地補貼,能減輕初創企業的資金壓力;各種人才政策,能全面覆蓋到不同層次的人才,對解決企業招聘員工和引進人才有所幫助。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支持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針對不同研發階段的中藥研發和大健康產品都有補貼和支持,對創新研發類科技企業來說,很有吸引力,是實際的支持。 轉眼來橫琴已經七年,七年時間里我切身感受著橫琴的發展和變化。眼下,產業園已經形成良好的產業氛圍和集群效應,為企業科研工作提供了優越的條件和多樣化的專業服務,對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提供投融資、創業輔導、合作資源對接、市場渠道、國際注冊和貿易等全方位的支持,這些在企業發展過程中都是非常需要的幫助。
打通從科研到產業化最后一公里南方財經:依托高校,如何更好進行產學研合作?請結合您的經歷分享一下。
倪靜云:在產品轉化中,每一個研發單元都不可能涵蓋整個鏈條上所有環節,需要通過外部資源合作研發去解決。高校匯集了80%的創新資源,具有人才、設備、實驗條件等非常多的優勢,在基礎研究方面具有深厚的科研積累,產學研合作也被國內外大量的實踐證明是非常高效的研發模式。
我們初創企業一方面需要自主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核心技術壁壘的項目,但是周期相對較長,另一方面,企業需要生存和發展,也需要能夠快速落地的產品。我們就通過與高校合作,依托高校良好的研究基礎,在高校離產業化還有一定距離的情況下,把高校的研發成果通過我們的研發和轉化能力,快速把它變成產品,打通從科研到產業化最后一公里。高校的科研條件,也彌補了我們的不足和短板,例如,我們需要做動物水平的功效驗證和機理機制研究,但是目前沒有動物模型和實驗條件,我們就與福建中醫藥科學院攜手,通過他們的動物實驗平臺,把我們前期開發的產品進行功效驗證,輸出可靠量效關系研究數據,為后續的研發提供思路和實驗數據支撐,也把他們一些做完系統研究、具有市場前景的項目進一步進行產品路徑規劃和工藝優化。
統籌:于曉娜
監制:施詩
記者:蔡依瑩
編輯:和佳
設計:廖苑妮
實習記者:沈子昂 曾思維 許文然 李孝仁
新媒體統籌:丁青云 曾婷芳 賴禧 黃達迅
海外運營監制: 黃燕淑
海外運營編輯: 張然 唐雙艷 吳婉婕
海外商務合作: 黃子豪
出品: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