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心理健康案例—小學心理健康案例分析100例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上健康,不久前有人預言,心理疾病將是21世紀之患。小學生作為21世紀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的心理健康將直接影響著國家的昌盛、民族的振興,讓孩子們掌握文化知識的同時讓他們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是我們教育者們神圣的職責。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下面是一個典型的小學生行為障礙的案例,通過對該生的行為糾正,探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方法。
一、輔導對象基本情況
陳昊,男,9歲,四年級學生。學習成績很差,智力一般,性格倔強,具有逆反心理十分嚴重。在學校,仗著自己有點氣力,經常欺負同學,對同學敲敲打打上課總不遵從課堂紀律,影響老師教學,影響同學學習。課堂上經常吃東西,做小動作。平常不愛衛生,隨地吐痰,愛吃垃圾食品,不分場合的吃,吃完的垃圾袋亂丟,同學們都不喜歡他,都不愿與他一起玩耍。任科任老師和學生經常向班主任告他的狀。
二、問題彰顯及求助
陳昊身上表現出的這些不良行為、習慣,問題出現后與家長交流的過程中,家長總是為孩子的這些不良行為尋找各種理由,以敷衍式的態度對待班主任。比如陳昊打同學,家長會說:“我做事忙,沒那么多精力管他,回家我會告訴他不許打別人的。作業完不成詢問原因時,家長就說:“他告訴我們他做完了!”
根據心理學的有關知識,可以判斷這位學生的這種行為屬于心理學中的行為障礙。學生心理障礙包括軀體障礙、情感障礙和行為障礙。小學生行為障礙是指在學校和家庭日常生活中,因適應不良、自我調節困難、缺乏適當的指導和幫助以及在一定的外界誘因影響下所產生的行為問題。主要包括不良習慣、多動癥、依賴行為、退縮行為、攻擊行為、品德行為等。
在本案例中,此學生是家中父母對他教育方法不當,小時候就養成了很多不好的習慣,有求必應,以自我為中心,自制能力較差,發展成為所謂的問題學生。直到有一次,陳昊課間把他的同桌打傷。對方家長找到學校,要求班主任安排其孩子不要和陳昊坐。當班主任當著陳昊父母的面給陳昊編位置的時候,沒有一個學生愿意跟他坐。有的說他喜歡打人,有的說不愛衛生,有的說他總是影響別人的學習,有的說他亂拿別人的東西,有的說他學習不好!聽到這些陳昊的父母臉色很難看意識到了他孩子的問題。并由衷地希望得到老師的幫助,共同幫助孩子改正不良習慣,讓孩子學會與同學和平相處。
三、對輔導對象行為的評估與診斷
通過留心觀察分析,我發現陳昊的行為主要表現在:性格方面以自我為中心,常常在欺負別人的過程中體會“成功”和“強者”的感覺,愛狡辯、撒謊,不承認自己的錯誤;勞動方面意識淡薄,衛生習慣不好;學習方面興趣不濃、源于其基礎不好,已經到了跟不上的程度,聽不懂老師的講課。他說欺負同學,可以讓同學怕他,說明他打架厲害!
究其根本原因:我認為是孩子有一定向上心,但長期因父母關心過少,無人照管,使自己形成了許多不良習慣,在學習、衛生等各方面都表現不出優勢,使他有了一定的自卑感。但又想在同學們中建立威信,于是只有選擇自己的“強項”。那就是欺負別人,隨意打罵別人及建立自己的“強者形象”和得到關注的辦法和途徑。
而形成這種狀況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祖輩的寵愛。通過跟家長談話,我了解到其父母整天忙于工作,從小都是爺爺奶奶帶,祖輩對其比寵愛,不管陳昊要求是否合理,只要孩子開口:“我要……”祖輩總是有求必應。
2.發現問題晚。父母工作忙,沒時間管孩子,所以未能及時發現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而當他們發現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時,問題已經很嚴重了。
3.家庭的教育方式存在嚴重偏差。他們對陳昊的期望值很高。但教育方式簡單粗暴,經常大聲呵斥、嚴厲批評。家庭教育觀念的不科學和嚴重偏差導致了他的這些不良的行為習慣未能從根本上改變,久而久之他的這些問題就越來越難以改正。
4.集體的排斥。同學歧視的目光,老師嚴厲的批評導致了他對學習的厭惡,對集體的遠離,漸漸地他對自己也失去信心。不能被他所向往的群體接納,不能得到正常的伙伴之間的交往,內心的感受是可想而知。
5.教師的放任。采訪他歷任的班主任,都說對他這種學生已經很難轉變。都采取放任自流的態度。
四、輔導的目標及方案
作為教師,只有給予孩子相應的幫助和心理疏導,才能促使他在心理上能逐步健康,成績能不斷提高,能力不斷加強。古希臘醫學家希波克拉底曾說過:“了解什么樣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個人得了什么樣的病更為重要。”了解了他的心理特點及其成因后,我們必須有針對性地加強對他的心理建設,加強對他的心理監護,使他的心理健康發展,樹立信心,從本質上轉化他,才能進一步提高教育實效。
我多次與陳昊家長交流和溝通,告知家長這種心理和不良行為是是完全可以矯正的。但需要家長的配合,同時孩子的轉化也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我們的目標是:讓孩子建立自信、認識自己的優點,發現自己的長處。體會把欺負他人的手段轉變為幫助他人的力量。使其弱化以自我為中心,以不良行為博取關注的心理。明確想得到他人尊重和認可的唯一方法就是做一個健康、快樂、尊重別人的人。
具體輔導方案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重視培養孩子健康向上的興趣和愛好。針對他有力氣,多叫他為班級做點事情,然后大加表揚他,讓他心里感覺到老師的認可,轉表其他同學對他的態度,是他在其他同學那建立全新的好的印象。
2.老師在此時要比以往給予其更多的關注,要讓他感到老師可近可親、值得信賴。因為親其師,才能信其道。
3.要創建良好的班集體,關注該生,盡可能的發現他的閃光點,幫助其樹立自信。多參加各項活動從而使其獲得成就感。恢復與學生的正常人際關系。
4.父母多和他交流,多鼓勵他:相信自己,你能行!
五、輔導的過程
針對陳昊的性格特點,我制定了以下具體的輔導措施:
1.學校環境的干預。
① 調整座位。由于他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任何視覺或聽覺的信號都會轉移他的注意力。所以我選擇了上課比較遵守紀律的同學坐在他的旁邊和前后。并且讓他坐在教室的前邊,這樣我可以經常注意他,并針對其不良的行為采取措施,當他分心時可以及時提醒他。
② 改變教學方式。采用靈活、有趣、快樂的教學方式授課,爭取每節課都能有讓他發言的機會,努力把他帶到課堂中來,不讓他的注意力游離于課堂之外。
③ 對學習的期望:選擇適宜的學習目標,降低期望值,找出適合他的學習方法,盡量減輕他的作業量,減輕學習負擔,加強對其學習技能的培訓,如精確做作業的能力、仔細檢查的能力等。
2.家庭管理的干預。
我及時與其家長聯系,相互配合,共同商討干預方案。要求家長要全面、客觀了解孩子的情況,保持平常心,為孩子選擇適宜的學習目標,不要提過高的要求。另外向其家長提供一些好的教育方法,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不是日復一日地陪在孩子身邊做作業。
3.行為矯正。
對于陳昊的心理輔導僅靠一般的教育是不夠的,還要針對其情況對其行為進行矯正。對于陳昊我主要采用了兩種矯正方法。
①陽性強化法:其目的是通過獎賞、鼓勵等方式使某種行為得以持續,其適用于治療多動、學習困難等。在應用陽性強化法前我首先確定要改變他的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因為注意力不集中將會導致其學習障礙。重點幫助他養成認真聽講的習慣,同時當他認真聽講時,立即給予陽性強化,例如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表揚他,由于對他及時進行獎勵,讓他感到了愉快和滿足,每次上課他都會有所期待,盡量克制自己,希望得到我的表揚。偶爾有分心的時候,只要看到我在看他,他馬上會有所收斂。
②追蹤輔導。每兩周作一次個別談話,鼓勵他友愛同學、尊重老師、專心讀書,協助其養成良好的習慣。
六、心理健康輔導效果評估
經過一段時間的師生共同努力,這個男孩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平時在和同學的交往中,能主動退讓,比較在乎同學和老師對他的評價,家長也反映他在家能做一些簡單的家務事,不會想要什么就非得到不可,脾氣也有所收斂。他從一個令人討厭的孩子,成為班級中受人歡迎的一員。他能按時完成作業,改變了以前與同學相處時毫不在乎的態度,和同學友好相處,不隨便打人,積極為集體做事,上學期期末考試中,也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我相信通過今后的努力,陳昊一定會變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