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壹號;健康壹號果醋
開學在即,家長們還是比較關心神獸們健康成長情況的。
01
兒童的健康成長需要管理,第一步就是身高管理,兒童的生長發育是有規律的,每一個家長都應重視準確給孩子測量身高,以便早期發現問題。嬰兒一般足月出生時身長50厘米,小于47厘米則提示有宮內生長遲緩;生后第一年增長25厘米,第2年增長10-12厘米,第3年至青春期開始生長速度為每年平均5-7厘米,青春期每年增長8-12厘米,持續2-3年。一般3歲以前每年生長小于7厘米,3歲到青春期以前每年生長小于5厘米,青春期每年生長小于6.5厘米時,就認為生長速度減慢。
02
調查發現,71%的男生和77%的女生對自己的身高不滿意,90%的父母希望子女的身高超過自己。可見,理想身高是孩子和家長的共同愿望。身高不僅是孩子生長發育的晴雨表,還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身體素質,家庭教育水平等。
但很多父母對孩子的身高存在認識誤區。
●97%的家長不知道孩子生長發育的基本規律;
●98.4%的家長沒有意識到孩子的生長遲緩可能與疾病相關;
●30%的家長在孩子生長遲緩時盲目等待,固守“晚長”老觀念;
●65%的家長在孩子身高偏矮時,會考慮使用增高保健品等,甚至盲目進補……
在實際生活中也有很多家長存在“父母高孩子一定高”、“小時候長得快大了肯定不得矮”、“二十三竄一竄”等錯誤觀念,往往耽誤了孩子的最佳身高干預時間,有的甚至造成終生遺憾。
03
據統計,國內只有20%的家長會經常過問孩子的身高,并進行檢測和記錄,大多數家長不知道身高是可預測、可干預的。相比之下,不少西方發達國家則把兒童“身高管理”納入家庭日常醫療健康體系中,融入每天的生活中;通過預測孩子最終的身高,在其成年前,從營養、鍛煉、睡眠時間上做出有針對性的計劃,幫孩子規劃和掌握身高發育。
04
中華醫學會兒童內分泌學組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兒童矮身材發生率約為3%,3-15歲需要治療的矮小患兒高達700萬人,大多數矮小兒童會產生各種心理和行為障礙。如何科學管理孩子的身高,各位家長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1
定期監測身高
通過對孩子的身高進行定期監測,做出科學預測,了解生長發育趨勢。家長可以每個月給孩子測量一次身高,并記錄下來,每年制作一個身高曲線圖。孩子身高的增長不是勻速的,但如果出現長時間停滯,最好去正規醫院兒科咨詢。一些醫院兒科有專門的矮小門診,可以預測孩子的最終身高和期望身高的目標差,并不斷跟蹤,進行有針對性的干預。
2
做好基礎營養
幫孩子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尤其要保障蛋白質(動物蛋白)、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的攝入量。優質蛋白為長高提供物質基礎,鈣、磷、維生素D是骨骼生長的重要基礎,鋅、鐵、B族維生素等也對身體發育有益處。建議給孩子適量補充各種肉類、谷類及水果蔬菜。
除了基本營養以外,還可以給予適當劑量的伽馬氨基丁酸進行補充,也可有效促生長。
3
適時心理評估
比人矮一截會讓孩子自卑,家長要注意評估孩子的心理健康。如果孩子經常被同學欺負,對身高相關話題避而不談,家長就要及時詢問、安慰,必要時帶孩子去看看心理醫生。
4
保障睡眠質量和時間
晚上深睡眠時是生長激素分泌的高峰期,要保證孩子每晚有8~10小時的充足睡眠,晚上睡覺時間不晚于10點。
5
多做跳躍式運動
運動能促進孩子的骨骼、肌肉、關節和韌帶發育。家長要督促孩子每天進行20~40分鐘有氧運動,可以適當選擇籃球、排球、跳繩等。
05
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比同齡兒童矮半頭、一直坐班級第一排、一年長不到5厘米、八九歲就開始性發育...及時查明原因。
矮身材不僅直接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生存狀態和未來的人生質量,垂體瘤、甲狀腺功能低下等導致矮小的原因如果不及時查明、排除,也會對孩子的智力發育和健康造成嚴重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