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的理解、心理健康的理解 健康是指個體生理 心理
你的心理真的健康嗎?
側重個人心理健康的概念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文化因素的影響而不斷變化的。心理學家對心理健康的概念也有各自不同的理解。
什么是心理健康?我們認為所謂心理健康是指對于環境及周圍的人、事物能夠高效而愉快地適應。心理健康的人能保持平靜的情緒,敏銳的反應適應社會環境的行為和氣質。當前人們逐步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
衡量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么?
·1.具有正常的智力。智力正常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標準。正常的智力是一個人生活、學習、工作的最基本的心理條件。智力不是某種單一的心理成分而是人的觀察力、記憶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維能力以及實踐活動能力的綜合,是大腦活動整體功能的體現,其中思維能力是核心。
雖然目前還沒有非常完善的測定智力和全面衡量大腦功能的科學方法,但已有人發明出了具有相對科學性和實用性的國際公認的智力量表。比如由法國心理學家比奈和醫生西蒙(1908年)推出的比奈一西蒙智力量表,美國的韋克斯勒于1943年發明的智力測驗表等。
世界衛生組織規定,包括青少年和兒童在內的正常人其智商不能低于85(韋氏兒童智力量表規定智商不得低于80),這是智力正常的最低要求;若在70~79則屬智力缺陷亦為心理缺陷;低于70則屬于低能在心理疾病范疇;智商超過130為智力超常但亦屬心理健康范疇。
智力偏低的人很難適應正常的社會生活或完成正常的學習及工作任務。與同齡人的智力水平相比較是衡量一個人的智力發展水平的基本方法,可以及早發現和防止智力的畸形發展。對外界刺激的反應過于遲鈍或敏感,思維出現妄想、出現幻覺等都是智力不正常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