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健康中國;打造健康中國我能發揮什么作用
觀勢
本報記者 李海楠
日前,國務院印發《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全方位干預健康影響因素、維護全生命周期健康、防控重大疾病三大方面提出15項專項行動要求。與此同時,按照《意見》提出的“加強組織領導”的有關要求,國家層面成立的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制定印發《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以下簡稱《行動》)也同期發布,細化了《意見》提出的15個專項行動的目標、指標、任務和職責分工,同時肩負統籌指導各地區各相關部門加強協作,研究疾病的綜合防治策略,做好監測考核等任務。
為配合監測考核,國務院辦公廳還同期印發了《健康中國行動組織實施和考核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了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的工作機制、監測主體、考核主體、考核內容等,旨在進一步貫徹落實《意見》,完善健康中國建設推進協調機制,保障健康中國行動有效實施。
可見,有關部門針對健康中國連發三個政策文件,其目的就是要確保早在2016年10月印發實施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提出針對2030年乃至2050年一系列目標的加速兌現,值得一提的是,《綱要》首先明確的目標之一和時間節點,指向的正是即將到來的2020年,即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等一系列圍繞健康的具體目標。這些對于即將兌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中國而言至關重要。而包括《意見》《行動》《方案》在內的一系列政策內容的發布實施,更彰顯了國家層面瞄準2030年健康中國建設目標,提速布局,以期高效率、高質量地打造健康中國的決心。
15項專項任務凸顯健康理念轉變
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也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獲得了長足發展,但伴隨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居民生產生活方式和疾病譜不斷發生變化,這也為長期以來我國力圖實現并長期堅持的以治病為中心的健康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黨的十九大作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強調堅持預防為主,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預防控制重大疾病。加快推動從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
實際上,全民健康正是建設健康中國的根本目的。而實現全民健康,顯然需要動員全社會落實預防為主方針,不斷分層級實施健康中國行動戰略要求,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而這也正是《綱要》所明確要求的,也是《意見》《行動》《方案》三個文件所應該加以遵循的。當然,健康理念的轉變絕非是停留于政策呼吁層面,具體而言,《意見》從全方位干預健康影響因素、維護全生命周期健康、防控重大疾病三大方面提出15項專項行動要求,無疑將成為兌現《綱要》目標的有力抓手和有形載體。
根據《意見》,全方位干預健康影響因素包括實施健康知識普及行動、實施合理膳食行動、實施全民健身行動、實施控煙行動、實施心理健康促進行動、實施健康環境促進行動;維護全生命周期健康包括實施婦幼健康促進行動、實施中小學健康促進行動、實施職業健康保護行動、實施老年健康促進行動;防控重大疾病包括實施心腦血管疾病防治行動、實施癌癥防治行動、實施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防治行動、實施糖尿病防治行動、實施傳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動。
不難發現,15個具體任務覆蓋了居民日常的健康生活習慣,重點人群健康意識和具體行動,以及重特大疾病和常見病的預防與治療,可以說,《意見》寄望通過15項具體任務要求,事無巨細地營造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氛圍,這其中涉及具體的制度體系構建、相關健康產業投入以及圍繞醫療衛生藥品等健康服務和體系環境,以及民眾健康自律意識等多范疇的綜合推進,目的就是要切實讓《綱要》明確的健康中國戰略目標得到真正的貫徹。
全覆蓋和可持續左右健康中國戰略實施
綜合《意見》《行動》《方案》明確的一系列任務要求,《綱要》中提出的各個任務目標和時間節點,不難發現,不同于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更多著眼于體制機制層面存在的矛盾,健康中國戰略則更強調維護和促進民眾健康,旨在形成并提供覆蓋全生命周期、連續的健康服務。這正是《綱要》乃至后續促進其貫徹落實的《意見》《行動》《方案》共同追求的最終目標。
在各界輿論看來,一個普遍的認知是,《綱要》將有關健康中國建設的有關精神和政策立意集中到中長期的戰略實施中來,然而,短期內,健康中國戰略精神和要求仍只分散體現于各個專門規劃當中。顯然,截至現在,《意見》《行動》《方案》三個政策文件消除了坊間的這些疑慮。而具體到落實層面,一旦包括醫保體系在內的制度體系實現全覆蓋,如何確??沙掷m不間斷地提供高質量的醫療衛生和健康服務則顯得越來越重要。各界也普遍認為,備受矚目的健康產業無疑將肩負重任。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研究員魏際剛看來,近年來,隨著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一切改革舉措都試圖對接大健康戰略,旨在為健康中國戰略實施落子布局。他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特別強調,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離不開促進健康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他認為,需要根據健康產業特性和成長規律,形成有利于健康產業持續發展的體制機制。同時構建“權威、高效、審慎、包容、前瞻”的大健康監管體系,加強對健康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安全等監管,加強對從業人員資質及職業道德的規范。
當然,產業的布局和大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魏際剛認為,應加快培養健康市場需要的各類專業人才,完善學科教育和職業培訓體系。大力推動教育改革,構建圍繞大健康的高等學校學科教育體系、職業教育體系和社會培訓體系,優化專業設置,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和培訓質量。他強調,健康水平是社會進步的標志與人類文明的體現,將人們的健康理念與現代健康管理真正有機結合,才能不斷提升全體人民的健康認知,從而助力健康中國戰略目標的最終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