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健康教育論文;大學健康教育論文1500字
吳昌華(1932.1.17—2015.9.10 ), 男,漢族,生于河南省洛陽市,祖籍湖南省桃源縣人。1984年8月,加入中國。經自學考試,先后取得山東省高等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武漢同濟醫科大學健康教育專業。副主任醫師。山東省健康教育協會理事。山東省黃埔軍校同學會第二、第三屆理事,兼任德州市聯絡組副組長、組長。1949年9月,黃埔軍校第22期畢業,獲勤學學生獎章,被授予陸軍少尉軍銜。1950年1月,隨黃埔軍校起義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十八兵團。1950年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川西軍區教導團第四營十二連任文化教員。1950年12月,湖南省財貿干部訓練班學習,畢業后分配至常德行署工商局,先后任行政科科員(行政22級干部)、度量衡檢定所檢定員。1954年6月,任《新湖南報》常德記者站特邀財經通訊員。1962年8月起,先后任山東省濟南市黃委會山東黃河河務局財務處雇員、山東師范學院印刷廠雇員、山東省陵縣機械廠臨時工、山東大學教務處雇員、湖南省常德市商業局工礦科科員等。1980年7月,調陵縣衛生防疫站,先在陵縣衛生學校赤腳醫生提高班學習中專醫療技術半年,后任陵縣衛生防疫站宣傳教育股股長。曾榮獲山東省醫學科普優秀工作者、醫學科普優秀工作者,全縣模范員等稱號。《試論健康教育的模式》《健康教育大趨勢》等20余篇健康教育論文榮獲國家、省、市獎項。出版有《節海導游》《黃埔風云》《周恩來與黃埔軍?!贰兑晃豢諔鹄媳姆欠踩松贰妒劳馓以础返戎?,其中,《一位空戰老兵的非凡人生》榮獲首屆山東省泰山文藝獎報告文學一等獎。
“我與吳昌華交往多年,感情頗深。他謙和、寬厚、熱情、通達地待人處世,堪稱我的良師益友。我最敬佩他遭遇挫折仍頑強不息以及勤于學習、筆耕不輟的精神!歷經軍地多地多單位多職業的角色轉換以及勞改、“”等曲折經歷后,1980年7月,他終于成為陵縣衛生防疫站(現陵城區疾控中心)的一名‘長期工’。他有無窮的學習熱情和學習勁頭——1984年6月至1989年5月,即52歲到57歲,用了5年時間,先后參加了山東省高等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自學考試文學理論等9門課程的考試,獲得;1989年6月至1991年6月,即57歲到59歲,用了2年時間,在職學習武漢同濟醫科大學健康教育專業社會醫學等14門課程的學習,獲得。先后晉升主管醫師、副主任醫師,成為山東省健康教育協會理事?!对囌摻】到逃哪J健贰督】到逃筅厔荨返?0余篇健康教育論文榮獲國家、省、市獎項。他求學黃埔軍校,與其結下了不解之緣。1992年12月退休后,潛心從事文學創作,4年后,百花齊放,碩果累累——1997年2月至2010年底,即65至78歲14年間,先后創作出版了《節海導游》《黃埔風云》《周恩來與黃埔軍?!贰兑晃豢諔鹄媳姆欠踩松贰妒劳馓以础返裙灿?69萬字的著作。當時曾引起一波又一波轟動,‘陵縣’‘文學’‘吳昌華’成為炙手可熱的詞句……”
這是我2020年12月31日下午拜訪陵縣顏真卿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經理、陵城區第十三屆政協常委、吳昌華生前好友馬士青,采訪吳昌華的事跡時,馬士青一口氣說出的一大段話。
馬士青的工作室位于陵城區人民政府以東供銷商廈一樓。古色古香的櫥桌,琳瑯滿目的木雕、瓷器、書畫,濃郁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捧讀馬士青珍藏的吳昌華著作,在電腦上欣賞其積累多年的吳昌華文字、視頻資料,一位從未謀面的黃埔學員、醫學專家、文學大咖鮮活起來。
吳昌華是名副其實的黃埔世家子弟,其父吳起舞黃埔軍校4期畢業,是大陸最后一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四叔吳興琪是空軍機械學校畢業的大學生;小叔吳啟文是黃埔軍校17期畢業生;哥哥吳昌明是黃埔軍校24期學生;女兒吳爽,1995年畢業于湖南黃埔外國語學院。
抗日戰爭時期,吳昌華隨父親過著浪跡天涯的軍旅生活。1947年7月,在四川成都上黃埔中學高中一年級時,由父親保送到四川新都黃埔軍校預備班學習。預備班招收初中畢業的青少年,以學習高中文化為主,兼習軍官養成教育,文武兼備,為國家培養合格的陸軍預備軍官。學校駐地為川西佛教圣地寶光寺,同學800余人,被人們稱為“寶光寺八百羅漢”。1948年春,吳昌華在預備班畢業后,升入成都黃埔軍校22期步兵第3總隊學習。1949年9月,吳昌華從黃埔軍校22期畢業。在黃埔軍校學習的兩年多時間,吳昌華強健了體魄、豐富了知識,養成了動作敏捷、說話果斷、意志堅強的軍人作風。而此時,中國已經解放了大半個中國,他知道黃埔軍校已是日暮途窮,到了非變革不足以生存的地步。
1950年1月,吳昌華隨黃埔軍校起義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十八兵團,回歸人民懷抱。
20世紀50、60年代,吳昌華歷經運動,受到沖擊,但終究黨為他落實了政策。1980年,因照顧夫妻關系,吳昌華從常德市調到陵縣衛生防疫站。從此,與陵縣(陵城)結緣。
吳昌華是個從不服輸且干一行、學一行、精一行的人,經過不懈努力,學歷、職稱、論文、榮譽……樣樣收獲囊中。
沐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陽光雨露,吳昌華發揮自身特長,致力于黃埔軍校同學會的工作。1984年他加入黃埔軍校同學會后,從“天下黃埔是一家” 這個角度出發,與黃埔前輩老師、學長,同期同學及黃埔師弟、二代子女廣泛建立了書信聯系,尤其是港臺及旅美同學,他來信必復、聯絡感情,為統一祖國添磚加瓦的工作。
退休后,他以更充裕的時間和熱情,投入統戰及文學創作工作。1999年起,被選為山東省黃埔軍校同學會第二、三屆理事,兼任德州市聯絡組副組長、組長。他遵循“親愛精誠”的校訓,廣泛聯絡海內外黃埔同學,鴻雁傳書,建立感情,致力于祖國和平統一大業。2005年,被《山東黃埔》聘為編委,經常在《黃埔》《山東黃埔》等刊物發表文章,前后共有30多篇。2005年撰寫的《論黃埔同學會在促進祖國統一中的歷史使命》一文,榮獲山東省委統戰理論調研宣傳“四新工程” 理論研討成果優秀獎。2006年8月撰寫的論文《試論黃埔同學在反“”促統一中的特殊優勢》一文,被列為當年山東省統戰理論調研課題入選征文上報,在華東6省市統戰理論會上交流。
1988年8月,徐向前元帥為《黃埔》雜志題詞:“為黃埔同學立言,為祖國統一盡力。”這使吳昌華深受啟發,于1992年退休后萌發了為黃埔寫點什么的意愿。
吳昌華長方形的庭院整潔雅致,各色花卉競相開放、芳香四溢;居室內,除了桌椅,其余便是各種各樣書籍、文稿和筆錄之類。在這種溫馨而寧靜的環境里,他游刃有余、信手拈來,查閱史料、構思人物、描繪場景,由此,一部部鴻篇巨著從魯北小城飛往全國乃至世界各地。
1997年,吳昌華撰寫的46萬字的旅游工具書《節海導游》,由山東友誼出版社出版發行。此書成為旅游專業的必修課,內容豐富,365個改革開放后的新辦節日之背景資料盡收眼底。
2001年,他廣泛搜集資料、反復考證史實、摒棄史家偏見、仿照《水滸》章回小說體例撰寫了國共兩黨108位黃埔將帥叱咤風云、征戰沙場的傳奇故事——長篇紀實文學《黃埔風云》,全書93萬字,分上、下冊, 2002年2月由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此書位列國家圖書館“超星網”2002年度全國暢銷圖書前50名的排行榜。《黃埔》雜志于2006年至2009年精選其中54章連載,并在網上流傳。以文會友,吳昌華結識了許多新老黃埔學友,贈書還要搭上郵費,前后200多套書耗資5000多元,但他在所不惜、樂此不疲。
2005年8月,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吳昌華與黃埔同學王延周合作,王延周口述、吳昌華整理的32萬字長篇報告文學《一位空戰老兵的非凡人生》,由山東文聯主辦的大型文學雙月刊《時代文學》2005年第8期全文刊登。此書榮獲山東省委宣傳部2005年度報告文學特別獎;2008年12月,又榮獲山東省委、省政府頒發的泰山文藝獎報告文學一等獎。2009至2011年,在《黃埔》雜志連載,影響海內外,網絡上紛紛轉載,造成轟動效應。
2008年創作的以家史為素材的50萬字《世外桃源》,2010年出版,展現了神州大地波瀾壯闊的風云變幻。
2004年創作的48萬字名人傳記作品《周恩來與黃埔軍校》,幾經周折,2013年4月, 終于與臺灣凌零圖書出版社簽約……
2021年1月1日23:32初稿
2021年1月3日16:46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