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成都平臺,健康成都建設
來源:【四川日報-川觀新聞】
川觀新聞記者 魏馮
2月10日凌晨00:36,省婦幼保健院產科迎來龍年第一個新生命;2月14日,成都都江堰市中醫醫院“迎新春,送健康”義診服務醫療隊在都江堰市熊貓谷景區為游客提供義診咨詢、健康宣教服務……春節期間,全省超76萬人次醫務人員值守,守護健康不打烊。
不僅僅是節假日,回望過去一年,全省衛生健康系統一直用多種方式守護人民健康,推動全省衛生健康事業取得新成效:
摘得多塊國字號招牌——瀘州市、德陽市、南充市、宜賓市獲批第五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項目,自貢市獲批中央財政支持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我省還創建呼吸和共病全國重點實驗室、建成國家級婦幼保健特色???個。
實現多項全國領先——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績效獎勵資金連續4年居全國第一,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連續三年居全國前五;建成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51個、數量居全國第三;在川渝高竹新區啟用全國首個跨省共建共享獻血屋。
特別時刻打下多場硬仗——做好成都大運會期間賽事側、城市側和全省醫療保障;全面落實新冠病毒感染“乙類乙管”;聚焦呼吸道疾病醫療救治堵點難點,實施病人分類分級分層管理,滿足百姓就醫需求。
抓落實 重大部署“落地生根”
“可以互認,就不用重復檢查了!”不久前,綿陽市中心醫院一位患者帶著重慶一家醫院的右側膝關節磁共振平掃成像報告單前來就診。
“截至2023年底,川渝兩地291家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實現112項檢查檢驗結果互認197.32萬例次,為群眾節約就醫費用約1.93億元”“川渝電子健康卡‘掃碼就醫’覆蓋1800家醫療機構,累計跨省用卡超75萬人次”“健康中國川渝號系列健康列車開通”……1月9日至10日舉行的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衛生健康一體化發展聯席會議,介紹了過去一年的階段性成果。
川渝“健康圈”建設見行見效的同時,一項新探索邁出實質性步伐——啟動12個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先行市創建,重點圍繞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臨床重點專科建設、衛生信息化建設、健康產業建設等方面開展三年深度合作?!翱剖野l展有了新機遇,醫院專門為科室柔性引進人才,一系列新技術也相繼應用,泌尿外科微創手術占比明顯提高。”德陽市人民醫院泌尿外科相關負責人說。
還有更多豐碩實踐成果。一年來,四川深入實施健康四川18個專項行動,實施全省“十城百縣千鄉萬村”全域衛生創建行動,全省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同比增長1.5%;推動中醫藥強省建設,一年新增4家國家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實施推進傳統中醫診所惠民行動,全省所有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現中醫藥服務全覆蓋。
綜合醫改方面,省衛生健康委聯合5部門制定《四川省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八統一”管理指導意見》,在144個縣(市、區)創新推行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八統一”管理;出臺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試點工作方案,在14個市開展國家和省級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試點,推動集團內“六一體管理”“六協同共享”。
“健康中國川渝號”健康列車上,醫務工作者正在為群眾檢測血糖。吳婕 攝
促發展 衛生事業“提檔升級”
去年12月,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南充醫院(南充市中心醫院)的心血管病??坡撁顺闪?,聯盟由四川、重慶、云南、陜西、甘肅5省(市)的63家醫療機構組建,凝聚合力、持續服務多地人民群眾健康需求。北京安貞醫院心血管病專家團隊在南充開展義診活動也成為常態,南充人的家門口有了醫療“國家隊”。
醫學“高峰高原高地”建設持續深化。一年來,四川4市獲批第五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項目,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綜合類國家醫學中心項目可研報告通過國家衛生健康委評審,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四川省兒童醫院二期在眉山開工建設,“高原醫學四川省重點實驗室”獲批建設。
建設高地的同時也織密網底,多維度促進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健康發展。
創建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助力四川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建設。“創建為第二批省級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以來,我們增設胃鏡室、康復醫學科等20個科室,還新添胃腸鏡機、負壓救護車等設備?!毖虐彩杏瓿菂^上里鎮中心衛生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據省衛生健康委統計,2023年,四川新建135個次中心,累計建成302個。
加強標準化建設,提高基層服務能力。據省衛生健康委統計,國家“優質服務基層行”達到基本標準、推薦標準的基層醫療機構分別新增560家、120家,新創社區醫院40家,全省80%以上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達到標準。城鄉公共衛生網絡也更加完善,全省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100%實現法定傳染病信息自動交換等,村(居)民委員會公共衛生委員會覆蓋率達100%。
2023年9月18日至21日,“萬名醫護走基層”志愿服務暨第八屆“點亮一盞燈 照亮一家人”健康知識上高原活動在甘孜州舉行。彭宇 攝
借外力、聚合力,以志愿服務活動為切口,帶動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提升。2023年4月,全省啟動“萬名醫護走基層”志愿服務活動;2023年9月18日至21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四川大學華西第四醫院、四川省人民醫院等20余名專家“組團”進甘孜州理塘縣、得榮縣送科普送服務……截至去年底,四川已組織1萬余名志愿者參與志愿服務活動近萬場,直接服務群眾150萬余人次。
“全省醫務人員形成了整體聯動的合力、主動下沉到基層服務的氛圍和共識,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已成一種習慣。”“萬名醫護走基層”志愿服務總隊隊長、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常務副院長劉倫旭說。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胸外科主任蒲強(圖右)和胸外科五級專家沈誠(圖左)上班空隙通過“四川省互聯網總醫院”為民服務。彭宇 攝
惠民生 群眾健康“更有醫靠”
憑3日內復診免費掛號通知單,就可安排免費復診號,去年以來,成都、德陽、綿陽、廣元、瀘州等多地醫院實施“一號管三天”舉措。
這是省衛生健康委聚焦“診中”關鍵環節,指導各市州各醫療機構優化診療流程、提高健康服務能力的探索之一。
一年間,省衛生健康委調研組在多個市州、醫院開展現場走訪,著力解決一批基層所盼、群眾所想、發展所需的問題,實施健康惠民“三升四心”工程,聚焦“診前、診中、診后”3個環節全面提升診療、護理服務能力——
針對“診前”預約診療制度待完善問題,省衛生健康委指導全省80%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完善預約診療制度,開展分時段預約,推行檢查檢驗集中預約等多種預約模式,并根據檢查檢驗結果時間匹配復診號源,入院前完成術前檢查檢驗。例如,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上千檢查項目已實現線上集中預約,患者在手機端或自助機端便可進行“一鍵式”預約,瀘州市瀘縣人民醫院制定涵蓋院前、院中、院后的全流程閉環式預約就診機制,2023年醫院門診患者平均候診時間與2022年同期相比縮短10分鐘,候檢時間縮短22分鐘。
針對“診后”服務,選取部分地區和醫療機構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為患者提供延續性護理服務,推動大型醫院優質護理資源下沉。
積極保障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成都市溫江區萬春鎮中心衛生院組成“健康敲門小分隊”,開展一系列失能老年人“健康敲門行動”的常規醫療服務,為失能老年人提供醫藥處方、運動處方、膳食處方、康復處方“四張處方”。一年來,四川為902萬名老年人免費提供健康管理服務,為23.69萬名失能老年人免費提供上門健康服務。
2023年12月27日,成都市溫江區萬春鎮中心衛生院醫生劉紅和護士孫敏組成“健康敲門小分隊”敲開了楊瓊華老人的家門。魏馮 攝
婦幼服務“擴面延伸”。數據顯示,2023年,我省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分別連續7年、16年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我們啟動實施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免費篩查項目,超額完成百萬農村婦女免費‘兩癌’篩查民生實事,還實現省婦幼衛生信息平臺與省健康檔案云平臺69萬余條數據互通共享。”省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說。
數讀2023年四川衛生健康成績單
落實重大決策部署
●實施全省“十城百縣千鄉萬村”全域衛生創建行動
●與12個市簽訂委市共建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先行市戰略合作協議
●打造“健康中國川渝號”系列健康列車
●成立147個跨區域專科聯盟,統一11個“川渝通辦”事項辦事指南,291家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實現112項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川渝1824家醫療機構實現電子健康卡就醫“一碼通”
●在144個縣(市、區)創新推行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八統一”管理,在14個市開展國家和省級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試點
●全省所有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現中醫藥服務全覆蓋
完善服務體系建設
●創建呼吸和共病全國重點實驗室
●瀘州市、德陽市、南充市、宜賓市獲批第五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項目,累計獲批國家醫學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7個
●新建135個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
●省、市、縣疾病預防控制局全部掛牌
●新建成慢性病綜合防控省級示范區28個,實現21個市(州)全覆蓋
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實施健康惠民“三升四心”工程
●省互聯網總醫院上線試運行,成都、德陽、綿陽、瀘州等地試行“一次掛號管三天”“信用就醫”
●為902萬名老年人免費提供健康管理服務,23.69萬名失能老年人免費提供上門健康服務,建成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51個、數量居全國第三
●啟動實施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免費篩查項目,超額完成百萬農村婦女免費“兩癌”篩查民生實事
推動衛健事業發展
●深入開展“政務便民服務‘零跑腿’行動”,全省窗口共受理行政許可事項1.1萬件,好評率和按時辦結率均達100%
●創新開展“萬名醫護走基層”志愿服務活動,組織1萬余名志愿者參與志愿服務活動近萬場,直接服務群眾150萬余人次
●“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家人”健康知識上高原活動榮獲全國“三下鄉”活動示范項目
本文來自【四川日報-川觀新聞】,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