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與健康,熬夜健康證過的概率多少
睡眠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現代社會生活壓力激增,熬夜現象普遍存在,很多人常常不知不覺中玩著手機就到了深夜,說好要早睡的呢?熬夜不僅影響人體的睡眠質量,長期的壓力和睡眠質量低下也會引起諸多的焦慮情緒,導致疾病,這可不是危言聳聽,證據確鑿。
2019年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睡眠不足與人體DNA損傷有關,在這項研究中,選擇的對象是健康的醫生(醫生夜班多,整夜不睡是常有的事,很有代表性),對通宵工作的醫生和未通宵工作的醫生進行了血液樣本對比,結果顯示:通宵工作的醫生DNA修復基因表達更低,DNA斷裂更多,而DNA斷裂與癌癥、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僅僅一個晚上的睡眠不足,身體的反應卻如此驚人,你還要熬夜嗎?
2017年10月2日生理學和醫學獎由三個美國人獲得:杰弗理·霍爾、邁克爾·羅斯巴殊和邁克爾·楊。他們獲獎的理由是:深入研究了生物鐘,并且闡釋了它內在的原理。解釋了植物、動物以及人類如何調節自己的生物節律,使其與地球的旋轉保持同步。重要的一點是,這也從人體和生物鐘的關系,告訴了我們為什么熬夜容易傷身。
很多年前我們就已經知道,地球上的生命都有自己的休憩規律:人類晚上出現倦意、貓頭鷹晝伏夜出、植株白天開放晚間收攏……我們通常稱這些晝夜節律叫“生物鐘“。在生命起源進化過程中,太陽系中生物體形成的24小時生命節律是與環境達到最佳平衡的適應機制。偶爾偏離24小時,打破生命節律,生物鐘也具備自我恢復的能力。科學家發現,通常大腦恢復需要一周,肝臟、胃腸需要兩周。
從人類、動物、植物到細菌,幾乎所有生物都具有生物鐘,人體的生物鐘具有非同尋常的精密度,使我們的生理機制適應每天截然不同的各個時段。生物鐘影響著人體血壓、血糖、睡眠、新陳代謝等各種生理功能,更重要的是它還控制著10%~43%的基因表達,上述通宵工作的醫生體內DNA斷裂就與之密切相關。我們的健康會因為外部環境和內部生物鐘不匹配而受到影響,如果生活方式和我們的生物鐘要求的節律之間有慢性不匹配,那么這種不匹配就和多種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
生活中,有些女性原本一向身體健康,但在連續熬夜數晚后,第二天起床會覺很得疲勞、眼圈烏黑、臉色蠟黃、頭昏腦漲……一閉眼就想睡覺,而且腰酸背痛,但一到晚上精神又好起來。別以為這是小事,熬夜對于女性來說,不僅僅是黑眼圈、長痘痘,皮膚變差那么簡單,睡眠是身體進行自我調節的時候,這些癥狀已經在提醒你,要注意身體健康了!
【脾氣暴躁也許不是你的錯】
現代社會生活壓力激增,就業、人際交往、工作強度大、出差......熬夜現象普遍存在,嚴重影響女性的睡眠質量,而長期的壓力和睡眠質量低下會引起諸多的焦慮情緒,這是一種內心感受壓力、沖突與矛盾而緊張,致使心情不能放松、不能平衡的非健康心理狀態,通常表現為壓抑、煩躁、不滿、易怒、沖動、非理性等情緒或語言,會進一步導致睡眠質量下降,形成惡性循環。
【熬夜真的會變傻】
在年輕健康的成人年中,深度NREM睡眠的慢腦電波可以有效幫助保存新記憶,幫助我們把最新學到東西的記憶留住,保持不斷學習的能力,它也有助于我們回憶起過去的經歷。如果缺乏這種高度特異性的深度睡眠,大腦中淀粉樣蛋白沉積越多,深度睡眠質量受損會越嚴重。如果沒有充足的睡眠,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種蛋白沉積越來越多,記憶障礙會越來越明顯,甚至增加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
大腦在睡眠中修復負責記憶的細胞,如果得不到充分休息,這部分細胞就會損失得越來越多,導致記憶力下降。熬夜意味著人體負責工作 的神經在加班,神經系統疲勞的后果就是消極怠工,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甚至頭痛、 失眠等。
【讓你發胖的另一個原因】
韓國的一項研究發現,有熬夜習慣的人體脂質和血脂都高于早睡早起的人,并且出現肌肉減少的趨勢,女性熬夜者比早起的女性腹部脂肪更多。更多的研究也證實 了這個觀點,夜間睡眠不足八小時的女性出現上腹部脂肪堆積和體內胰島素敏感性下降的概率更大。
胰島素是體內維持血糖穩定的一個重要激素,它由產生,可以調控血液中血糖含量,當胰島素和血糖之間的平衡被打破,就會產生胰島素抵抗,在肥胖患者中更為明顯,而胰島素抵抗,不僅會增加糖轉化成脂肪的比例,導致人體在正常飲食下,即使不攝入過多的能量,也容易發胖,并且會誘發其他癥狀,比如引起排卵異常、高雄激素血癥,閉經,造成不孕,也更容易發生流產。
科學家發現,每天睡眠時間減少2小時,長期如此,會導致胰島素敏感性下降,出現體重增加,腰圍、頸圍更大,夜間睡眠時間越少,胰島素敏感性越低。即使白天補覺,睡眠總時間相同,習慣熬夜的人發生糖尿病、代謝綜合征和肌肉減少癥的風險也高于早睡早起的人群。
此外,科學家們還發現了熬夜會影響腸道微生物的組成,因為晝夜節律被打破,會增加膳食脂肪酸的攝取,導致體內體內脂肪儲存增加,最終引發肥胖。
【熬夜透支健康,猝死風險也不小】
在網上我們總能看到熬夜導致各種疾病的新聞,2017年日本偶像組合成員,年僅 18 歲的松野莉奈在家中猝死,經過鑒定,她的死因主要來自于平均每天只睡 3 個小時的不正常作息和勞累的過 度累積。2016 年,我國 26 歲新生代女演員徐婷也是由于頻繁熬夜,最終遺憾辭世。
現代社會,人們常常自覺或不自覺地熬夜,早則十一二點入睡,更有甚者一整夜無眠。很多人仗著年輕,覺得熬夜沒什么大不了的,但是,越來越多持續熬夜引起猝死的案例被媒體報道。 熬夜真的會導致人猝死嗎?
持續熬夜不眠不休的確是一些人猝死的誘因。因熬夜猝死的人大多數死于突發性心臟病。因為熬夜導致生物鐘紊亂,交感神經過度興奮,使心跳加速,引發室速、室顫,造成心源性猝死。 還有一些人死于腦中風,其原因是血壓過高使腦血管破裂。
熬夜并非猝死的根源,在已經表現出心血管癥狀或者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熬夜才容易引起猝死。有猝死家族史的人更是熬夜猝死的高危人群。大多數猝死的年輕人患有心臟基礎疾病或者腦血管先天畸形,但是往往平時并未發現。
沒有心血管疾病風險,身體健康的人是不是就可以毫無壓力地熬夜了呢?當然不是。因為熬夜會影響心血管健康,增加普通人群心源性猝死的風險。其原因在于短期睡眠剝奪會使交感神經系統緊張,并導致血壓升高、可的松和腎上腺素等壓力激素分泌增加、糖耐量降低、心跳不規則,而所有這些因素都是導致冠心病的先兆。睡眠不足也會促使血管壁的炎癥反應水平上調,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從而增加中風風險。習慣熬夜的人,早死風險比早睡者高10%。
【癌癥,也許距離并不遙遠】
上面我們說道,通宵工作的醫生體內DNA修復減少,而DNA的修復與腫瘤形成密切相關。2016年的一項研究發現,與睡眠時間更長的女性相比,經常睡眠不足的女性更有可能發展成患有侵襲性乳腺癌。另有研究發現,晝夜節律被打亂之后,會促進腫瘤細胞增殖,促進肺癌、癌的發生。
與正常睡眠的人相比,晚上通宵不睡覺的人體內DNA損傷修復的程度較低,僅僅是晚上規律睡眠人群的20%。當不睡覺時,體內褪黑素分泌減少,使DNA損傷修復的能力降低,長此以往,不能被修復的損傷越來越多,患癌的風險也會隨之增加。而且,白天補覺也于事無補,因為白天褪黑素產生的非常少,DNA損傷還是不能得到及時修復,損傷依然存在 。
懷孕時母體的狀況會影響到寶寶,經常熬夜會讓孕婦的生物鐘紊亂,消化系統、代謝系統、心血管系統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更容易發生妊娠合并癥和并發癥。同時,免疫系統也會受到影響,容易導致感染。
經常熬夜還會讓孕媽媽感覺身體疲乏、煩躁、焦慮不安,出現抑郁等不良情緒。
此外,孕期熬夜也可能會影響肚子里寶寶的生物節律不,影響孩子今后的生長發育。
長期睡眠不足,可不是通過多睡幾覺就能挽回了,熬夜一時爽,但是以身體健康為代價,熬夜害處這么多,你還要熬夜嗎?早點乖乖上床睡覺吧!
#清風計劃# #再也不熬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