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底料健康嗎(火鍋底料排名)
天氣一冷,外面的火鍋店就火爆起來了,有些店家還會拿自己制作的火鍋底料出來賣,這些火鍋底料到底健不健康?安不安全?有沒有不好的成分?在外選擇火鍋底料要注意什么嗎?
火鍋底料是以食用動物油脂和(或)食用植物油、食用鹽、香辛料等原料,以不同的組合,添加或不添加其他原輔料、食品添加劑,經過預處理、炒制或熬制等工藝加工而成的。
從物理性狀來看,火鍋底料分為液態、半固態和固態三種。從成分上來看,有牛油、清油、清湯、番茄、三鮮等種類。各個地方的火鍋底料也各有特色,如四川火鍋的共性是麻辣,港式火鍋更突出海鮮的美味,口味上更原汁原味。
雖說火鍋底料有偏重口味的,也有清淡一些的。但為了健康,那些重油重鹽的火鍋底料我們還是應特別注意下。下面分別來看某品牌牛油、三鮮火鍋底料的配料和營養成分:
牛油火鍋底料:
三鮮火鍋底料:
很明顯,上面這兩種火鍋底料的共同特點是油多、鹽多、熱量也不低。想一想我們每人每天烹調油的推薦攝入量才25-30克,食用鹽的最高攝入量也只有6克。選擇這樣的火鍋底料,油鹽攝入量很容易就超標。
值得注意的是,對牛油火鍋底料來說,其主要原料牛油中還含有非常高比例的飽和脂肪酸(占61.8%),比植物油和其他常見動物油(如豬油,羊油和黃油)都要高。另外,牛油中膽固醇的含量也不低,高于豬油、羊油。
油脂攝入太多會增加肥胖的發生風險。鈉鹽吃太多可增加高血壓、腦卒中、胃癌的發生風險。
膳食飽和脂肪酸攝入量則會明顯影響血脂水平,有證據表明,血脂水平升高,特別是血清膽固醇水平的升高是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因素,而膳食中飽和脂肪酸則與血清膽固醇升高有關。而對于膽固醇,具有慢性病或血脂偏高的人需特別注意。
由前面的配料我們知道,火鍋底料中添加了多種食品添加劑。很多人擔心食品添加劑不安全的,其實食品添加劑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只要是正規廠家生產的,不超過國家規定的使用量,就是安全的。
所以,對于正規廠家生產的合格火鍋底料,是可以放心的,但對于一些散裝自制的火鍋底料,是否濫用添加劑,這個就要看商家的良心了。
很多人還擔心商家自制的火鍋底料會不會添加一些不好的成分,比如殼。
殼是殼植物采完后的干燥成熟果殼,其中以堿、、那可丁、可待因和蒂巴因等為主要成分。作為國家管制的藥品,殼長期食用易使人體產生依賴造成癮癖。
至于火鍋中加入成分是否會讓人上癮,這個還得看具體的攝入量和個人的耐受程度。
不過,比較明確的是,在食品中添加殼或粉,違反我國《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條第一項關于“禁止生產經營用非食品原料生產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和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食品”的規定,所以是非法的。
2016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在組織開展打擊食品違法添加執法行動中,就發現有35家餐飲服務單位經營的食品中含有堿、、可待因、那可丁、蒂巴因等殼成分。對于一些商家自制的火鍋底料,并非說要全盤否定他們,而是需多一分警惕。
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往火鍋底料中添加成分的不良商家,是不會傻到直接把整個殼放進去的,比較可能性是磨碎后加入。很多人看到的類似殼的東西其實是調料草果。
一、優先選擇大品牌的包裝產品
對于火鍋底料產品,目前還沒有統一的國家標準,只有一些地方標準(如重慶、四川省、陜西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另外,還有不少企業是根據自己企業的標準進行生產的。
如重慶地方標準中,對火鍋底料的理化指標(酸價、過氧化值)、污染物、大腸菌群、霉菌、食品添加劑等都做了相應要求。
而散裝的自制火鍋底料:那些我們喜歡的火鍋店出的“獨家”底料,他們究竟有沒有存在使用來源無保障的劣質原料,是否濫用添加劑、是否重復使用火鍋底料就不得而知了。
很顯然,相比一些小型作坊自制的火鍋底料,有檢驗檢疫標志的包裝產品更讓人放心。因此,對于打包帶走的火鍋底料,建議優先選擇知名品牌生產的合格產品,而不是一些小型作坊生產的三無產品。
二、盡量選擇口味較清淡的種類
選擇火鍋底料時,應盡量避開那些口味較重的種類,如牛油麻辣火鍋底料,多選擇一些相對較清淡的種類,比如三鮮、骨頭濃湯、魚湯、鴿子湯、番茄、菌類等底料。
帶包裝的火鍋底料,要多留意下營養成分表中脂肪和鈉的含量,太高的要慎選。
三、最好選擇配料簡單的種類
從健康的角度,我們應多選擇自然狀態的新鮮食物,少選擇加工程度高的食品。對于火鍋底料來說也是如此。
例如,寧可選擇雞肉、枸杞、生姜、大蔥這樣的簡單湯底,也不選一整塊除了脂肪和辣椒不知還有啥的火鍋底料。
如果是包裝產品,建議看看配料,最好選擇那些以健康食材為主(在配料表中排得越靠前,加的量越多),食品添加劑種類盡量少的種類。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參考文獻:
版權聲明:本文為春雨醫生原創稿件,版權歸屬春雨醫生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