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健康成長-守護心靈健康成長
來源:【昆明日報-掌上春城】
今年1月,云南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云南省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要求切實把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擺在更加突出位置,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協調發展。通過開展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到2025年,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水平明顯提升,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明顯下降。
《實施方案》將如何落地?專項行動將如何守護青少年心靈健康成長?
健全服務體系 關愛學生心理健康
近年來,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困擾青少年群體的普遍性社會難題,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省委、省政府多次對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明確要求。省政府專門成立云南省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集合省級有關部門力量共同推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近日,在云南師范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咨詢中心,學校的一名音樂老師正帶領同學們跟隨背景音樂打手鼓并配合動作學習,這是依托學校心理健康素質提升項目新開展的音樂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參加學習的學生劉曉明(化名)說:“跟隨著音樂能夠讓緊張的自己迅速放松下來。”
為全面做好學生心理健康工作,近年來,云南師范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咨詢中心先后配備了心理沙盤室、情緒宣泄室、心理咨詢室等14個功能室,為學生提供專業化的心理咨詢服務,2023年該中心服務學生達5000多例,有效解決學生在生活、學習中面臨的各類心理問題。
“《實施方案》的提出,讓我們從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們備受鼓舞。”云南大學附屬中學心理教育課程老師葛毅談道,尤其是方案中提到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開設適合學生年齡階段特點的心理健康課程,因此我們每節課前都會把精心準備好的互動游戲、心理健康知識、個人人生經歷感悟等融入課程,帶進課堂。云大附中初一年級學生張凱(化名)說:“在課堂上,老師每次都會帶給我們輕松和愉悅的感覺,每一次上課都是一次對人生的體驗與感悟。”
近年來,為全面做好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省政府成立了“守望云心”心理服務平臺,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成立云南省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統籌全省12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示范中心資源,截至目前,為全省師生和家長提供心理熱線咨詢近2000例,邀請省內外心理、教育、醫療領域相關專家錄制專題講座近50期。目前全省高校實現心理健康教育5個100%,100%設立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100%配備心理健康教育專職專業教育,100%開展新生心理測評全覆蓋,100%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課,100%為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服務,全省中小學配備心理健康輔導室7604個,配備率達57%,全省中小學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28700人,達到教育部每校至少配備一名專兼職心理健康教師要求。
注重示范引領 探索工作新路徑
昆明市作為省會城市,在抓實學生心理健康工作中,探索出“六個注重”工作法,即注重五育并舉、注重健全發展服務體系、注重示范引領、注重課程開設與活動舉辦、注重隊伍建設、注重資源整合,開創了心理健康的“昆明經驗”。
為做好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昆明市制定了《昆明市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以下簡稱《三年行動計劃》),要求建立完善“預防、預警、干預、跟蹤”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務機制,昆明市目前已累計建成市級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152所、校級心理健康教育中心178個及中小學心理輔導室663個,到2025年,昆明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學校將達到200所。示范學校將發揮引領、輻射作用,帶動全市中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整體提升。
此外,為加快推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各項工作實現突破,2022年昆明市成立了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領導小組以及昆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中心,打造“全鏈條、一體化”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新模式。開通服務窗口對來訪的青少年進行分類評估判斷,通過現場心理咨詢、協助選擇社會心理咨詢機構咨詢、協調推送醫院診療等方式提供專業服務。統籌整合學校心理咨詢室、社會心理咨詢機構、省市醫療衛生機構等力量,實現人員互通、資源共享。
目前,該中心通過培訓、講座和指導,普及心理健康知識,關愛輔助成長,提高青少年心理素養和社會心理健康認知度。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幫助青少年解決康復返校等特殊情況、特殊問題。如今中心與19家社會心理咨詢機構建立合作關系,組建了由317名專業人員組成的服務隊伍,累計完成心理疏導3339人次,社會反響良好。
匯聚各方力量 共同守護孩子的“心燈”
不久前,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團中央國際聯絡部發布的《中國青年發展報告》顯示,全國有3000萬17歲以下的青少年和兒童受到心理問題困擾。
對此,昆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專家、云南省精神病醫院兒童青少年科副主任醫師雷杰鵬談到,從近年來云南省精神病醫院兒童青少年科就診情況看,門診量也呈逐年遞增趨勢,年平均接診量從千人次發展到上萬人次,住院人數也有所上升,但我們不能回避問題,應匯聚各方力量,正確看待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并做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工作。
昆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專家韓嘯分析,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復雜,且個體情況存在差異,主要有遺傳、環境、生物學等因素相互作用。精神問題可以通過基因遺傳,有精神問題家族史的個體,罹患心理疾病的風險相對更高。而近年來,家庭、學校和社會產生的環境壓力,也成為誘發精神問題的。而包括家庭、學校和孩子個人在內,對心理健康缺乏科學認識,是導致心理問題發展成為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也是當下亟待解決的問題。
云南省多位精神病方面相關專家認為,當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主要難在青少年心理精神疾病防治難上,主要是家長不能接受孩子患病的事實,從而不重視。家長不能接受孩子出現精神問題,主要源于精神疾病的“病恥感”,許多人提起“精神病”三個字就談虎色變,這種“病恥感”讓患者和家屬擔心受人歧視,不敢承認患病事實,甚至錯過了最佳診療時機,增加了治療難度,影響治療效果。
采訪中,云南省多位心理學、教育學方面專家談到當前云南省還沒有一套相對科學的專門針對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育大綱、教學內容、實施規范,因此,他們建議從省級層面科學出臺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規范體系、完善制度保障體系建設,加大對心理精神疾病的正確認識、宣傳普及。
云南省人大代表余曉玲認為,應從體制、機制上高度重視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建議通過地方性立法制訂《云南省中小學生心理健康促進條例》。
云南省人大代表邵麗斌、楊軍、李永軍、李智皆建議,通過增配心理教師、社工等方式,建立覆蓋城鄉的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服務網絡,提供心理咨詢、心理評估和治療服務。
來源:云南日報 記者:王怡文
責編:黃璐
編審:李雪
終審:周健軍
本文來自【昆明日報-掌上春城】,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