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能不能辦健康證(感冒能辦到健康證嗎)
一般來說,病毒性感冒指的是鼻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常見的呼吸道病毒引發的普通感冒,可由受涼、淋雨、氣候突變、過度疲勞等導致因素誘發。患者常有打噴嚏、鼻塞、流鼻涕、咽痛、咳嗽等癥狀。如果長時間得不到緩解,可能會影響到患者的日常生活或誘發并發癥,建議患者及時治療,可有效減輕不適癥狀縮短病程。目前應用于病毒性感冒的藥物常見于解熱鎮痛藥物、鎮咳祛痰藥物、抗組胺藥物等對癥藥物,以及一些中成藥等。
一、解熱鎮痛藥物
當發生病毒性感冒后,人體腦部血管因遭受病毒感染,通常會發生收縮或擴張反應,出現頭部疼痛、身體發熱等情況。建議患者可應用解熱鎮痛類藥物進行治療,常見的有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可幫助身體降溫,緩解疼痛感。
二、鎮咳祛痰藥物、抗組胺藥物
病毒感染常會導致上呼吸道受損,氣道感覺末梢敏感性上升,此時的呼吸道反應增高可能會導致咳嗽。患者可通過應用氫溴酸右美沙芬、可待因、鹽酸氨溴索等鎮咳祛痰藥物進行治療。
同時感冒后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腫、炎性分泌物產生增多,呼吸道黏膜敏感性增強,會出現鼻塞流涕、打噴嚏癥狀,可使用西替利嗪、馬來酸氯苯那敏等抗組胺藥物予以緩解。
三、中成藥
如連花清瘟膠囊。該藥包含連翹、金銀花、炙麻黃、板藍根、連翹、廣藿香、魚腥草、紅景天、大黃、甘草等多種中藥,其組方化裁于漢代張仲景的麻杏石甘湯、清代吳鞠通的銀翹散、吳又可《瘟疫論》截斷外感熱病向內誘發的大黃用藥經驗,同時配伍芳香化濕護脾胃的藿香,加入調節免疫力的紅景天,體現“衛氣同治、表里雙解,先證用藥、截斷病勢,整體調節、多靶向治療”的積極干預策略。同時在現代藥理學角度,該藥也有廣譜抗病毒、抑菌抗炎、調節免疫的作用,對普通感冒或流感等引起的發熱或高熱、惡寒、肌肉酸痛、鼻塞流涕、頭痛、咽干咽痛系列癥狀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