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點歸納
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小科普
近年來,大學生心理健康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心理健康就是指在身體、智能以及感情上與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圍內,將個人的心境發展成最佳的狀態。同時也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緒良好、意志健全、行為協調以及反映適度、人際關系協調、心理活動符合年齡特征的心理狀態。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有關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小知識吧!
常見的心理健康疾病有以下幾種
01
神經衰弱
神經衰弱是一種心因性疾病,神經系統沒有器質性病變,僅僅是功能的減低和失調。導致病因是大腦長期負擔過重、過度疲勞,或因精神受刺激,使情緒長期處于緊張狀態所致。
02
焦慮癥
焦慮癥是指持續性精神緊張或驚恐發作的狀態。它使患者常常感到惶恐不安,心煩意亂,有的產生恐懼感。它與一般的焦慮情緒不同,一般的焦慮情緒是由具體對象具體事物引起的。而焦慮癥沒有引起焦慮的具體對象和理由。
03
抑郁癥
抑郁癥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身心健康的常見的精神障礙疾病。它的主要癥狀包括失眠、心煩、反應遲鈍、易怒、易激動、處事不冷靜、憂郁、持久疲勞
04
強迫癥
強迫癥的特點是有意識的自我強迫與有意識的自我反抗強迫同時存在,二者沖突導致了病人緊張不安、痛苦難忍的情緒狀態。患者知道強迫癥狀是異常的,但無法擺脫
大學生常見的心理疾病還有許多,有的會直接表現在身體疾病中,如近年來在大學生中常患有緊張性頭痛、心率不齊、神經性皮炎、十二指腸潰瘍等。其中不少患者都和心理有關。
心理活動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動態系統,因而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也是復雜多樣的。既有社會因素,又有家庭因素和學生個體因素,是多種因素互相作用于個體的結果。那我們大學生平時如何注意并且調整自己的心理變化呢,下面幾個小方法不妨了解一下哦。
1.自我激勵
調適好自己的心理,不自卑,不自傲,相信自己,接受自己。“天生我才必有用”,相信未來是美好的,學會從零開始,心向未來;在學業上要追求無止境,在生活上要知足常樂,要學會知足。
2.情景遷移
在遇到苦悶或憤怒的情境時,可以把注意力從消極的方面轉移到積極方面去,盡量避免或減輕精神創傷,使自己的情緒恢復到穩定。比如,可以聽音樂,散步,和知心的朋友聊天,逛公園等。這對消除煩惱,緩解緊張的情緒大有益處。
3.情緒宣泄
心理學家認為,宣泄是人的一種正常的心理和生理需要。是個體在產生痛苦時、悲傷憂郁時,通過適當的方法、渠道進行發泄,達到減輕痛苦的目的。如向師長親友、同學朋友傾訴一番,把自己的委屈、煩惱、痛苦訴說出來;或大哭一場;或干脆通過體力勞動、唱歌、運動等形式發泄一下,來緩解心理上的壓力;或在空曠的田野上大聲喊叫,既能呼吸新鮮空氣,又能宣泄積郁。
4.必要的咨詢
當遇到困惑和挫折時,可以咨詢父母、老師、同學、朋友,也可以到專業的心理咨詢機構去咨詢,向他們訴說內心的困惑或心理障礙,以求得他們的幫助和開導
5.講究處事技巧
當與別人發生沖突時,不妨暫時避開對方一段時間,或找親朋好友傾訴一番,這么做并不是軟弱無能的表現。或因某種事情引起不愉快的情緒時,最好把這件事盡快忘掉,不要去想它,如果做不到這一點,最好配合轉移思維,就是設法使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更有意義的方面去,這種重新投入到新的一件更高尚的、更有意義的事情上,以沖淡感情上的不愉快或痛苦的現象,稱之為“升華”。
6.學會自我放松
這種方法是要學會四肢放松,并獲得安靜,能有意識地去感受四肢的松緊、輕重、冷暖的程度,從而取得放松的效果。自我訓練法能改善生理功能、交感神經活動降低,心率、呼吸頻率減慢等,可達到排解和消除不良情緒的目的。
7.常做“心理美容”
每個人都有心理缺陷,這就好比人的身體相貌總有值得改進的地方一樣,并非是什么疾病。經常進行“自醒”,反觀內照,如果能夠及時調整就是給自己的心理做了美容,對心理健康大有益處。
8.發展多種興趣
筆如書法繪畫、唱歌跳舞、體育運動等。特別是體育運動,除了可以宣泄情緒外,還能培養互相合作、敢于對抗、勇于向上的品質,從而通過鍛煉體能達到帶動“心能”的目的。
最后,我們在這里呼吁大家一起來關注自己,關注心理健康,做一個全面健康的人,共同營造健康和諧的校園,愿我們每個大學生都有一個健康的心理,陽光的心態,快樂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