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醫療健康、健身 健康
今年的7月24日-30日是全國第五個老年健康宣傳周,主題是“科學健身助力老年健康”。北京老年醫院康復醫學科副主任醫師高亞南指出,老年人進行規律科學的運動對身心各方面均有好處,老年人可在身體狀況允許的情況下,每周進行3-5次、每次30-60分鐘中低強度運動。
規律科學的運動有助于改善全身血液循環,提高呼吸系統和心血管機能,預防和減少老年人的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延緩各種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病、高脂血癥、動脈粥樣硬化、肥胖癥、糖尿病等的發生和進展;增強肌肉力量,減少鈣流失,延緩骨質疏松,預防肌肉萎縮;改善關節的靈活性、協調性,增加關節滑液分泌,延緩骨性關節炎和跌倒的發生;增強抵抗疾病的能力,提高人體代謝和抗氧化能力,延緩衰老;改善老年人的大腦功能,預防老年癡呆;運動還可以調整情緒,減輕心理壓力,改善焦慮和抑郁。
“運動給老年人帶來諸多益處的同時,也存在著風險和意外。”高亞南提醒,老年人在運動前應到專業機構進行安全性評估和運動能力評估。安全性評估主要排除老年人運動時可能出現的風險及意外,運動能力評估能夠獲得老年人一些身體參數及運動參數,設定個體化的運動處方,更好地保證運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高亞南強調,“不推薦老年人進行劇烈的運動,如短距離沖刺跑、超出身體負荷的力量訓練、動作難度過大的舞蹈及體操;老年人關節退變,也不推薦爬山、爬樓梯等;仰臥起坐時的重復彎腰動作會給脊柱帶來很大的壓力,還會擠壓我們的椎間盤,使椎間盤突出加重,加重腰背部疼痛,也不適合老年人。”
高亞南建議老年人從事以下運動:
快走或慢跑
快走或者慢跑屬于有氧運動,低強度,可以改善老年人的心肺功能及運動能力。
體操運動
如廣播體操、醫療體操等,以及中醫的八段錦、五禽戲等。體操一般難度不大,老年人容易學習和掌握,老年人運動后可以舒展筋骨,改善血液循環,提高新陳代謝能力。
太極拳
太極拳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健身運動,老年人經常打太極,可以通過意念導引促進氣血通暢,改善血液循環,提高免疫力,起到預防疾病、延年益壽的作用。
游泳
游泳可以增加肺活量,調節呼吸,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心肺功能。游泳時人的下肢關節不負重,尤其適合患有膝骨關節炎老人;游泳時老年人全身都在運動,四肢骨骼關節都能鍛煉,堅持游泳可以避免四肢關節僵化,使老年人動作更加靈活,協調性更好。“老年人不要去危險的區域游泳,也不要單獨在水中鍛煉,需有家人及朋友陪伴,結束后及時擦干身上的水,以免受涼感冒。”高亞南強調。
廣場舞
跳廣場舞不僅可以改善老年人的心肺功能、提高老年人的平衡及協調等運動能力,還可以結交朋友,增加社交活動,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預防焦慮及抑郁的發生。
此外,高亞南提醒,老年人運動時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運動前不宜空腹,可進食如熱牛奶、蛋湯等熱飲料以補充水分、增加身體熱量。
●高血壓、糖尿病的老年患者,戶外運動時隨身攜帶相關藥物及糖果或餅干,避免出現血壓過高或者空腹運動引發低血糖的情況。
●患有骨性關節炎老年人不建議進行爬山、爬樓、上坡運動,以免加重關節軟骨損傷,建議在平坦或者塑膠跑道上運動。
●外出運動時服裝要合身休閑,要穿防滑運動鞋。
●老年人肌肉相對較松弛,關節韌帶相對僵硬,四肢功能協調性差,在正式運動前必須要進行充分的熱身活動,時間5至10分鐘,將身體各個關節充分活動開,以防因驟然鍛煉而出現意外。
●不宜過早鍛煉。過早鍛煉可能會誘發疾病,尤其是溫差大的秋冬季,建議太陽出來一個小時后再出門健身。推薦老年人在上午八、九點后或下午四、五點太陽落山前,外出活動半小時至一小時。
●運動場所要安全。老年人運動要選擇一個安全的運動環境,尤其患有心臟病的老年人忌單獨活動,一定要有家人或者朋友陪伴。
●運動過程中建議監測心率,最好控制在(220-年齡)*60-70%范圍或者170-年齡。如果運動中出現心慌、胸悶、頭痛、頭暈、疼痛等不適,須立即停止運動原地休息,如十分鐘不緩解需即刻去醫院就診。
新京報記者 劉旭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