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生態科技城,大連生態科技創新城最新消息
計劃沒有變化快,大連生態科技城或正式回歸甘井子,二次騰飛
近日,小編看到一則消息,大連生態科技創新城核心起步區春田產業園區億達管理團隊和甘井子區辛寨子街道重新對接,商談未來發展情況。
同時在會上,億達管理團隊對園區現在的企業入駐情況做了簡單介紹,并且對回歸甘井子區后的發展充滿了期待。雖然短短的一句話,但是從側面看出些事情。
大家都知道2019年底大連生態科技創新的管委會和高新區管委會合并,一度傳言說生態科技創新城和高新區合并統一管理,招商。后期也都是以高新區和生態科技城管委會的名字出現,但是完全沒有實質性動作。讓很多人也是一頭霧水。但是這次從億達管理團隊的話中,小編猜想確實之前生態科技創新城有托付在高新區一起管理的意思。所以才會說到“回歸甘井子”這樣的話語。
那么生態科技創新城回歸甘井子到底是好事兒還是壞事?小編幫大家分析一下,我們從實際發展現狀來看,自從2019年高新區和生態城管委會合并以后,將近兩年時間,基本上春田產業園沒有太大變化,招商引資也停滯不前,產業引進也根本沒有融入到高新區一體化的感覺,可以說真的是最為永恒的高新“替補”的感覺,永遠上不了場。看看高新區的規劃和產業布局也根本沒提到過生態科技創新城的字樣。好的企業和產業都布局到了高新區內部,說句難聽的就好像生態城掛了一個高新區的名字,僅僅是掛個名字而已。而很多居住在春田的朋友一直期待生態城早日歸入高新區,可以一飛沖天變鳳凰,但是小編要說的是,如果是這樣的歸入,又有什么意義呢?永遠做一塊高新區的儲備用地來存著?等到高新區都發展的又高又新的時候,再把生態城這塊土地作為新的承接地,那開發周期真是以10年打底了。
而假如回歸甘井子,那么只要甘區政府足夠重視這次回歸,政策和導向正確利用,一定是大連科技創新城二次騰飛的機會,配合甘西基礎配套的完善,地鐵4號線的開建,那么,未來的地位我不僅僅是高新區的“替補”,很有可能成為主角。回歸到他原有的定位,best city (最好的城)但是這次“回歸”是暫時還是長期,小編不得而知。希望甘井子區抓住十四五大連翻身的機會,把三大核心產業園做出點樣子。如果你問生態科技城靠什么做主角?那小編告訴你甘區沒別的就是地多,而且都是主城區(中西沙甘)的地,這就是最大的資本。
以上僅僅代表下邊個人看法和觀點,新的一年忠心希望我愛的這座城市大連,可以有更美好的未來。
生態科技創新城
#原創#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產城融合樣板區《大連生態科技創新城》。
2007年6月,億達集團對科技城項目(大連服務外包基地)正式立項。并在同年底,邀請全球十多家頂級規劃機構參與項目的競標,最終美國蘭德公司,MG2公司,清華大學設計院三家公司中標。
經過幾年的深耕細作,項目的規劃和設計千呼萬喚始出來。
2010年,大連市被列為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大連生態科技創新城也被省政府列為遼寧沿海經濟帶重點支持區。
2011年3月創新城被國家科技部認定為“國家現代化服務業產業化基地”。
創新城要打造成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的示范區,高端人才聚集,生態文明,宜居宜業的新城區。
創新城總占地面積65平方公里,由十個城區組成,現在已建成區域為:
1.核心起步區
占地1.35平方公里。分為產業區,住宅區,教育配套區,商業配套區,綠化率近70%。
2.國際商務城
占地3平方公里,世界500強企業中國中冶集團打造的企業總部區。
3.北方生態慧谷
占地149147平方米,天津泰達集團打造的物聯網,創業孵化園。
2018年,大連生態科技城與大連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合并。
相信兩個區的合并,強強結合。未來能夠迸發出更加強大的力量,引領大連高科技產業的騰飛!
大連高新區與生態科技創新城合并可行性分析
說到高新區大家并不陌生,從最開始的億達數碼廣場軟件園沿著旅順南路到后來的黃泥川軟件園,甚至更遠,現在旅順龍王塘都被算成高新區,小編覺得可笑之余,也確實佩服某些開發商的營銷策略,某科為代表的就某項目也打出了高新區的牌子,當然一個區域好了帶動周邊發展這是好事兒,可是真的好到這個程度連旅順的區域都能拉動起來了嗎?高新區從產業布局來看,能活的還可以的主要有幾個行業,軟件外包,服務外包(人力資源及財務為主),軟件開發,500強企業的內部服務業務等。看上去應該還挺不錯的,可是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去考察一下,真正發展特別好的企業有幾家,福利薪水特別優厚的有幾家,業務難度系數高的有幾家,每年應屆生的薪資有多少。紅火一詞可以用在這個區域,但是未來能不能有新的突破,小編打一個問號,個人希望高新區可以越來越好,可是現實能不能實現,有待觀察吧。講這么多目的只有一個,是不是高新區的產業外溢效應能夠一直影響到旅順,現階段看,小編覺得不現實,假如就靠高新區一個核心要把產業拉動到旅順,不太現實。
接下來談談大連生態科技創新城,同樣是億達為起點,發展了近10年,假如沒有春田的學區,房子又能賣出去幾套呢,有多少人愿意來到這個區域呢,答案大家自己想吧,問題很簡單,甘西整體基礎配套落后,一直給人鄉下的感覺。所以今年把140地塊推出來,并注明就是為了滿足甘西整體區域的配套建設,地鐵小鎮概念,然而一個區域有了配套,下一步需要產業,僅僅靠高新區的熱度是帶不動整個生態科技創新城的,這個區域必須要找到自己的定位,以自我為中心來發展,引進更多的優秀企業和產業未來才有希望,就好像我前面說的高新區是一個核,但是他現階段無法輻射到旅順更不要說甘西生態城。
有人說高新區房價貴可以依靠河周路來居住在甘西工作在高新的目的,但小編認為,以甘西的土地儲存量來說,未來產業布局的大方向,或許未來逆向也是有可能的,但是這個需要時間。
所以高新區和生態科技創新城合并與否不是重點,重點是能否達到雙核聯動,資源共享,產業互補的效果,到那時合并也會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了。一句老話,打鐵還需自身硬,兩個區域,政策互通,招商互補,平等互利,才能有1+1>2的效果,如果一味地把好產業好項目都布局到高新,未來真的不利于雙核的聯動,生態科技城也將成為一個空架子,即使合并到一起,也不會有什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