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滬高鐵賺60億 去年營業總收入達234.24億元
京滬高鐵賺60億 去年營業總收入達234.24億元
被譽為“全球最賺錢高鐵”的京滬高鐵,具體盈利數據此前卻從未正式披露。但在7月18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京滬高鐵一家股東披露的信息中發現,截至2015年末,京滬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凈資產1311.72億元,資產負債率僅27.74%。而其去年營業總收入達234.24億元,凈利潤65.81億元。(7月19日每日經濟新聞)
就在2007年以前,中國還沒有一條可以稱為“高速”的鐵路,短短幾年的時間,中國,已成為世界上高速鐵路系統技術最全、集成能力最強、運營里程最長、運行速度最高、在建規模最大的國家。無論是從新聞報道中,還是從人們體驗高鐵感嘆中;無論是目前高鐵運營情況來看,還是將來高鐵的走勢和影響,均可以給我們這樣一個信號,那就是高鐵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
然而回想高鐵開通之初,“被高鐵”一詞頻繁出現,質疑聲從“票價貴”“技術山寨”甚至到“影響地殼”,不一而足。而隨著高鐵速度越來越快,乘坐環境越來越舒適,旅程服務越來越好,人們的質疑逐漸被高鐵高速、安全、便捷和準時的事實擊碎。現如今,乘坐高鐵已成為人們探親回家、出行訪友的“新常態”。
預計到2020年,中國高鐵運營里程將達到2萬余公里,與其它鐵路共同構成的快速客運網將達到5萬公里以上,基本覆蓋省會城市及50萬以上人口城市。屆時,縱橫交錯的高鐵網將構建起全國“一日生活圈”。
隨著高鐵的普及和快速發展必將極大的方便人們的出行和交流,讓人們花費在旅途上的時間越來越少,而且,舒適的乘車環境加上沿途的美麗風光,讓乘坐高鐵成為了一種時尚和享受。以前人們向往的旅游景點,由于路途的遙遠而遙不可及,現在也由于高鐵的開通,大大壓縮了運行時間,而變的“觸手可及”,讓說走就走的夢想變成了現實。
如今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加快內陸開放的必要性日益突出,而中國獨特的經濟和地理格局,決定了生產過程與市場消費需要鐵路這種高速度、長距離、大運量的交通運輸來實現。高鐵的快速發展,也將大大加強城市和地區間的經濟聯系,加速市場經濟的發展,優化資源配置,促進規模經濟,提高整體效率,改善投資環境,增強對優質外資的吸引力,使高鐵沿線相對落后的地區煥發巨大經濟活力,促進區域經濟快速發展與整合。筆者相信,未來隨著鐵路高速網絡的日益完善,必將給人們的出行方式帶來更多的便利,快速發展的高鐵,正在為人們打開一扇扇嶄新的生活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