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跨國公司大規模裁員 削減千余崗位
英國巴克萊銀行、英國教育及傳媒服務商培生集團等多家跨國公司日前做出大裁員決定。根據兩個公司的聲明,巴克萊銀行將削減約1000個工作崗位,培生集團將削減4000個工作崗位。此間輿論認為,作為敏感的市場主體,這些大公司和企業的行為,通常是對市場冷暖狀況乃至經濟形勢走勢的直接反映。裁員一方面是公司內部出于成本等考慮進行結構調整的表現;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企業界對全球經濟形勢的預期并不樂觀。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巴克萊銀行擬削減的工作崗位主要集中在亞太地區的投資銀行部門。同時,巴克萊銀行的聲明還說,投資銀行將繼續重點經營英美市場,關閉9個國家和地區的分支機構。此外,巴克萊還考慮收縮貴金屬業務。
培生集團的裁員數字相當于其全球員工總數的1/10,而且大多數的裁員工作將在明年年底前完成。培生首席執行官法倫說:“在市場上,周期性和政策性挑戰比預期更加明顯,持續時間也比預期更長。”
此外,全球鋼鐵業巨頭塔塔鋼鐵公司日前確認,打算在英國削減1050個工作崗位,以應對歐洲鋼價下跌。塔塔鋼鐵歐洲部門首席執行官科勒強調,面對未來極端困難的市場環境,采取這些艱難的行動至關重要。科勒還呼吁英國政府采取“緊急行動”,包括降低企業稅率和支持反傾銷措施。
分析認為,裁員潮出現的根本原因在于全球市場低迷不振,實體經濟回升乏力,世界宏觀經濟不景氣,舊有技術缺乏活力,在受到新一輪的產業洗牌、升級沖擊下,“斷臂求生”成了不得已的選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日前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已將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期均下調0.2個百分點。
同時,就跨國大企業自身而言,裁員的原因不一而足。有的是出于盈利壓力的考慮,尤其是跨國企業眼下面臨經營環境的變化,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收益萎縮或出現虧損,不得不走上裁員、閉店或者拋售業務的道路。有的企業則是未雨綢繆,主動求變,為更好適應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而下“先手棋”。雖然大規模裁員的短期成本高昂,不過從長遠說,大幅裁員可使企業達到大規模削減開支的預期效果,從而通過“減肥瘦身”輕松上陣,將更多的資源投放到研發創新等領域。(記者 黃培昭)